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秘:“木牛流马”竟是自动机械
木牛流马是存在的实物,并非小说家杜撰,最早记载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及《后主传》等书:"(建兴)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如以木牛运。""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十二年春,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但是,由于古代没有留下任何实物与图形,后人无法复制,不知其中机窍到底如何,加上《三国演义》的润色,更使它添上了神秘的色彩。多少年来,人们对木牛流马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以下5种说法:
一、木牛流马是普通独轮推车
《宋史》、《后山丛谭》和《稗史类编》都说:木制独轮小车,汉代称为鹿车,经诸葛亮改进后称为木牛流马。到了北宋,在沈括《梦溪笔谈》中开始出现了"独轮车"的名称。近人机械工程家刘仙洲也持此见。
四川渠县蒲家湾东汉无名阙背面的独轮小车浮雕及同县燕家村东汉沈府君阙背面的独轮小车都再现"木牛流马"的模样。这种小车的形态和构造,因地制宜,略有不同,故各地所称"手推车"、"二把手","鸡公车"等,都是指这种独轮小车。
二、木牛流马是四轮车、独轮车
高承《事物纪原》卷八说:"(诸葛亮始造)木午,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民间谓之江州车子。"这在《诸葛亮集》、《资治通鉴》里也有些根据,范文澜明确提出这个观点。其确凿佐证是成都羊子山二号汉墓出土的"骈车"画像砖,其右下角有人推独轮小车的形象。
村民自制的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的称呼来历,因为独轮车不用牛马,一个人能推走,为不吃草的牛(木牛)、能流转的马(流马),这正如今人把拖拉机叫做"铁牛"、摩托车叫"电驴子"一样。但这两种解释也有欠妥之处:独轮车、四轮车机械原理十分简单,何劳"长于巧思"的诸葛亮亲自制作?而且独轮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诸葛亮沿用了这种独轮车,还值得史书上大书一笔吗?
三、木牛流马是奇异的自动机械
此说以《南齐书。祖冲之传》、《太平御览》、《辞源》等为代表,其主要内容是:三国时代,运用齿轮原理制作机械,己屡见不鲜。东汉时毕岚作翻车是利用齿轮转动来汲水的一种装备。三国时韩暨又制造水排,利用水力驱动水轮来灌水。魏国有个马钧,他重造出指南车,又能用水力发动,使木人击鼓吹萧,跳丸掷剑,春磨斗鸡,变巧百端。
传说中的木牛流马
而诸葛亮只能制造独轮车,不是相形见绌吗?《南史。祖冲之传》:"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可知祖冲之是亲眼见过木牛流马的,又因木牛流马的启发,他便创造一种机械运行的工具,比木牛流马更胜一筹。
由此可知,木牛流马一定是利用齿轮原理来制作,否则祖冲之不会有兴趣拿它来作参考和对比。可惜的是此论缺乏确凿的论据和实形。
四、不明确指什么东西
古代的木制推车
《三国志》、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和《辞海》只笼统地说"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制的运输器具"。
五、是一种具有特殊外形及特殊性能的独轮车
近人陈从周、陆敬严查检文献根据,勘察川北广元一带现存古栈道的遗迹、宽度、坡度及承重等数据,提出新观点:木牛有前辕,引进时人或畜在前面拉,还有人在后面推。有车轮架,车身长4尺,宽近3尺。流马不是四轮车,与木牛大致相同,但没有前辕,进行时不用人拉,仅靠推,车身狭长,车形似马。
独轮车(和牛马完全不搭边)
陈、陆二人的观点较为接近事实,但总觉有点欠缺。看来木牛流马究竟为何物现在还没有定论。有兴趣的人们,特别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专家和学者,不妨试一试,再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来。
中国古代一直就有很多有趣的发明,而作为时代的先驱,诸葛亮发明出这样奇怪的装置也不足为奇。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发明渐渐被人们忘记了。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公元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利用木牛流马运粮,通过了古人为之感叹的栈道,把粮食运到前线与魏国交战;这些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详尽记载。《三国志》中还特别讲述了木牛的形制和流马的尺寸,给后人复制木牛流马提供了依据。
据史料记载,当时普遍应用的是两轮车,就先用两轮车改进吧!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陡坡一个人推不上去怎么办?两轮车本身是一根以轴为支点的杠杆,当人们按、抬车辕时,车体就会象跷跷板一样上下运动,操作的人并不费力。人们按抬车辕时,运用怎样的装置,才能使车继续前进呢?答案是:在车体的正上方再装个轴,轴上装两根木杠,人在前面按下辕时,体上的轴就会把木杠往前拖,而抬起辕时,木杠就会支地,使车像撑船一样往前行。如此往复车就持续前进了。有了运动方式,需要解决的其它问题就是:一,上坡时,人在前面按、抬辕,车子要站住,每走一步后都要站住,不能后退,下坡时要有刹车。二,尽可能的省力,三,能上、下台阶。四,适合木质的榫卯工艺。
几经研究,多次改进,终于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把车弄得已经不像车了,因为有些像牛,就把它叫木牛吧!因为他叫木牛了,所以用牛身上的或牛车上的名称来命名。如图: (如图1和图2)。
注: 1角, 2头, 3舌, 4齿, 5肋, 6前足轮, 7脚, 8牛鞦轴, 9后足, 10辕手柄, 11后腹, 12前腹, 13后足轴, 14体轴, 15背, 16前足, 17辕,18领,19前足轮轴,20鞦轴孔。
轮为辁,辁内有釭,轴上有锏,其间有瓦。自《考工记》。
诸葛亮屡次讨伐中原,路途遥远,为了供得上粮草,除用牛马外,还设计了人拉手 推的车子,称作"木牛流马" 。
这一天,诸葛亮命令部将引1000 名士兵驾着木牛流马,从剑阁直抵祁山大 寨,往来搬运粮草,供应蜀兵。司马懿得到哨兵的报告:"蜀兵用木牛流马运粮 草,人不大费力,而且那牛马也不用吃草。" 司马懿大惊,忙命令两个部将各引500 名军士,夜间伏在蜀兵运粮的必经之 路,夺下数匹木牛流马。然后令巧匠100 多人,当面拆开,依照它的尺寸长短厚 薄,仿造木牛流马。
不满半月,造成2000余只。接着命令几个部将带领1000军士 驱驾木牛流马,去陇西搬运粮草,来来往往,没有断绝。再说蜀兵回去报告诸葛亮 说木牛流马被抢去几匹,诸葛亮却笑道:"我只费了几匹木牛流马,以后就得到魏 军的许多粮草呢!"部下大惑不解 几天后,部下向诸葛亮报告:司马懿派兵驱驾木牛流马往陇西搬运粮草。诸葛 亮大喜,道:"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啊!"使命令部将王平说:"你带领一千军士,装扮 成魏兵,星夜偷越过北原,只说是巡粮军,直接到运粮的地方,将护粮的军士杀 散,马上驱赶装满粮草的木牛流马回来。这时,魏兵必定追赶,你便将木牛流马口 内舌头扭转,牛马就不能行动了。你们抛下它们就是。魏兵赶也赶不动,牵也牵不 动,抬也抬不走。我再派兵前往,你们就再回身将木牛流马之舌扭转过来,长驱直 进,那时魏兵必定疑神疑鬼了。" 王平领兵走后,诸葛亮又吩咐部将张嶷道:"你带领五百军士,装成鬼头兽 身,用五彩涂面,一手执绣旗,一手举宝剑,身上挂着葫芦,里面藏些能引着烟火 的东西,埋伏在山脚。待木牛流马到时,放起烟火,一齐拥出,驱赶木牛流马。魏兵见了,必定怀疑你们是鬼神、不敢来追赶。" 张嶷奉命走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去接应王平、张嶷,并布置一些部队去 断绝司马懿的归路。于是按照诸葛亮的计谋,果然,蜀军夺来了魏军的大批粮草。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历史的不通机械,而搞机械的又没有考证这些的习惯。
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制造之法
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用手来摇,也不可能。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
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
相关文章
-
踏青——三月野外行
-
隋朝宣华夫人同侍父子两代帝王之谜:宣华夫人是谁
-
历次国民党战犯特赦名单,杜聿明、王耀武是什么时候特赦的?
-
崇祯皇帝是谁埋葬的 崇祯皇帝死后又有多凄惨呢
-
康熙景陵为何会三次起火 康熙景陵何时被盗
-
对越反击战时如何让越军投降,这一招最管用
-
宣太后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宣太后是秦始皇高祖母
-
辽西会战立下奇功的两纵队,一个抓住廖耀湘,一个堵住回沈阳路线
-
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命数已定却依然活了十年的故事
-
少林三渡连谢逊都愿意点化,为何要打死昆仑掌门何太冲夫妇呢?
-
改写历史10位美女,四人是绝代名妓
-
韩国为什么叫棒子国 韩国棒子国的由来
-
中国最早专门关押女囚的监狱 当属永巷
-
男的必学 古代男子哄美女的绝招
-
光武帝刘秀被迫造反历史谜团
-
大理白族扎染
-
老子在哪著《道德经》 《道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
-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仲秋时节的开始(每年的9月7-9日)
-
明朝最大最完整的石碑为什么在这个酒厂里面
-
孙庆伟:启、益之争与禅让的实质
-
中国古代玉饰等级制度化发展历程
-
《跟着唐诗去旅行》:唐代诗人走过的路程远超我们想象丨导演谈
-
“全天候周恩来”的公仆风范
-
小说艺术中的八仙,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
康熙是怎么死的 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而亡
-
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是哪里:太仓刘家港(良港/富地/有人才)
-
部下问,这是怕了吗,老是被敌人追着跑,王近山笑曰,好戏在后头
-
让文明之花开遍齐鲁大地—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果追踪
-
中国历史上让男人亡国的三个奇女子:美貌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