揭秘:民国时期政府为何禁止学校春节放假?
《过年》
在《世纪评论》创刊号的第一页,是该刊发刊词,其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这个小小的刊物没有党派的背景,没有宣传的作用,本着独立不倚的精神,从事于现实问题的检讨。……自由主义,与其说它是一种主义,不如说它是一种态度,一种观点。这种态度的特点是广大的同情心,有接收新潮流的雅量,本着理智的指示,使政治经济能负起现代的使命。"
从这个创刊号的目录中,可以进一步看出该刊的基本立场和政治倾向。其中除了社论《中国需要忠实有力的在野党》之外,还有政治学家萧公权写的《制宪与行宪》,经济学家巫宝三写的《现行外汇政策必须改变》,社会学家吴景超写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都是关于国计民生的谠言宏论。此外还有两个专栏,一个是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另一个是李长之的"北平通讯"。当我翻到第一卷第六期的时候,才发现这篇题为《过年》的文章。据我所知,许多人都以"过年"为题写过文章,其中包括鲁迅、冰心和梁实秋等文化名人。相比之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记者伊弁。如果说鲁迅等人的同名文章侧重于主观感受的话,那么这位记者的文章则是一种客观事实的记录:
这年头,世道既不安定,生活又很困难,一般小百姓和公教人员那(哪)里还有兴致,那(哪)里还有力量来"过年"。但是尽管社会上有不能过年的人,过年的积习至今还无法扫除。在若干年前,政府曾有皇皇文告废止旧历,不准过年。然而禁令自禁令,过年自过年。大都市的民众在"国历"一月一日虽然要虚应故事,在大门外挂起青天白日的国旗,在大门上贴一副变像(相)标语的春联,而大门以内却若无其事,照常生活。一到"农历"的腊月,小康之家从二十三日送灶起便忙碌起来,一直到正月十五夜元宵以后,才在筋疲力尽的情形下,结束了过年的变态生活。两两相形,冷暖顿见。
这里所谓"若干年前,政府曾有皇皇文告废止旧历,不准过年"云云,对于不大熟悉民国历史的读者来说,有点不知所云,所以有必要解释一下。
"新年"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曾宣布废除旧历改用国历(公历),并决定把公元1912年定为中华民国元年,把1月1日叫做"新年"。但是,因为民间仍然习惯于使用农历,仍然要把农历正月初一当做传统"新年",所以袁世凯上台以后,便把农历正月初一即传统"新年"改称"春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又再次颁布命令,要求自192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国历、废除农历。为了雷厉风行贯彻这一命令,政府还规定机关、学校、商店不得在春节期间擅自放假,否则就要对相关负责人实行严厉的制裁和处罚。
尽管政府企图用行政手段来制止民间过年,但是老百姓并不买账。因此就出现了文章中所谓"禁令自禁令,过年自过年",以及大门内外"两两相形,冷暖顿见"的情景。
为了印证这一情景,作者谈到他在北平和成都看到的两副有趣的春联。北平的春联是:
人有是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历分新旧,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成都的春联是:
冲天物价高高涨,隔岁和平慢慢谈。随后,作者还对年关将至,物价猛涨的现象作了预测和评估。他认为这不仅取决于大众企盼的国共和谈能否实现,而且还与各地的政治动向有关。因此在文章发表之前,作者又加上了这样的话:"在记者发稿时这一个年总算过了。下一个年呢?假如物价继续高高涨,和平慢慢谈,纵然还可以公说公有理,恐怕有许多人不能够‘我过我的年了’。"
值得一提的是,《世纪评论》发表这篇文章之后,紧接着又刊登了傅斯年的专论-;-;《这样的宋子文非离开不可》。文章告诫南京国民政府,要想避免崩溃,必须反对腐败,而反对腐败的"第一件事便是……彻底肃清孔宋二家侵蚀国家的势力。否则政府必然垮台"。
相关文章
-
李煜与小周后的不伦之恋 李煜与小周后厮混
-
中国最神奇的一个字,3000年来都是一个读音,估计你的读法也错了
-
恐怖刑罚三角木马:下体会被刺穿(非常的残忍)
-
运筹帷幄经纶天下——周恩来领导艺术探微
-
抗日牺牲最高将领是左权长征时是他元帅的资历最低可授大将
-
宋朝大臣上朝时手里会拿一块板子?有何用处?
-
孙干卿同志逝世
-
《救荒本草》是何书?外国人竟认为它比《本草纲目》还高明!
-
佛门“扫地僧”,绝世本领哪里来?
-
陆龟蒙是哪个朝代的 他对中国做出了哪些较大成就
-
民间故事:《道士下山》第七集
-
幽云十六州对北宋有多重要?它的冲击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各领域
-
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朝代,元朝(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
三国甄宓简介 甄宓写诗被丈夫曹丕赐毒酒身亡
-
大禹出生的两个传说故事 大禹的出生地在哪?
-
疲师遇群狼,19岁团长灵机一动喊出三句话,一个团轻松歼敌一个旅!
-
木乃伊是什么样子的照片:人工干尸(起源于古埃及)
-
世界公认四大伟人:斯大林/列宁/罗斯福/林肯(功绩卓越)
-
重温红色历史|坪石先生后人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
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仲夏时节正式开始(每年的6月5日或6日)
-
考纲要点|二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
古代的一个县有多少官员?如何管理全县几十万百姓?
-
古代最聪明的三个人,智商逆天,刘伯温无缘上榜,第一名无人不知
-
从贾政身上学做一个好父亲:别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权威之下
-
褒姒祸害西周的故事 “红颜祸水”最终下场如何
-
这位太监太疯狂:气死太子,连杀两位皇帝,开启宦官封王先河
-
本草纲目是谁创作的?他用了多长时间完成这部大作
-
西周最高爵位诸侯国有八个,为何都没有成为春秋大国?
-
古时候皇帝的生理启蒙“女官”,教完皇帝之后,最后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