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汉朝的刀剑:为何经常比后世的产品更加优越?

原标题:汉朝的刀剑:为何经常比后世的产品更加优越?

汉朝的刀剑:为何经常比后世的产品更加优越?

人们在研究古代兵器时,经常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藏品数量,远比后来的中古时期要多。

那些刀身苗条的汉朝藏品,在做工方面甚至能胜过日后的很多所谓精品。凡是有基本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金属打造的武器,埋藏得越久便越是容易腐蚀。能发现那么多的汉朝刀剑,也说明当时就存在数量庞大的精品武器。倒是后来的朝代,反而在数量和质量大都赶不上当时。

汉朝的刀剑:为何经常比后世的产品更加优越?

出土的汉朝青铜箭头

一些普通的王朝粉们,很容易将这个功劳算到汉武帝的盐铁专营政策,以及那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超级武库。但这根本无法解释,汉朝刀剑往往来自于私人珍藏或者陵墓挖掘。倒是号称可以满足全国兵马需求的武库,大都只有一份苍白的名单。海量的库存,早已不见踪影。

所以,能够得出的理解释,就是编户齐民政策在汉朝的执行力度尚不算大。在已知的汉朝律法中,并没有规定民间人士不许持有刀剑,甚至是甲胄都可以由私人收藏。只要不是周亚夫那种规模达到五百套的盔甲数量,公权力便不会没事找事的来制造麻烦。

汉朝的刀剑:为何经常比后世的产品更加优越?

盐铁专卖 其实是一种透支未来的财政模式

在盐铁专卖与外战不断的情况下,各种巨额花销造成了了财政危机。为了节约成本,汉朝朝廷不得不放开部分管制措施。例如,开始允许盐铁私营,并裁撤部分行政单位,已达到财政节流的目的。大量原本吃公家饭的铁匠,开始流入民间市场。中央索性放松管制,允许民间可以持有私人武器,并默认了很多特殊情况下的私人部队存在。

作为交换条件,汉朝的士兵开始需要自备武器盔甲。地方郡县的个体,需要轮流去边关服役。地方私人武装也需要响应国家号召,在战时出兵勤王。

汉朝的刀剑:为何经常比后世的产品更加优越?

一座坞堡与他的守卫者

这个短暂的放松期,对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当汉朝中央撑过财政危机,就再次试图将行业控制权收回自己独享。但他们很快发现,泼出去的水已经收不回了。

尤其是进入东汉时期,那些帮助刘秀夺取皇位的人纷纷被封为侯爵。他们在各自的领地筑造坞堡,藏匿壮丁作为自己的私人力量。由于有大量编户齐民人口,在之前的萧条和战乱中直接破产。逼的他们必须自己抱团,或是索性依附地方性的秩序维护者。

汉朝的刀剑:为何经常比后世的产品更加优越?

在地方民兵武装保护下的耕作农民

在他们当中,又不乏有技艺娴熟的铁匠。这些人为各自领主的私人部队打造盔甲和武器,往往不敢偷工减料。完全有别于过去,在官营作坊内完成指定任务目标时的赶工情况。所以,一个地方小城寨里的武器质量,往往会优于朝廷武库里的巨额藏品。地方武装的士兵装备,也完全可以好过朝廷征召部队中的下级军官。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南北朝结束,地方豪强开始逐渐失势。尤其是在唐朝后,北方地区再也没有那种能够容纳数万人口的大型堡垒。就是在南方各地,扣除少数民族和山区外,也逐步完成了编户齐民改造。流官们全面取代地方领主,负责管理民生事务。

汉朝的刀剑:为何经常比后世的产品更加优越?

流官没有地方根基 只需要完成额定任务

距离王朝的都城越近,编户齐民的覆盖面积就越大。因为离皇帝更近,就更容易受到监察系统与平级同僚们的监督。流官们自然不敢懈怠,将直属区域内的民风都压制的服服帖帖。于是,每次遭遇战时,穷乡僻壤的边民就被认为更加善战可靠。因为他们平日就民风更盛,对于使用武器也更加熟悉。

相应的,王朝控制力较强的区域,其民间冶炼水平也就受到歧视性的限制。汉朝曾经多次出现的大规模官营作坊,在后来的时代又屡次出现。每一次衰退,都无法恢复了前一次管制建立以前的水准。这种死循环式的退化之路,偶尔会因为新技术传入而发生一些改善。但最终都无法改变结局。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