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独家|青松基金投数百万元仨90后小伙让用户集体创作沉淀近万个故事

原标题:独家 | 青松基金投数百万元 仨90后小伙让用户集体创作 沉淀近万个故事

独家|青松基金投数百万元仨90后小伙让用户集体创作沉淀近万个故事

“皮在痒”的创始人是三个90后大男孩,从左至右依次是邵百庭、王霄汉、王冠杰。

文 | 铅笔道 记者 李小默

“你是不是皮卡丘的弟弟,‘皮在痒’?”电视剧《终极一班》中的这句台词曾风靡一时。为了体现动感、活泼的感觉,王霄汉也给自己的项目取名为“皮在痒”。

“皮在痒”是一个内容协同创作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续写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也可以发起新的故事,让其他用户续写;还可以给其他用户点赞,以及关注、追更、分享故事。“皮在痒”中还引入了虚拟货币“痒痒挠”,用户消费“痒痒挠”可以获得增加内容曝光的机会,并为自己匹配30位用户一起续写故事。

近期,团队还计划在“皮在痒”中上线“进屋聊聊”的功能,用户可以在以故事社区区分的群聊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提供灵感、贡献脑洞。团队的目标是将“皮在痒”做成一个社区,不仅降低内容创作的门槛,让普通大众也能参与到创作中,还能让用户交到朋友。

去年8月,“皮在痒”获得青松基金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目前,“皮在痒”累计沉淀了近万个故事。

注:王霄汉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三个90后男孩创业

若几万人同时在一块巨大的画布上作画,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2017年愚人节,欧美最大的社区之一Reddit举办了一个集体创作的社会实验活动。他们设置了一块1000×1000像素的空白画布,社区成员每隔5分钟(最初隔10分钟)可以得到一次在画布上任意涂抹一个像素点的机会,活动刻意削弱了用户在创作中发挥的个人价值,强调了集体协同创作的力量。

经过规定的72小时,画布上最终呈现了一副较为成熟的画作,不仅包括最常见的各国国旗、动漫和游戏中的形象,还有诸多世界名画和电影画面。整个实验吸引了全世界不同国籍、不同年龄段超过100万用户参加。过程中,虽然曾有冒犯性的图案出现,但很快便被其他用户共同消灭,协作者始终占据着主流。这也证明了在正确机制的引导下,群体的创造力一定会大于破坏力,从而产生优质的内容。

当时,王霄汉正在美国创业,由于项目进展不是很顺利,加上要回国,他便开始寻找新的方向。Reddit的这一活动正好给了他灵感。“维基百科的词条编辑逻辑和GitHub上很多开源项目都是用户集体自发维护的,将集体协作这件事运用到文娱领域应该也很有趣。”

2017年中回国后,王霄汉开始尝试短视频社交方向,他设想的是在不同模板的故事情节下让每个用户各拍一段短视频,最终连成完整视频。

当时,国内短视频行业比较火,王霄汉想趁着这波浪潮向前走一走。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视频的创作门槛有点高。“让用户拍出哪怕5秒的优质小视频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是让其他用户延续这一话题继续拍。”

随着国内短视频行业竞争的白热化,诸如抖音等巨头们也推出了自己的合拍,这变相算是多人共同创作的模式,以增加创作的乐趣性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即便是巨头也想在内容创作过程中引进更多的社交关系,但它只是迈了很小的步子。“我们是不是有点激进?”王霄汉反思。

去年5月,北京进入初夏。在纠结了几天后,王霄汉决定转型到文字内容协同创作领域。同时他也说服两个朋友王冠杰和邵百庭加入一起创业。王冠杰本硕毕业于牛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视觉方向,毕业后在国内顶级投资银行工作过两年,期间一直服务于新经济公司的投融资及上市业务。

邵百庭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也曾有过文娱赛道的创业经历。“我们都是90后,我们要做一款给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的产品,他们大多是95后甚至00后,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愿意与世界不同角落的人进行更深层次的连接。”王霄汉说道。

在国内,对于平台来说,移动互联网内容供给方、头部内容输出者的单位成本越来越高,且大部分供给方已被头部公司牢牢占据。“作为创业公司,我们想创造的是一种新颖的、更有趣的内容创作模式,那就是集体创作。”

“其实大多数用户都有创造热情和持续创造的能力,只是受到个人灵感、创作能力和精力的限制。”不是每个互联网用户都能成为微博大咖或者知乎达人,所以“皮在痒”希望让更多有创作热情的用户以小团体或小社区的方式参与进来,创造新故事甚至是他们喜欢的小世界,在降低用户创作门槛的同时,提高创作的娱乐属性和生产效率。

经过3个月的筹备,“皮在痒”项目正式启动,并获得青松基金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

“皮在痒”的核心用户为95后新一代互联网用户,一些用户还特意将自己的昵称改成“皮”字开头的。团队给项目取名为“皮在痒”,也是要突出“皮”和“欠”的调性,迎合新一代年轻用户的喜好。

内容协同创作平台

“皮在痒”是一个内容协同创作平台,在APP和小程序中,用户可以续写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也可以发起新的故事,让其他用户续写。

“皮在痒”的每一层楼都有不同支线,按照用户的点赞数优先排列。为了方便用户续写以及强调集体创作的理念,“皮在痒”将故事设置成卡片切换的方式,最终呈现的结构类似于树根状,每层故事的字数在80字以内。

平台上的话题大多是由用户自己发起。初期,“皮在痒”团队并不会对内容做太多限制。他们希望在项目初期,尽量让用户做出选择并随意创作。

独家|青松基金投数百万元仨90后小伙让用户集体创作沉淀近万个故事

“皮在痒”页面截图

在“皮在痒”中,团队加入了虚拟货币机制。“痒痒挠”作为唯一的虚拟货币,用户需要通过自己的创作获取他人点赞,或完成智能分配的任务获取。

用户积累的 “痒痒挠”还可以用于进一步消费甚至“投资”。通过消费“痒痒挠”,用户能获取修改、调整其他用户故事的权限;增加内容的曝光度,利用AI智能匹配系统帮自己匹配30个用户一起写故事,以获得更多的“痒痒挠”。这样一来,货币体系就会运转起来,形成闭环。

后期,团队可能会把“痒痒挠”与打赏机制对接起来,奖赏写作较好的用户或KOL。“早期,我们先设置一个简单的生产和消费模型,未来会将这个闭环做得更完善。”

“微博属于大V经济,抖音还处于流量红利期,普通用户发布的内容只要优质也可以得到大量的曝光,但真正的内容产出者与消费者的比例仍十分低。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他们仍是一个个亟待被连接的孤岛。”

在“皮在痒”中,用户创作内容的过程也是连接用户的过程。集体创作本身就有极强的社交属性,社区聚集用户和及集体创作的方式就像是把孤岛连在一起,形成岛屿。“对于社区类产品而言,社交关系的沉淀是关键。”

“皮在痒”团队认为,“皮在痒”是在让内容创作平行并大众化,用户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就能产出较为不错的内容,并且享受创作的过程。

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产出很多优质的内容,不仅过程很有趣,用户也喜欢这种低成本的内容产出方式。“一个人可以产出一些有意思的小东西,但一群人可以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伟大世界”。

“创作门槛变得更低后,用户进入平台总会发现符合自己调性的故事,然后参与到创作中来。”王冠杰介绍。

针对每个故事,团队希望进一步挖深故事的厚度,增加不同的维度,塑造一个小社区或小世界。因此,团队计划加入“进屋聊聊”的功能,用户可以在以故事社区为区分的群聊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提供灵感、贡献脑洞。近期,这一功能也即将上线。

在王冠杰看来,“皮在痒”是对人性的一种探索。当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并且形成群体效应时,就会更愿意加入并将其完成。最新的例子便是Instagram上那颗破点赞记录的鸡蛋,看似毫无意义却抓住了用户的本性。“无论是从人性的本质,还是创作机制来看,我们都认为这种模式是正确的。”

接下来,“皮在痒”团队的重点任务是维护好核心用户,并将集体创作的模式做得更有趣,更好玩,也更符合直觉。同时,他们也会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让更多用户在平台上交到朋友。

现阶段,“皮在痒”还未做过正式的推广,1.0完整版本会在年后正式推出,平台上现已沉淀了近万个故事。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