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明代的国家祭祀是什么样的?

原标题:明代的国家祭祀是什么样的?

作者:河南大学 中国古代史 程世鹏

在古代中国,祭祀是和战争一样重要的头等大事,是我们华夏礼典的一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何为“祭祀呢”?天神称祀,地祇称祭。但是,祭祀是要严格按照等级制度的,所以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来祭,诸侯大夫只能祭山川,而士庶则只能去祭己祖先和灶神。由于祭祀与国运息息相关,这一礼制就被延续保留了下来,明朝也不例外。

明代的国家祭祀是什么样的?

古代祭天的场景

在对前代的祭祀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明代的祭祀体系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明初五礼,祭祀活动列于“吉礼”,分大、中、小三个级别的祭祀。其中,大祀又包括:朝日、夕月、圜丘、方泽、宗庙、社稷、先农;中祀包括:风云、雷雨、岳镇、太岁、星辰、海渎、山川、先师、旗纛、历代帝王、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寿星;其他诸神的祭祀都是小祀。大祀皆是皇帝亲自去祭拜,中祀和小祀则是派遣其他官员去致祭。每年大祀十三次,中祀二十五次,小祀有八次。

从大、中、小祭祀来看,明代国家规定的祭祀对象是十分驳杂的,包括自然、先师、祖先、历代明王、英雄豪杰、大学问家、道德典范、有功于国家社稷或者地方社会者、个别民间信仰神、无家野鬼合成的群体。这些群体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天”。

明代的国家祭祀是什么样的?

古代祭祀雕刻

除了这些规范性的祭祀活动之外,明朝还会因为一些具体当时发生的事情,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其他的祭祀活动,比如说天文异象或者自然灾害等等。除此之外,明朝还会举行一些斋醮法会,比如超度军人,给皇室祝寿等等。可以看出,明朝的祭祀体系是一种观念上的秩序框架,维护者民间信仰的稳定,但是在崇拜祭祀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以儒家为基础,又融合了佛道观念以及民间杂神,为民间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明代的国家祭祀是什么样的?

古代祭祀礼器

参考资料:

张廷玉:明史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余继登:典故纪闻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