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与“狼”共舞
上周,美国共享出行的两大公司 Uber 和 Lyft 双双提交IPO申请,眼看要手拉手一起上市的节奏。
在人们回顾两家的运营情况时发现,Lyft 似乎拥有更良好的财务状况,一些投资分析师认为,尽管同时申请,但 Lyft 依然有可能率先获得批准。而就在这周,应用数据分析尚 Sensor Tower 的最新报告更是表示,Lyft 的首次下载数正赶上 Uber,差距缩小到一百万以内。
于是,不少媒体和分析人士纷纷表态,认为 Lyft 有机会赶超 Uber。
但在硅星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幻觉。
此次提交IPO,其实是 Lyft “率先提交”,但就在消息发布之后,Uber 也马上高调证实自己也已经提交了申请。两者虽然都没有公开此次公开募股的具体融资计划,但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根据最后一轮的融资情况计算,Uber 的估值已经达到1200亿美元,而 Lyft 只是它的零头,只有150多亿美元。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另外,只要你回头看看这两家“相爱相杀”的历史,就能明白,无论从 Lyft 的公司文化、过往与Uber竞争中展示出来的执行力,还是创始人的性格,Lyft 都不可能“取代” Uber。
不过,更重要的是,这种相爱相杀更像是外界在强行“组CP”,在外界眼中,Lyft 一直是活在 Uber 阴影里的小弟,但事实上,Lyft 有自己的追求。
小而美的 Lyft
如果不去拿 Uber 比较,单纯看 Lyft 自己,它绝对算得上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 而且故事从一开始就很“浪漫”。
Lyft 由原本互不相识的洛根·格林和约翰·季默共同创办,《财富》杂志的一篇报道形容两人在不认识的时候“活在平行宇宙”:
格林生长在洛杉矶,拥堵的交通让他思考如何能更好利用驾驶资源,季默出生在纽约,在康奈尔大学的课堂上思考如何让城市交通更高效。
大学毕业后,季默有一天偶然在他和格林的一个共同好友的 Facebook 上看到格林发的一个帖子,帖子里格林宣布自己正在搭建一个网站。网站名叫做“Zimride”。
季默心里一惊,这名字听起来就是以他命名的啊。“他怎么想出这个名字的?”
其实,“zim”和季默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取自津巴布韦的简称,格林在津巴布韦看到那里的人们共享小巴,受到启发,决定创业做一个共享出行的项目。季默和格林最终取得了联系,并且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创业。
2012年,两人在 Zimride 的基础上开发出 Lyft,当时,网约车市场刚刚兴起,Uber 已经成立4年,但尚未完全一家独大。Lyft 进入市场后增长迅速,并快速受到资本关注。2013年,硅谷知名的 VC a16z 决定领投总额6千万美元的投资。负责项目的投资人Scott Weiss特地撰写博客夸赞Lyft。
“Lyft 司机就好像是你的一个会开车的朋友”。
格林和季默从一开始就没想变成另一个 Uber 和 Uber 抢市场。他们希望Lyft 能更加差异化,而选择的路径就是让 Lyft 更有人情味。
Lyft 主打社交牌,在最开始,Lyft 要求司机和乘客都必须通过 Facebook 连接,借此来建立信任和保障安全。Lyft 还要求所有的服务车辆在保险杠处贴上可爱的粉红色胡子装饰。是的,就跟中国的婚车一样。
“当你坐进车里,请做到前排,司机会和你击拳打招呼。你会得到一个充电器,甚至可以做这辆车的DJ,有时候司机还会送上一些点心零食。”
“Lyft 让我对人类重拾信心。”一名Lyft早期司机曾经这样说。
格林和季默想把 Lyft 打造成一个社区。“这里你可以结交真实的朋友,同时还能省钱”。这与一开始从提供高档黑色轿车的Uber完全不同。而 Lyft 的做法也最终影响 Uber,后者开始开放给所有车主。
行为天真,行动缓慢
这种“文艺”的特质一直延续至今,大部分体验过 Uber 和 Lyft 的乘客都对硅星人表示,他们更喜欢 Lyft 的搭乘体验。
即便市场份额一直远远落后 Uber,Lyft 的用户忠诚和用户体验一直高于Uber。根据投资机构 Raymond James 的最新调查,Uber 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达到60%,而 Lyft 只有23%。但是,1/3 的用户认为Lyft是用户友好的品牌,而只有1/4 的用户选择 Uber。
Lyft 在用户中有极高的口碑,这与丑闻不断的 Uber 形成鲜明对比。但尽管如此,Lyft 却从来没能在业务份额等核心数据上赶超 Uber。“问题”就出在 Lyft 理想化的运营风格,这让 Lyft 看起来慢吞吞的。
由于从一开始就执着于建立人与人间的美好联系,季默在 Lyft 上线初期曾制定了严格的司机审核政策,严格到现在看来有些好笑:他要求每一名 Lyft 平台上注册的司机,都需要来 Lyft 总部进行面试,由他亲自确定对方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
在职场交流网站 Glassdoor 上,有 Lyft 员工就形容,两位创始人从来没有把重点放到业务增长上。他们极度在意用户体验。
这样的思路让 Lyft 在业务扩张上变得缓慢,迅速被 Uber 甩下。无论是融资额还是市场份额,Uber 都遥遥领先。
Lyft 这种“用爱发电”的做法也延续到公司文化上。在 Glassdoor 网站上,Lyft 的整体评价极高,多数人提到公司文化时会形容它“包容友善”。
“你会感觉你在得到所有同事的支持”。一名员工如此说到。不过,缺点也十分明显而一致:“但公司没有什么野心”。
这用中国互联网的话说就是,缺少“狼性”。这让它没法在竞争中占的任何便宜。
“Lyft 公司的历史就是错过各种机遇的历史”。
一名员工这样形容。
2017年, Uber 全方位跌入谷底。前员工跳出来揭露 Uber 内部严重的职场性骚扰,大力布局的自动驾驶技术遭到来自 Waymo 的起诉,创始人卡兰尼克更是黯然下台,社交媒体上一度掀起“删除 Uber”的运动。但即便如此,Lyft 也没有抓住这最好的机会完成超越。
在 The Information 关于为何 Lyft 没有抓住机会的一篇报道里,Lyft 俨然一副傻白甜的形象。报道称,Uber 内部设计了很多工具来监测 Lyft 的表现,而 Lyft 的高管对此却不屑一顾,公司几乎只能靠员工人工收集对手的数据。
Lyft 对商战总是少一根筋。当年,Lyft 在内部率先完成了更廉价的拼车服务 Lyft Line 的开发,但在正式发布会前,他们向媒体率先举行了通气会。结果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 Uber 那里,卡兰尼克很快就抢先发布了如今广受欢迎的 Uber pool 产品。
另外,在 Uber 的负面舆论最高峰时,Lyft 也没有及时制定出抢夺用户的方案,当时的 Lyft 依然在维持着高补贴的推广政策,这的确帮助他们在吸引乘客上更进一步,但是同时在事实上导致了他们的乘客和司机比例失调。而坚持要维护一种年轻形象的 Lyft,拒绝通过放宽审核(比如允许车龄更久的车在平台登记等)来吸引更多车主。最终,Lyft 从 Uber 的危机中获得的增长,并没有真正积累下来,而只是成了短暂的繁华。
其实,Lyft 这种在打硬仗上的“无能”,已经让很多人习惯。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不应该讨论 Lyft 为何没有借机干掉 Uber,因为事实上是 Uber的危机“救了”Lyft —— 如果当时 Uber 继续顺风顺水,Lyft 可能早已经被吞掉了。
共享出行界的 Twitter 和 Facebook
最终 Lyft 活了下来,而且没有失去自己的特色,这很难能可贵。如今与 Uber 一起 IPO,被外界认为是两者竞争进入下一个阶段,但其实,两个同样做着“共享出行”生意的公司,早已经不在一条赛道上了。
作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Uber 不再局限在共享出行这个生意上,它在全世界运营,它上线送餐服务、尝试收购共享单车、滑板车等公司,并且大力投资无人驾驶技术。
按照 Uber 的说法,它是一个“平台”,意味着你可以往上面不断的加东西,而且 Uber 高额的融资也需要他讲出更多的故事。
而反观 Lyft,它还是一直坚持做一个“建立更好的交通体验,从而实现更环保的出行”的公司。这几年它也投资了自动驾驶,但更多是与拥有资金和技术的第三方合作,比如与通用、福特等合作,让对方的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在Lyft的网络里提供服务。
如今的 Uber 和 Lyft,就好像当初的 Facebook 和 Twitter,曾经人们也以为两者是直接的对手,但现在 Facebook 早已不只是一个社交网络,但Twitter 的重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最终人们也会发现拿 Lyft 和 Uber比较是无意义的。当然,你可以说 Uber 更流行,比 Lyft 更值钱,但你也一样不能否认,Lyft 也在改变着世界。
所以,各位读者,在 Uber 和 Lyft 之间,你们更喜欢哪一个呢?
相关文章
-
今日头条小程序被下架,微信官方回应;接投诉30多起,杭州立案调查有赞公司「996工作制」;苹果为FaceTime漏洞公开道歉,下周推出更新程序
-
保利威发布Service+战略,“服务+技术”开启私域直播新纪元
-
聊一聊:来吐槽你最讨厌的一个App功能。
-
如果说比特币是场社会实验,那么区块链会走向何方?|硅谷资讯
-
深度资讯|格力、奥克斯公开battle,抢占线上零售增长点
-
“土豪”快递小哥的天猫双11战事:上阵父子兵,十年变迁史
-
苹果在移动互联时代封王,5G时代将会落后华为?
-
斗鱼今晚上市:将成湖北最大互联网公司现金储备达12亿美元
-
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正式成为篮网队老板
-
借力新基建,全球2.6万家企业“云端”大展拳脚
-
美国最严技术出口管制上膛!AI算法芯片机器人量子计算面临封锁
-
36氪首发|「智令互动」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互动视频会是下一个主流形态吗
-
安全419业界:网宿科技升级安全品牌专注智能边缘安全
-
PC安全警告:注意电脑里的老版本软件风险
-
还没正式开售就好评就达98%?OPPOEncoX2预定千元最香TWS耳机!
-
第一款5G手机不是华为而是它!预计四月开售,售价8900元!
-
“噩梦”过后,苹果周五收涨逾4%
-
微信悄然上线新功能:视频可以做朋友圈封面了
-
【Facebook员工内网感慨:历史不会给我们好评价的】
-
阿里巴巴推政务钉钉;华为已同步启动6G研究|早8点档
-
刘强东说明年最暴利的行业,几乎零成本,将成就一批百万富翁
-
雅迪牵手范迪塞尔,上演国际新能源市场的速度与激情?
-
唯品会再造唯品会
-
中国手机吃掉六成印度市场:小米领跑,这些“副牌”也是赢家
-
焦点分析 | 市值接近拼多多、估值低于沃尔玛,京东跌得是不是太多了?
-
谷歌真爱粉为儿子取名Google Kai,中国的“张百度”在哪儿?
-
支付宝战略大升级:不只做支付!助4000万线下店数字化转型
-
欲替代谷歌搜索,华为搜索引擎“花瓣搜索”面向国内开放
-
输了官司丢了颜面,ofo须向天津飞鸽支付8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