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哈梅尔1918:澳大利亚人完美一击

原标题:哈梅尔1918:澳大利亚人完美一击

已经见惯了大批士兵在堑壕和铁丝网前无谓冲锋和无助伤亡的一战西线战场,在1918年夏天出现了令人惊奇的一战。7月初,协约国军队中一支以澳大利亚人为主的部队突然对德军控制下的法国小镇哈梅尔动手,以高效的步坦协同和空地协同完成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战斗。

澳洲“挖掘工”和美国大兵

1918春季,当德军在西线发动的孤注一掷的大攻势逐渐平息后,交战双方的对峙线随之发生了新变化,在佛兰德斯地区的英军战线上,德军向前打出了一个突出部,其中心是离亚眠不远的法国小村哈梅尔。

这个突出部对协约国阵地来说如鲠在喉,真是不除不快。5月,英军一度打算对这里动手,但因为准备不足而作罢;到了6月,夺回哈梅尔的计划再度成为重中之重,这一次受领任务的乃是澳大利亚远征军,其司令官约翰·莫纳什中将自信地接过了这副重担。

这位时年53岁的墨尔本工程师,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一战战场的可怕性,他认为步兵们不应该在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感召下无谓地流血牺牲,指挥官们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多地调用各种机械化手段去帮助士兵们达成目标。

对莫纳什这位多兵种联合作战理念的早期倡导者而言,1918年年中的战争技术已经为他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野战炮、机枪、迫击炮、坦克、飞机,都可以为其所用。英军在1916年首度在西线战场上使用了坦克,而到1918年夏,英国军工厂已经推出了最新式的Mk V型坦克,和之前的型号相比,这种坦克的速度更快、装甲更厚,综合作战能力更强。

受领任务后的莫纳什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在他看来,“完美的作战计划有如交响乐团的乐谱。”然而,他的“交响乐团”也就是澳大利亚军正面临人手不足的麻烦,澳军各部在连续的交战中损失颇大,未得到及时补充,比如第42步兵营于1916年11月初到法国时有1027人,现在只剩433人。

哈梅尔1918:澳大利亚人完美一击

哈梅尔之战的策划者莫纳什中将

就算莫纳什尽量节约兵力,仍觉得捉襟见肘,于是他在6月21日向自己的上级,英军第4集团军司令亨利·罗林森爵士提交了反击哈梅尔的初步计划。澳军将在拂晓时分进攻,主战部队为伊万·辛克莱尔·麦克拉格兰少将的第4师的第4、第6、第7、第11旅。同时,莫纳什提出了兵力不足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补充。经罗林森协调,来自美国远征军的2000名士兵划归莫纳什指挥,这些美国大兵尽管经验不足,但好在年轻有热情,看来能够助澳大利亚“挖掘工”们一臂之力。

奉调临时加入澳军的乃是美国远征军第2军第33师的部分兵力,接到这项指令时,这支部队入驻法国刚刚一月有余。很快,10个各编有250人的美军步兵连开抵澳军驻地,受到了后者的热烈欢迎。

美国人同样很兴奋,这些毛头小伙的阳光和乐观,给每次激战前总是气氛低沉的军营注入了活力。美国军官们告诉大兵:“你们将和一些久负盛名的部队并肩作战,和他们呆在一块,像他们那样去做。”而一名澳大利亚随军记者观察道,“他们(美国人)喜欢喝咖啡胜过喝茶……但举止行为就像是我们自己人一样。”

司令和胜利,谁更重要?

澳军和美军展开了联合训练,但很快就有了变数。7月2日,得知了这一安排的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将军觉得不快,他先是“建议不参与这次行动”,继而在3日打电话发出“直接指令”,要求把美军连队撤下来。在他看来,把美军零散编入友军不是好主意,美国人就应该保持在一起作战,另外,潘兴也深信自己的部下仍然训练不足。

退出命令起先下达给了分配进澳大利亚军的10个美军步兵连中的6个,大家都感到极度失望。这时距离预定的攻击发起时间已非常接近,重新部署兵力给澳大利亚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其实力也受到影响,比如第11旅的参战兵从3000人变成了2200人,有多个营实力缩水一半。

哈梅尔1918:澳大利亚人完美一击

哈梅尔之战一景,士兵们抓紧时间小憩

到了3日下午16时,莫纳什更是接到罗林森的一通电话,要求把剩余的美军也全部撤出战列。莫纳什火了,他告诉自己的上司,剩下的4个美军连必须全部参战。

罗林森说:“你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你想让我被免职送回英国吗?那值得吗?”

莫纳什回答道:“值得,比起保护一个集团军司令的职位,保持我这支澳大利亚部队的胜利前景自然重要得多。”

在对抗了上级指令之后的最后一次战前准备会上,莫纳什召集了从军到营的几乎所有军官,对这250余人做了最后部署。根据之前的情报,估计当面守军兵力为3500人,兵员素质参差不齐,哈梅尔镇自身的防御阵地配置不算太强,不过哈梅尔北侧的林地中有一条配有坚固支撑点的外围防线,称作“梨子沟”。

此次作战任务是夺取哈梅尔及其附近的树林,攻击正面宽度6千米,计划推进纵深3千米。参战士兵和装备将在3日晚上以夜色为掩护开进出发位置,战斗打响后,步兵、炮兵、坦克和飞机从一开始就要保持高度协同,有效打击敌军阵地。

7月3日深夜23时过后,100余架英国和澳大利亚飞机飞向哈梅尔,向德军阵地投下了1100枚炸弹,这是传统炮击的前奏。趁着夜色和空袭的双重掩护,参战的坦克部队从它们在树林里的藏身位置中开出,履带行军5千米路程,进抵攻击的发起位置。而从午夜到次日凌晨1时45分,澳大利亚和美国步兵沿着坦克开出的道路前进,于3时过后全部在指定位置集结待命,在那里静候攻击命令的到来。

仅仅几分钟后,莫纳什麾下的炮兵司令考克琛准将一声令下,澳军的炮火准备开始了,313门大口径重炮和326门野战炮齐鸣。其实最近几个星期以来,澳军就一直在炮击哈梅尔,而且莫纳什要求每次炮击都要同时使用高爆弹、烟幕弹和毒气弹,以使敌军以为炮击只是例行公事,并且每次都要戴上防毒面具。

而到这一次炮火准备,炮兵们大量使用了烟幕弹,但不再使用毒气弹,这样一来,本方步兵便可以在烟幕掩护下前进,而德国士兵还习惯性地戴着令其视线大受影响的防毒面具。

哈梅尔1918:澳大利亚人完美一击

澳军担架队在战场上抢运伤员

坦克跟随步兵

3时20分,在澳军炮兵于7月4日美国国庆日这一天制造的“盛大烟火”中,进攻哈梅尔的行动全面展开,坦克发动引擎隆隆前进,步兵在坦克前后蜂拥而进。这一次,澳军炮兵实施了徐进弹幕射击,野战炮的炮弹就落在本方步兵前方200米处,而重炮炮弹落在步兵身前400米。随着弹幕落点不断前推,步兵和坦克随后跟进,德军的防线则大受打击。

在很多地段,炮兵和攻击部队之间的配合效果很好,比如澳军第11旅第42营便跟着弹幕有节奏地前进,平均每3分钟推进100米。根据该营C连连长卡罗尔·盖尔上尉的描述,他的连队最近时距离炮弹炸点只有80米远,但没有因此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当然,也有一些部队并不那么幸运,比如相邻地段上的E连就因为没有把握好跟进的节奏,在本方炮击下招致12人死亡,30人受伤。

薄雾、硝烟和尘埃混杂在一起,令黎明到来前的能见度显著降低,坦克驾驶员只能看到身前20米远的地方,因此必须放慢速度。不过总体上看,参战的坦克是按照莫纳什及其坦克指挥官埃勒斯少将精心设计的战术行事的。莫纳什在哈梅尔之战中最重要的一项创新,就是将坦克置于步兵指挥官的控制之下,步兵部队的营连长可以根据战斗的最新进展,随时要求坦克按自己的意愿作战,压制敌人的火力并消除敌人的据点。

为了吸取之前几次战斗中使用坦克效果不佳的教训,这一次坦克部队事先就经过了严格训练,并和步兵进行了协同演练。训练期间,之前一直独立行动的坦克指挥官对此不无担忧,他们曾抗议说,在距离本方炮击落点如此近的地方行动,可能导致他们的坦克被友军火力误击,而分散开来配合步兵的做法会削弱坦克的冲击力。

但莫纳什坚持原定安排,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除了有1发友军的18磅炮弹恰好击中伴随第4旅第13营前进的一个坦克连外,另外的坦克分队全都有效实施了与步兵的协同,在多处碾压了德军的机枪阵地和堑壕体系。

哈梅尔1918:澳大利亚人完美一击

坦克在哈梅尔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鉴于战场多处生长着高度近1米的农作物,为了避免坦克压上受伤倒地的本方士兵,莫纳什事前向进攻部队发放了白色绑带,一旦有人受伤,就可以把白色绑带扎到植被或插地的步枪上,以此警告坦克绕道而行。战斗开始后,这一安排的效果也很快彰显出来。

在大炮、坦克和飞机的有力配合下,展开在战场左侧的第11旅的攻击只遇到了很小的阻力,与此同时,在右侧动手的第6旅的第21和第23营也顺利地跟随弹幕前进。只有处于最右翼的第25营打得较为困难,这个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遭受了93人伤亡,有2个步兵排分别只剩下了8名士兵。

从哈梅尔郊外的阵地上,反应过来的德军开始用手中的一切武器开火,不过他们很快便遭到了压制,因为澳军的火力更强。且不说大炮和坦克,一名典型的澳大利亚步兵自己就携带200发子弹和两枚手榴弹,而被称为“投弹小组”的分队中的每个人更携带8枚手榴弹,每个步兵排还配有刘易斯轻机枪分队,这种机枪每分钟可以发射500发子弹,而分队中的每个人都携带有18个各装有97发子弹的弹匣。

澳军如期推进,德军在哈梅尔和“梨子沟”的防线摇摇欲坠。在镇外的那片树林中,第4旅第16营的尖刀连陷入了德军的机枪火力,连长、副连长和刘易斯机枪分队的队长全都被打倒,全营的进展一度受挫。

但很快,一名来自卡尔古利的酿酒工人托马斯·阿克斯福德发起了孤独的冲锋,这位已经赢得多枚军事奖章的士兵,用刺刀和手榴弹攻下了一处由10名德国人据守的阵地,还独自抓获了其中的6人。在阿克斯福德把德军的机枪扔出战壕后,第16营的进攻开始变得不可阻挡。

这一天,澳军的协同战术让很多敌人成了俘虏,当一名澳大利亚矿工抓住一个德国人后,两人还进行了一番交流,有趣的是,后者表示他在战前曾在西澳大利亚开采过金矿。

哈梅尔1918:澳大利亚人完美一击

一声令下,进攻的士兵跃出战壕

坦克和飞机的多用途

在第16营攻下了哈梅尔郊外的树林后,澳军各部暂停攻势,进入为期10分钟的短暂休整期。在此期间,有30辆坦克被集中起来,准备投入对哈梅尔本身的最后攻击。事实上,在坦克还没有开抵哈梅尔近郊时,步兵就已经恢复了行动。澳军第11旅第43营的一名排长西蒙斯中尉带领自己的部下及配属的美国大兵冲锋上前,打死15名德国人并俘获了另外40人。当西蒙斯中弹倒地时,排里21岁的传令兵安德森自告奋勇接替了他的指挥,于是全排继续向前冲锋。

随后,坦克部队就完全进入了自己的状态。在战后呈交的一份报告中,坦克的指挥官写道:“坦克的主要职责就是尽量节省澳大利亚步兵的伤亡,我们用火炮、机枪和履带摧毁了敌人的据点。”在当日的行动中,除了3辆坦克之外,其他所有参战坦克都达到了目标,而整个坦克部队中只有13人伤亡。

澳军第43营成为第一支冲入哈梅尔的部队,此后第13、第15、第42和第44营也在各自的坦克分队的配合下开始投入肃清哈梅尔残敌的行动。作战成功的信号通过鸽子、灯光、火箭弹、战地电话和无线电不断通向后方——澳军在进攻开始后用时93分钟便取得了夺取哈梅尔的胜利,这仅仅比莫纳什中将预计的时间多了3分钟!

一旦夺下了新的地区,澳大利亚人就迅速开始巩固他们的既得阵地,他们以德军战壕为基础,巩固和强化自己的防线。这时,莫纳什的又一个创新之举出现了,那就是把坦克当成卡车来用。每辆坦克都能够运载大量物资,比如一个1200发装的弹药箱、24个刘易斯机枪弹匣和十几桶饮用水。

仅仅依靠几个坦克分队,就完成了向前线运送原本需要1200人才能完成的运输量。这一结果令人高兴,更令人惊讶。当第13营的营长迈纳根上校在4日晚间检查他的储备物资时,吃惊地发现多了34卷带刺铁丝网、45卷瓦楞铁、50个水桶、150发迫击炮弹、1万发步枪子弹和20箱手榴弹,他被告知这些东西全都是坦克运来的。

为防德军的增援和反击,澳大利亚飞行队第3中队的3架RE-8侦察机不断飞越新的前线,总共拍摄了108张战地照片。7月5日凌晨4时40分,1架RE-8再度升空,这一次飞行员在前线地区不断投下照明弹,这样后舱中的观察员就可以借助光亮在地图上标绘出新的前线走向——这样一份新绘制的野战地图在飞机落地10分钟后就送到了莫纳什将军的手中。

飞机的用途还不止于此,和坦克一样,它们也充当起了运输工具。英国皇家空军第9中队的双座飞机向澳军投送了近12万发步枪和手枪子弹,投送方式是使用了配有降落伞的木板箱。这种空投装置由英军的劳伦斯·沃凯特上尉和尼科尔森中士一道开发,他们为此各自获得了300英镑的奖励。

为了破坏德军的调动,多架英国和澳大利亚飞机还对德国人的后方进行了扫射和轰炸,在此过程中只损失了两架飞机。德军也派出了飞机,但受到了澳大利亚第3中队的阻击,飞行员格里格森中尉和詹姆斯少尉分别击落了1架德国战斗机,而迪姆塞中尉和马特少尉则打下了1架德军的侦察机。

哈梅尔1918:澳大利亚人完美一击

被俘的德军士兵正在接受检查

丰富的战术内涵

尽管种种迹象表明德军正在调集兵力以图反扑,但在7月5日白天,除了短暂的空袭和一些炮击外,德国人并无太多的反应。倒是澳大利亚人采取主动,把战线向哈梅尔以东前推了400米以应对可能的袭击。

5日白天,一些零星地段的德军士兵继续投降,到傍晚时分,已经有700多名新增的俘虏。根据本方飞机航拍照片透露的线索,澳军第43营的军士长舒尔茨和两名会讲德语的美国士兵沿着一条隐蔽的电话线摸索前进,果然成功地找到了一处防空洞,并当场抓获了一名德国营级指挥官和26名士兵。

直到5日晚上22时左右,德军的反击才突然到来。德国人先是在炮击中使用了高爆弹和毒气弹,之后派出步兵分队实施突击。大约200多名步兵在哈梅尔以东澳军第44营A连和B连的阵地之间打开了一个宽约200米的缺口,但很快的,得到第43营士兵加强的第44营便实施了反击。

澳大利亚人不仅重新夺回了失地,而且还抢回了11名在德军反攻时被俘的自己人。到此地的战斗告一段落时,德军付出了30人阵亡、50人被俘的代价,而德国人在其他地段的规模有限的反击也很快就戛然而止。

在历时两天的夺取和控制哈梅尔的战斗中,参战的澳美军队共有1400余人伤亡,其中美军有39人阵亡、196人负伤,战斗中有5辆坦克受损,但后来全部得到修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准来看,这些损失确实是“轻微的”。

德军的损失要大得多,总计有2000多人阵亡,此外还有1600余人被俘。澳军缴获了32门迫击炮和177挺机枪,不仅如此,澳大利亚人还意外地收获了7.3万发子弹和数箱手榴弹,这些东西全部是“英国制造”,是之前的4月德军从英军手中夺取哈梅尔时的战利品。

战斗结束后,志得意满的莫纳什将军公开感谢了4个美国步兵连的“冲劲、英勇和效率”,他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应该在此后的战斗中继续尝试这类合作。参战的美国人也觉得自己从这次经历中受益匪浅,一位名叫托尼·盖尔的上尉谈到,“通过这场战斗所积累的经验和信心,是在训练场上用再多的时间都难以获得的。”

至于潘兴将军,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态。他声称美国士兵在哈梅尔的表现让他感到意外,“我们部队的作为非常出色”。不过另一方面他还是固执己见,认为此后“不应该再以类似的方式使用美军部队”。

哈梅尔之战成为一战末期步坦协同取得胜利的典型战例,虽然战事规模不大,但是此战在战术层面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就像1917年的康布雷战役一样,哈梅尔之战提供了一个样本,用来展示如何使用多兵种联合战术去打击一个坚固设防的敌军阵地。

哈梅尔所提供的经验,此后在亚眠战役中以更大的规模再现,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怪乎哈梅尔之战得到了法国总理乔治·克莱门梭的高度赞扬,他本人还专程参观了战场并对澳大利亚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而二战中的英军统帅蒙哥马利元帅更是将莫纳什中将称为“一战西线战场上最优秀的将军”。

当然,尽管德国人在哈梅尔遭受了一个显著的挫折,但他们仍具备在西线进攻的潜力。此战结束不到两周之后,德国人就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期间向法军阵地发动了猛烈攻击。在那场交战中,因参与哈梅尔之战而积累了战场经验的美军连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面对强敌坚守阵地的法军部队的有力补充。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军事文摘》杂志。作者:鸿渐。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