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9位帝王驾崩之谜
5个清帝"年关难过"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阎崇年,曾经在央视的《百家讲坛》里提出这一现象-;-;清朝12个皇帝中,有10个人是在两个时间段死的:一个是在冬天,农历的腊月、正月;一个是在夏天,农历的七月、八月。阎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清朝的12个皇帝中死于腊月、正月的皇帝有康熙(农历十一月)、同治、顺治、乾隆、道光,一共5位;死于七、八月夏季的,也是5个人,嘉庆、咸丰、努尔哈赤、皇太极、雍正《黄帝内经》认为"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就说人体有病,阴阳失调,在他跟时间的节律相违背的时候,就加重,就可能死亡。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腊月、正月易死人并不是一个偶然或神秘的现象,而是于某些方面疾病在这种气候下高发有关。满族贵族的饮食沿习了他们早先在东北的生活习惯,看清帝的食谱,虽然各类菜肴丰实,但蔬菜水果所占比重非常少。
阎崇年指出,清帝喜食"厚味",嗜吃肉类,尤其是肥猪肉和肥鸭肉。从清宫的档案里可以看出,一个皇帝吃饭,一天供应大油一斤。清宫里头萨满祭祀,杀猪,杀猪前先把猪的耳朵用蜡灌上,灌它叫,叫"领牲",然后就杀了。把猪血接上后去皮。在坤宁宫,支起大锅灶就在那儿煮,皇帝等就在炕上,就吃这个"胙肉",即祭肉。乾隆帝的饮宴菜肴中以鸡、鸭、鱼、猪、羊、鹿、鹅肉等为主,即使是早膳中也有肥鸭肉出现。他爱吃一种"苏造肉",就是用五花肉加上丁香、官桂、甘草、砂仁、蔻仁、肉桂等九味药料烹制而成的一道厚味肉菜。由于皇帝们爱吃肉,皇宫里为了肉的保鲜也是想尽办法。医学史研究专家梁峻教授介绍说,在清朝的皇宫里就已经有了"冰箱"。
他们的"冰箱"当然不是用电的,而是烧制的厚厚的瓷皿,有盖,外面是绿色的琉璃瓦。梁峻分析说,由于瓷本身较凉,厚厚的可用来隔绝外界的热气,里面再放上冰块,肉就放在冰块上,盖上盖子,肉就可以保鲜好几天了。除了饮食上多油腻之外,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里,平时很注意运动的皇帝们活动量就大大减少。阎崇年指出,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射猎、骑马、征战、出巡,运动量很大,但到冬天就不活动了,活动很少,气候又冷,血管又收缩,再加上其他一些疾病,身体很容易出危险。
据阎崇年统计,夏季(农历七八月)也同样是清朝皇帝死亡的高发时间。清朝的皇帝胖子多,对于胖人来说,高温极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因为胖人的血管壁上沉积着大量脂肪,血液中也有大量脂质斑块,容易使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加剧血管堵塞,影响体内血液循环,减缓新陈代谢。高温的天气里,体内水分流失多,血黏稠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这使血的携氧量下降,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加快,极易引发血栓、栓塞、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心血管疾病也同样是现代人的高发病。看过宋、清两朝的帝王故事,注重健康的现代人更应引以为戒,切莫掉以轻心。
东汉皇帝多病短命
再讲一朝帝王故事,说说生活方式糟糕会有多大坏处。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贻谋曾指出,整个东汉时期总共有14个皇帝,在9个成年皇帝中,活到40岁以上的仅有3人,其他6人都是英年早逝的短命者。其中,东汉开国皇帝即光武帝刘秀享年62岁,算是年寿最高的;汉明帝刘庄享年48岁,汉献帝刘协最终活了54岁。其他6个皇帝都死得很早,如汉章帝刘炟终年31岁,和帝刘肇仅仅活了27岁,安帝刘祜死于32岁,顺帝刘保死于30岁,桓帝刘志享年36岁,灵帝刘宏终年34岁。尽管造成这些帝王早死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无疑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太坏有关。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对东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仲长统的论断作了引述。据记载,当时的王公贵族或是整天在家里宴饮醉饱,或是外出到处游荡寻欢作乐。有些人尚未到达性成熟的年龄,却过早地生育子女,本身还是幼稚孩童便擅自耗损精血,或者正处于生病期间又肆意放纵房事。他们的精子质量低劣,血脉尚未充实,此时勉强生育子女就会造成先天性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孕育出来的孩子,身体很柔弱。而后天的养护又很不得法,常以厚重的衣被捂得体内高温高热不止,再加上令其多食肥甘厚味来损伤其脏腑,孩子无论先天后天全都受到损伤,必然更加脆弱多病。此种羸弱多病的孩子尚未生长壮实,又放纵情欲,于是柔弱的婴幼儿一代代地出生,疾病也一代代地遗传下去。乃至形成恶性循环。
要健康就记住一句话:多动腿,管住嘴!
唐太宗,死于丹药中毒
最后再说一点题外话,其实,排在帝王死亡率第一位的是中毒,包括丹药中毒、酒精中毒、春药中毒等。脑血管疾病与精神疾病只能分列二三位。这是历史学者史泠歌在《宋代皇帝的疾病、医疗与政治》一书中统计了有生卒可考的三百一十位中国皇帝后得出的数据。而且,你可能不知道,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就是死于长生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章原曾作一文:《唐太宗:第一个死于长生药的帝王》。文中指出,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卒于649年,寿命还不到52岁,即便是在人均寿命不长的古代,也难称长寿。这一方面和他晚年疾病缠身有关,另一方面更直接的原因则是服食所谓长生药,加剧病情,可谓死于丹药之手。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李世民的身体素来并不太好,特别是三十岁之后,更是多种疾病缠身,其中尤以"气疾"、"风疾"反复发作,给他带来了莫大的痛苦。
唐太宗所言"气疾"到底是什么疾病,史载不详,难以定论,有观点认为所谓"气疾"指"狂易癫眩,惊悸痫瘈,心神不定之证",类似于今天的精神失常、头晕目眩等病症,可备一说。"气疾"之外,唐太宗还患有"风疾"。"风疾"在中医学上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从记载来看,可能是一种带有某些遗传性质的疾病,因为有着血缘关系的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都先后患有此病。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也延请名医治病,但始终未能彻底治愈,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特别是公元645年东征高丽之后,还引发了毒疮,一度无法站立行走。无奈之下,他只能专心静养,朝廷大事交给太子处理。随着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唐太宗很自然地开始留心起有关医药、养生方面的知识。贞观十七年,他以帝王之尊,竟然亲自前往当时年逾百岁的名医甄权家里,"视其饮食,访以药性",还赠授其官职,赏赐衣物等。很显然,唐太宗希望向甄权请教养生之道,并咨询某些药物的特性,其求生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求助于医家之外,他更多地关注起神仙之术,并开始服用丹药。公元647年,亲近的大臣高士廉故去,唐太宗准备亲自前往吊丧,大臣房玄龄、长孙无忌劝谏时明言:"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近丧。"可见,此时的唐太宗已经服食丹药有一段时间,在此之前,他还曾经赏赐大臣钟乳。显然服食丹药并未奏效,唐太宗不但没有醒悟,反而认为是本土的炼丹水平不够,"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胡僧-;-;来自古印度的那罗迩娑婆寐身上。该胡僧号称已经二百岁,深谙长生之术。唐太宗对此深信不疑,将其尊为上宾,给以丰厚的待遇,请胡僧按照天竺国的秘方来配置长生药,甚至让堂堂的兵部尚书协助此事,担任监工。至于胡僧配制药物所需的各类灵草秘石,更是举国之力,不论多么珍奇贵重,都派人想法获得,可谓劳民伤财。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唐太宗的一再催促下,胡僧总算是把"长生药"配制出来了。唐太宗迫不及待地按方服食,然而讽刺的是,不但没有就此轻身飞举,反而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很快就一命呜呼!据记载,唐太宗当时的主要症状是极为严重的腹泻,朝野将太宗之死归于胡僧的"神药",认为是服食丹药之后中毒所致。然而太医们均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宗驾崩。盛怒之下,当时便有人建议将胡僧处死,但又顾虑此事传出去,"恐取笑狄夷,法遂不行"。于是,这个骗术并不高明的胡僧居然侥幸活了下来。唐太宗因服食丹药而亡,当然不是什么光彩事,史书对此自然不会大肆声张。但在唐代似乎也并不讳言。后来,唐高宗也曾准备服食另一胡僧配制的"长年药",大臣劝谏时,就举太宗服丹之事为教训,幸好唐高宗听劝,遂停止服用。
虽然有了唐太宗服食丹药致死的先例,但是唐朝的君主中热衷于此术者仍络绎不绝,深受其害乃至于死亡者先后有六帝之多。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专门撰文论述"唐诸帝多饵丹药",他认为唐穆宗、唐敬宗本身昏愚,被丹药所惑并不奇怪,然而唐太宗、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都属于英明之主,他们的教训在于"实由贪生之心太甚,而转以速其死耳"。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其实唐太宗在当政之初,对于神仙长生术的态度是相当理智而清醒的!贞观元年,他在同大臣谈话时,曾嘲笑秦皇、汉武求仙的荒唐,并直言"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即便是贞观十一年时,他还在诏书中明言:"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虽复回天转日之力,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皆不能免。"可见,他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不可能免于死亡。言犹在耳,唐太宗却已重蹈秦皇、汉武覆辙,转而沉迷于丹药,并由此丧生,真可谓极大的讽刺!
相关文章
-
古代流行表哥娶表妹,却为何很少生出智障儿?原因让人沉默
-
揭秘: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为何没成为皇后
-
揭秘诡异传说:始兴、东莞、电白等处都有藏宝山
-
明清以来宁国府民间信仰的传播与分化(三)
-
抢完诸葛亮,抢完西门庆,他们开始抢什么?
-
古代后宫也有宫女,为何皇帝只让太监贴身伺候?有4个原因
-
中国最神奇的一个字,3000年来都是一个读音,估计你的读法也错了
-
荐号 |古人宁可孤身睡在坟旁,都不敢进荒庙过夜,怕的是什么?
-
中国古代极具魅惑力的10大美女
-
谁说古人智慧比不上现代人,妲己的这个发明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用
-
工业老建筑|成丰面粉厂楼曾是济南第一高战争年代是重要占领区域
-
贾宝玉的奶妈为何对袭人嫉恨如仇?为什么竟闹得水火不容呢?
-
古代贵族如何打造雅致贵重的金器
-
古装剧打仗,士兵身上中了一箭就死了,射一箭真能杀死一个人吗?
-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最后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一元帅一大将三上将
-
汉景帝的母亲是谁?窦太后(从宫女到太皇太后)
-
“巾箱”之本 意味长
-
三百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将40吨铁索建在大渡河之上,仅一年就建好
-
田松|大道不行沧海行——武侠世界的侠义精神(上篇)
-
辛德勇读《赵正书》︱汉以前的“小说家”:说事儿不纪事
-
元明智囊刘伯温的悲剧下场
-
漫话军事:如果穿越到古代带兵最需要什么技能?
-
揭秘:“胖美人”杨贵妃是如何迷倒唐玄宗的
-
古代女子内衣是什么样的 看完面红耳赤
-
许世友挑选警卫员为何有这三个特殊条件
-
关怀人民军队加强国防建设
-
一个外国人拍摄的北洋时代,国门已经打开,百姓依然贫穷
-
棒子、毛子、猴子、鬼子、阿三 称呼是怎么来的
-
他曾获得2次一等功,8次二等功23次三等功,部队以他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