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冬衣御深寒冬穿裘皮始自上古
一场雪过后,首府气温骤降。羽绒服、围巾、雪地靴……人们纷纷装备起来。裹将严实温暖之余,你或许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古代,人们冬天都穿什么御寒?
从史料来看,上古三代人们已普遍开始穿棉袍;唐代开始出现比襦长比袍短的“襦袄”。古代最早的棉裤都是开裆的,叫“?F”;汉代才开始提倡穿合裆裤“?T”……
一件冬衣御深寒冬穿裘皮始自上古
利用动物皮毛、禽鸟羽毛做冬装,是古人御寒最早想到的办法之一。上古尧帝便冬天穿裘皮衣,此即《韩非子?五蠹》中所说的“冬日麂裘,夏日葛衣”。
裘是皮衣,毛向外,所以《说文》在“表”字下说:“古者衣裘以毛为表。”用以做裘的皮毛多种多样,例如狐、虎、豹、熊、犬、羊、鹿、貂,后来还有狼裘、兔裘等。其中狐裘和豹裘最为珍贵,为达官贵人所服,鹿裘、羊裘则最一般。例如《左传?襄公十四年》:“右宰谷从而逃归,卫人将杀之。辞曰:"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乃赦之。”谷是卫国大夫,卫献公逃往齐国,他先跟从逃亡,后来又回到卫国,国内反对献公的一派要杀他,他说当初就不愿意出亡,并以狐裘羔袖打比方,卫人果然饶了他。狐裘是珍贵的,只有袖子是羔皮,所以用来比喻过失是局部的。
狐、貂、貉所制的裘既然名贵,所以在古代作品里就拿来做富有的象征。例如《论语?子罕》:“子曰:"衣敝组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由:子路的名)也与?"“衣狐貉”即穿着名贵的狐皮或貉皮的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作》道:“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因为这些皮料又轻又暖,所以又统称轻裘、轻暖。《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而鹿裘则是粗劣之裘,大约是因为上古中原地区鹿较易得而皮又不如狐、羔轻暖的缘故。比如《列子?天瑞》写道:“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J之野,鹿裘带索(用绳子系腰)。”棉袍的穿着历史最悠久
棉袍,是古人过冬御寒的主要冬装之一,穿着时间最久。
袍原本是一种御寒内衣,《释名?释衣服》称:“袍,苞也;苞,内衣也”。袍是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是在古代“深衣”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有内外两层,夹层里放入柔软的御寒填充物,就成了袍。
古人最早说的袍,指的就是御寒的棉袍。但起初棉袍写作“绵袍”或“绵”,概因所用填充物的不同,并非是现代常用的棉絮,而是蚕丝质地的绵絮。
中国何时开始穿棉袍的?从史料记载来看,上古三代人们已普遍开始穿袍子。在周代,袍的地位并不高,属于一种生活便装,而不作为礼服穿。由于御寒性能好,当时野外作战的士兵在冬天都“标配”有棉袍,所谓“战袍”即因此而来。这时袍的功能类似现代士兵所穿的“军大衣”。
然而,冬天能拥有一件棉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无衣》,诗的开头即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意思是,谁说我没有军服,我和你共有战袍呢,反映了当时秦国军队在物资困难的冬天,前方士兵只能两人合披一件棉袍抵御寒冷的情形。
当然,袍也有高档与低档之分。如果夹层里所填的是“纩”,即新的高级天然蚕丝絮,称为“茧”;如填充的是“”,即絮头、细碎麻这些粗劣、陈旧的填充物的才叫“袍”,此即《礼记?玉藻》中所说的“纩为茧,为袍,禅为,帛为褶。”这种袍是穷人的御寒棉衣,但袍里这些低劣的填充物,并非现在所说的“黑心棉”,完全是贫穷所致。
在先秦时期,人们冬天穿袍子很有讲究,外面必穿一层罩衣,此即《礼记?丧大记》中说的“袍必有表”。只有处于社会底层的穷人,才将袍光着穿。
编撰《论语》的曾子,当年客居卫国时穷得10年买不起一件衣服。据《庄子?让王》记载,曾子便曾“袍无表”。成语“捉襟见肘”,就因曾子而来,他没有像样的衣服,“捉襟而肘见”。由此可见,当年穷人过冬天有多难!
在汉代,袍已特别为女性所喜爱。在1972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辛追身上穿裹了20层衣物,春夏秋冬衣服全了,其中便有绵袍11件、夹袍1件。
自汉代起,袍的穿法不再像先秦那么严格,女性在家里时也可以将袍子直接当外套穿。因为没有罩衣,出于好看便有意在袍子的领、袖、襟等部位加以点缀,袍渐渐成为一种体面的冬装。魏晋时期,袍子已取代之前同样流行、功能差不多的?b,连皇帝都爱穿。
需要注意的是,在袍由内衣变成外衣之后,以前单一御寒功能的袍出现变化,不再限于冬装。至于现代女性喜爱的旗袍,与早期女性所穿之袍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棉袄是古今皆穿的短式冬衣
与棉袍相比,棉袄则是古今皆穿的短式棉衣。
棉袄,源于一种叫“襦”的绵衣。东汉刘熙的《释名?释衣服》称:“襦,也,言温也。”因穿起来温暖柔软,这种棉衣又称“温襦”。
质料粗劣的襦衣称为“褐”,是下层人穿的。《诗经?豳风》中《七月》诗称,“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意思是,连粗布衣破棉袄都没有,怎么挨到年底?
襦的长度一般至腰间,故有“腰襦”之称。与袍一样,襦也有单、复之分,复襦有里子、夹层填绵絮,也写作
相关文章
-
古代五位奇人,诸葛亮袁天罡上不了榜,据说第一现在还活着
-
古代靠什么采暖
-
古人的智慧:魏晋时期品目繁多的水果
-
党史百年天天读·8月28日
-
古代甘肃如何防疫抗疫
-
韩信死因之谜 韩信的老婆是谁
-
中国出过422位皇帝,只有这3位一生只娶一人,到死都不碰别的女人
-
琼中“百花岭”名称由来
-
中国姓名文化研究,历史上好听的古代人名字都有哪些
-
这位皇帝“四十年不近女色”:为追求长生不老,死因却沦为笑柄
-
历史上真的有虞姬这个人吗?虞姬是怎么死的?
-
文史|宋代贵族子弟专用荫补制
-
一场战斗打下来能缴获日军多少东西?看看这几场战役就知道
-
甲骨文将从隐学变为显学,已经不属于冷门和绝学,不会失传了
-
从紫禁城到宜宾,“匠心”让他们精神共通
-
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同志逝世45周年!
-
为什么说“男靠出生时,女靠出嫁日”?现在的人,还有这个说法吗
-
薄太后是哪个朝代的?她对于历史起到什么作用
-
犹太人高智商原因:有三点(注重教育很重要)
-
此人救许世友一命,革命胜利后,许世友把他带到部队养老送终
-
朱元璋制定制度 致使中国的落后?
-
山东的东部为什么叫胶东?
-
公主坟来历之谜 公主坟内的公主到底是谁
-
男人不愿意当驸马,大龄公主入道修行,这样的奇事发生在哪朝?
-
古代官员退休,为何一定要回到老家,而不是留在更繁华的京城呢?
-
此人是魏国名将,与蜀国有夺妹之恨杀父之仇,为何甘愿为刘禅效命
-
古代的婚姻制度是怎样的,为何男子都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女孩为妻?
-
为什么秦始皇一死秦国就灭亡了?(统一速度过快秦法严苛)
-
乾隆裕陵鬼挡门之谜:死后竟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