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明朝掘墓人:大将李成梁的破坏性成功

原标题:明朝掘墓人:大将李成梁的破坏性成功

作为满清势力崛起前的明朝大将,李成梁在辽东的几十年里形同没有名分的土皇帝。甚至还有人将他的一时得势,看成是明朝军事制度的胜利。

然而,实际情况完全是背道而驰。他的成功,透着辽东本地人的无奈,并在很大程度上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明朝掘墓人:大将李成梁的破坏性成功

李成梁的时代 明军已经失去了大部分野战能力

在李成梁生活的时代,明朝军队已经因为制度性缺陷和经年累月的衰退而变得脆弱不堪。表面上拥有庞大的兵源和在职将士数目,实际上真正拥有战斗力的人却少之又少。不仅地方上的军户们沦为破产的各级奴隶,京城里的精锐也退化为仪仗队和权贵们的苦力。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明朝人经常发现自己无兵可用。每次遇到战事,都不得不在日常军费开支外再斥巨资募兵。而这些新募集的部队,若没有在战后立即解散,又会成为日后耗费钱粮的在职饭桶。这个死循环从于谦防御北京时开始,到戚继光在各地扮演救火队长时,还在继续推进。结果自然是让明军的战斗力与数量继续呈反比发展。

明朝掘墓人:大将李成梁的破坏性成功

戚家军的成功 就是对明朝旧军制的最大讽刺

边区军户出生的李成梁,就和当时明朝全国的所有同行一样,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因为不能脱离军籍去另谋生路,只能在地方军镇中度过贫困而危险的一生。

大量军镇的存在,又是明朝僵化模式的辐射站。原本活动在边界两头的人口,会被强制区分为自己人和外人。原本连成一气的地方经济,因为行政区域设置而被人为切断。这就给地方上的正常经济生活,造成了更大破坏。无论是军户或普通农民,还是另一头的非编户齐民,都深受其害。

明朝掘墓人:大将李成梁的破坏性成功

鸡肋和僵化的制度 让明朝军户们的生活每况愈下

类似情况在与蒙古接壤的北方各地,都酿成了频繁的蒙古寇边和白莲教事件。边区军民逃亡到蛮族区域的事情也是屡禁不止。而在边防压力较小的辽东,则也形成了大量的编外汉人社区。这些人不受明朝官府控制,在汉-蒙-满三方之间的地带自行其是。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脱离明朝的户籍控制,不得不想办法在体制内为自己谋得第三条路线。

李成梁则走上了一条并不光彩的军功致富之路。简单来说,就是组织地方军镇内还有战斗力的人,定期主动出击。他们的打击目标,并不限于较小的蒙古或女真部落。哪怕是流亡汉人的城寨,一样可能被军爷们突然袭击。至于平日打猎、放牧或做买卖的小团体,就是更为理想的下手对象。若对方在愤怒之余进行反击,就暂时避其锋芒。等到对方在撤退时懈怠,再杀一个回马枪,收割军功与战利品。

明朝掘墓人:大将李成梁的破坏性成功

和其他时代不同 明朝的边军是最有主动出击动力的

这种军功致富之路,当然不是李成梁首创的,也不是仅有辽东边区才有的情况。但在北方的大部分军镇,边军们借老乡人头的行为,已经让更多小部落聚集起来。诸如阿勒坦汗这样的边地蒙古势力,也是依靠明军主攻而迅速壮大的。李成梁同时代的其他军镇将领,若想继续这门祖传生意,还真得计算下遭到清算的可能性。但在边患轻微许多的辽东,李成梁还有充分施展的空间。

当然,李成梁能比之前的边军们做的更加出色,不仅仅是因为辽东地区尚未有能制裁他的势力。由于经济发展更加落后,辽东本地的非编户齐民人口,还没有发展出晋北白莲教一类的大型组织。李成梁对于分散的汉儿城寨,还可以进行分化瓦解。考虑到明军的旧编制力量,已经难以凑出足额的兵源。李成梁就开始在编外人口中,大量募集私兵。这些被称为家丁的扈从,就成为了他手里的精锐卫队。加上之前就有人尝试过的收编蒙古-女真部落武士,李成梁一下子用黑白两道为自己聚集起了一支私家班底。

明朝掘墓人:大将李成梁的破坏性成功

为致富目的而出击的明军 并不会在乎猎物是谁

在这种模式下,李成梁每年可以获得各种渠道的收入。比如随着战功的累积,荣获朝廷的嘉善。通过升值,控制更多的军户土地。定期的掠夺与走私,本身也可以带来可观的产出。一旦规模壮大,又有麾下将领与官员们的孝敬,可谓是其乐融融。边界另一头的部落或定居点,也会派人来巴结这位军区大员。

只是这种模式,并非可持续发展的。随着李成梁的权势和产业扩大,他就需要更多军功来获得必要的赏赐。这意味着他必须继续扩大自己的人头征集范围,只要有机会就干一票。只要不是玩的太过火,把边区外的部落都杀的暂时死绝,自己就能够继续养寇自重下去。不断扩张的家丁队伍,也要从他的手里分得土地或粮饷。但因为明朝的整体经济问题,大伙还是要继续进行下去。以免可怜的存量财产,因为任何风吹草动而发生大规模贬值。

明朝掘墓人:大将李成梁的破坏性成功

李成梁是首位可以用自己家丁独立成军的明朝将领

在李成梁努力经营自己的军功集团时,更多人成为了他飞黄腾达的受害者。边界外的居民自然不必多说,就是边区内的普通军户,也会因为土地被剥夺而更加生活困苦。下场只能是继续顶着军人的身份,成为李大帅或麾下私家军的农奴。

最终,在李大帅的成功经略下,辽东边区的形式愈发恶劣。更多流亡人口和关外部落结盟,部落与部落之间再进一步联合。逼的李成梁只能通过收买一个部族的方式,去对付不太友善的部族。迫不得已之下,也要打个擦边球,拿同盟者开刀。

明朝掘墓人:大将李成梁的破坏性成功

明朝边军对于人头有一种制度下的渴望

在一次突袭中,李成梁的家丁们就杀死一位看似并不起眼的女真酋长。这位酋长的遗孀被掳去李大帅的府上为奴,并在成年后加入了他的私家军。

但幼时的仇恨,并没有因为这点幸运和赏识而被淡忘。当李成梁因他人嫉妒而终于被弹劾失势,辽东地区一下子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年轻的酋长之子,以自己的部落为根基,发动了掀翻明朝统治的叛乱。

明朝掘墓人:大将李成梁的破坏性成功

努尔哈赤早年也是李大帅的家丁

这人的名字,直到今天还在被明粉不断咒骂。因为他就是《七大恨》的作者--努尔哈赤!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