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何以能让曾国藩、蒋介石等推崇备至?
一直以来,王阳明都是偶像般的存在,他的粉丝来头也不小,像曾国藩,张居正,梁启超等等,甚至包括日本维新领袖西乡隆盛。
为什么王阳明会如此受到人们喜爱?因为王阳明简直是个完美的人。
《左传》中提到人有“三不朽”,分别是立德、立功、立言。我们再来看看王阳明,首先他办学堂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这是立德;其次,王阳明曾多次平定叛乱,康有为曾评价其:大儒能用兵者,惟阳明一人而已。这是立功;而王阳明创立的“心学”学说影响力之巨大就不用赘言了,他的“心学”与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分庭抗礼,这是立言。
有人说,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只有孔子、王阳明,再加半个曾国藩。严格来说,真正做到了三不朽的只有王阳明一个人。
01
他一生坎坷且传奇,
童年时贵人语迟,五岁始能语;
青年时屡次落第,格物穷理;
中年时遭人陷害,远躲僻壤;
复出后挽危局于即倒,拯救明王朝;
老年时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一辈子都在同病魔、同精神、同环境、
同自己的“心中贼”搏斗。
据说王阳明直到五岁仍未开口说话,他本来叫“王云”,后来祖父替他改名为王守仁后,王阳明才开始讲话。
二十四岁那年,王阳明参加会试落榜。同落榜的人嚎啕大哭,王阳明却说:你们以落榜为耻,而我以落榜动心为耻。在他看来,人生本就是修行,科举只是修行的一步,即使这步落空了,他还有下一步要继续。
1506年,高中进士的王阳明直言进谏,得罪了刘谨,被贬龙场。
但恰恰在那里,王阳明潜心钻研心学,终于在一个晚上大悟:心即理,吾性自足。这便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02
虽然王阳明现在受到许多人的追捧,但在当时,骂他的人恐怕比推崇他的人多太多。王阳明所处的时代正是“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时候,他的“心学”和理学对着干,在当时简直就是异端。
“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也就是从外部事物中追寻真理,终极真理就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只要每日格一物,便能由量变到质变,悟出真理。
王阳明年轻时也十分相信“程朱理学”,也学着去“格物致知”。但在格了一个月的竹子之后,不但没有悟出什么,反而病倒了。这也就使王阳明渐渐怀疑“程朱理学”,最终开创了“心学”。
王阳明提出:寻求真理,要回到自己的内心,把内心的真理挖掘出来后再扩充到万物,这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还有一个十分大的差别,那就是对待“知”和“行”的看法,理学讲究先知后行,而王阳明认为理学将“知”与“行”隔断了,这样不对,应该要“知行合一”。
什么叫做“知行合一”呢?知道和做到其实是一回事,知就是行,行也就是知。只要你知道了就一定会做到。但有时候有了做坏事的念头,但并没有实施,这又算什么呢?王阳明会告诉你:“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也就是说,只要你有了作恶的念头,你就已经做了。
王阳明的“四句教”很大程度上概括了心学的思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
人的内心本来是十分纯粹的,没有所谓的善恶之分,但一旦有了意念,人的内心就会出现善恶的念头,只有依靠“良知”,才能分辨善和恶,只有通过格物,才能去掉内心恶的念头。不断修炼内心,人才能成为圣人。
明清以来有几人,读不尽的王阳明。
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的《王阳明全集》是依据民国二十二年万有文库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并参考旧刊其他个版本,进行繁简转化、编辑成立而成,充分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研习习惯,同时结合并吸取最新收集整理的王阳明文稿、资料及研究成果,亦参考比对了近年来其他版本的王阳明文集。
本版《王阳明全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年谱、附录等七个部分,
同时收录有王阳明门人弟子、同僚、友人及历代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王阳明本人及著作的文章。
这些文字或生动再现了王阳明其人其事,或饱含对恩师的孺慕之情,或严谨中肯地评价了王阳明著作及思想的起转传承,对于研究王氏学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本《王阳明全集》特别将此类文章编辑整理,置于各卷章节之首,以供读者参照阅读。
这也是此次编辑出版不同于以往版本的最大特色。
本版《全集》全部采用现行标点断句标示;夹注、旁注采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加以区别,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方便读者理解。
快来跟小编一起读王阳明!
相关文章
-
湖北发现毕昇墓碑,15字碑文引发讨论,韩国学者:不可能
-
岳飞是否有谋反之心?只会打仗不会揣摩皇帝的心思
-
内书堂毕业后,大明太监们的工作怎样分配?做弼马温或管理首辅
-
仙剑三:大战之前邪剑仙试探,景天的回答为何让他不屑
-
离婚冷静期下,看古代离婚规定:男休妻有"七出",女拒休有"三不出"
-
“小二,来两斤牛肉”,古人吃肉真的可以这么随意吗
-
北宋羌族首领归顺朝廷,竟提出改姓包,只因受一个清官的感化
-
晚清最擅长打外战的一支军队 为中国圈回百万国土
-
古桥下悬挂着的剑,堪称古董级别的文物,为何从古自今无人去拿?
-
民国时,长白山老把头牵一匹老马进山,竟能采到一种“珍稀”药材
-
汉唐王朝能击败游牧骑兵,为何到了宋明时期,反被人吊打?
-
三国历史谜团:关羽是谁杀的
-
《大宋宫词》重现澶渊之战李少红揭秘拍摄细节
-
幽云十六州对北宋有多重要?它的冲击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各领域
-
桃村孙姓闺女嫁到回龙夼衣家,成为栖霞历史上有名的“孝妇”
-
世界上唯一存活1443年的公司,从隋唐经营至今
-
庞涓和孙膑的故事看似简单,其实讲清楚了中国男人的某些特性
-
“文革”时期周恩来坚持生产绝不能停
-
收藏一把镇宅用的刀剑,唐刀,汉剑,武士刀,你会选择哪种?
-
揭秘:“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形状、质地及镌刻者及今何在?
-
炎黄时期的女性形象
-
家贫母死差点被扔,一个女人说我来养育,四十多年后终成一代明君
-
毛泽东1962年宴请溥仪 称其是“大家的上司”,特意拉他站上位重拍合影
-
在古代,到底是怎么打仗的?跟你想象的可真不一样
-
古代什么时候有“税收”?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收税”的?
-
幽默 | 古代试卷批语拾趣
-
古代皇帝动辄赏黄金万两,是当面直接发吗?如果领到假钱怎么办?
-
站岗时为何两名哨兵只有一把枪?就为吸取20多年前一惨痛教训
-
1973年毛泽东为何坚持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