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原标题: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王琦,网名畅行天下(王晖),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自己的收藏之路。虽历经周折,然而痴迷古物之心不改,缘为好古之乐难以割舍之故。收藏主题涉猎于不同材质不同门类。象牙犀角蜜蜡玛瑙,织绣带饰文房古兵皆为爱物。近年专注于中国铁雕鋄金银器物及明清宫廷马具的收藏及与其相关工艺历史的研究。

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

对现代人来说,提起人类使用鸟类羽毛的用途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将鸭鹅类禽类的绒羽充填在服装内用于御寒保暖的羽绒服。其实人类最初从原始社会开始使用鸟类羽毛的用途是使用直接从鸟身上取下的颜色鲜艳的羽毛来装饰身体以炫耀自身。直到近现代还可以从一些不太接触现代文明未开化的族群中看到真实的例子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人和亚马逊丛林的印第安部落这类装饰方式就极为常见,美国传统印第安人佩戴传统的雕翎头饰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鸟羽的使用也曾经风行一时,虽然现在这些鸟羽制品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为现代人所重视,,例如鹅毛扇和雕翎扇,是古代文人经常使用的扇子形制,经常被用来表现文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处变不惊的内心世界。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鹖冠,乃秦汉两晋隋唐武人之冠,就是插有鹖毛的武士冠。武官在外及近卫武官常在冠两边竖双鹖尾,取"鹖者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之意。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作为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战争兵器之一的箭的制造也使用各种鸟羽......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在战士的头盔上装饰羽毛的习惯从春秋战国时期直到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延续了两千多年......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中国传统戏剧角色刀马旦和武生的扮演者也使用雉鸡翎作为头饰......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中国古代服装中更有以奢华著称的孔雀羽织锦和雉头裘凫靥裘。。。孔雀羽线或鸟羽线的制法,是将孔雀羽屏或鸟羽上的羽绒旋绕于细蚕丝上,再用绿色丝线分节捆扎。由于羽绒短而硬,羽线在织入织物以后,不断岔出绒毛,在织物表面产生微凸的效果。孔雀羽线会隐隐闪动莹光,其碧丽辉煌的效果远非丝线所能比拟。

在明清时代,织金线与织孔雀羽线经常结合并用,有时以金线为底,织作"遍地金",同时以孔雀羽线、鸟羽线与各色彩线织显花纹。在金光浮动的底子上,孔雀羽线织成的深翠花纹莹莹烁碧,其视觉效果华丽异常。明清时织孔雀羽服饰在宫廷、贵族中更加流行,在故宫博物院、北京艺术博物馆等处至今均保藏着明清时生产的织有孔雀羽线的帝王服饰及衣料。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据《南史》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末的南齐时代,文惠太子便曾令工匠用孔雀毛织成一件翠毛裘,金翠炫丽,十分珍奇。在初唐时代,安乐公主曾令尚方监"合百鸟毛"织成裙两件,这两件百鸟羽毛裙"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百鸟羽毛裙大约是利用了雉鸡等禽类羽毛能够在不同的光线下变幻不同色彩的原理,因此,会呈现正、旁、日、影之下色彩不同的效果。《晋书·武帝纪》云:"咸宁四年十一月辛巳,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甲申,敕内外有敢犯者罪之。"又,《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云:太子"善制珍玩之物,织孔雀毛为裘,光彩金翠,过于雉头远矣。"此则进一步说明雉头裘是存在的,这是更接近于凫靥裘的一种鸟毛织物。

清《闻见瓣香录》丁集:"鸭头裘,熟鸭头绿毛皮缝为裘,翠光闪烁,艳丽异常,达官多为马褂,于马上衣之,遇雨不濡,但不暖,外耀而已。"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着一件凫靥裘褂,为圆领、对襟、平袖、后开裾式,身长145.5厘米,褂面是用长9.5厘米,宽6.2厘米的凫靥裘一块压一块的拼缝而成,大约需要720块。这件凫靥裘褂在移动时随着方向变换,闪现出不同的颜色,有时是蓝绿色,有时泛出紫色,光彩夺目。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除此之外,传统的手工艺中还有一门独特的与鸟羽有关的技艺被称之为点翠。。。翠,即翠羽,翠鸟之羽。点翠是中国传统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

点翠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飞羽(行内称为硬翠)或背羽(行内称为软翠)背部亮丽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只要在使用过程注意保护,光泽和色彩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由于翠羽属于有机质,现在能看见的点翠实物最早的是明代的,因此关于点翠的制作年代和历史只能够从历史文献中寻找。根据成书于西汉的《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在统一岭南之前就获取“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以上四种都是产于岭南的珍贵物产,在古汉语中,翡翠并非指玉石,这两个字均从羽旁,原义肯定跟鸟有关,在东汉的《说文解字》称:“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其中的翡翠指的就是翠鸟的羽毛,在当时是一种名贵的装饰品。直到现在翠鸟科里的赤翡翠和白胸翡翠蓝翡翠还能对应得上分布区域......

翡翠这一名词亦见于《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厨毡……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琥珀、水晶、琉璃、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由此可以确定能够确定翠羽是来自于产自南方的翠鸟,并且早在秦汉时翠鸟毛已经作为珍贵的材质被运送到北方供统治阶级以及贵族使用。

宋代文献记载宋初,永庆公主一日“衣贴绣铺翠襦入宫”,这里的“铺翠”,即点翠。宋太祖看到了,对她说:“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你将这件点翠饰品交给我,以后不要再用点翠了。公主笑着说:“此所用翠羽几何!”不就一件饰品吗?能用多少翠羽?太祖说:“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辗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宋太祖于开宝五年(972年)下诏“禁铺翠”,。宋徽宗于大观元年(1107年),郭天信恳请罢中外翡翠装饰,得到徽宗首肯。宋徽宗重申“禁铺翠”的禁令:“今后中外并罢翡翠装饰。”宋徽宗说:“先王之政,仁及草木禽兽,皆在所治。今取其羽毛,用于不急,伤生害性,非先王惠养万物之意。可令有司立法闻奏。”

在宋人看来,杀翠鸟取其羽毛,跟宰羊取肉的性质并不一样,人们吃肉是为了维持生命,而点翠是奢侈消费,是“不急”之事,为“不急”之事而“伤生害性”,显然有悖于传统的“仁政”理念。南宋初年,民间奢华之风竞起,宋高宗很看不惯这种侈靡之风,他说:“销金翠羽为妇人服饰之类,不惟麇损货宝,残杀物命,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朕甚矜之。”

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之时重申禁令,并在亲自参与策试说到“论铺金、铺翠,朕累年禁止,尚未尽革,自此当立法必禁之。”宋高宗还提出以“药玉叶漆金纸代充”的方法,这种以琉璃制品仿点翠的做法,可以说是现代以烧蓝、点绸等技术手段代替点翠的实践先驱,这也可看出其禁铺翠之心可谓坚决。

元朝关于点翠工艺的记载很少,但是根据元史和成书于元末的岛夷志略上的记载,当时的翠毛应该是属于珍贵的大宗交易商品,由此推测,元代的点翠工艺还是存在并流行的。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冬十月)癸未,罗斛国王遣使上表,以金书字,仍贡黄金、象齿、丹顶鹤、五色鹦鹉、翠毛、角质、笃缛、龙脑等物。岛夷志略:真腊(今柬埔寨),地产黄蜡、犀角、孔雀、沉速香、苏木、大枫子、翠羽,冠于各番。交趾(今越南),地产沙金、白银、铜、锡、铅、象牙、翠毛、肉桂、槟榔。罗斛(今泰国南部),此地产罗斛香,味极清远,亚于沉香。次苏木、犀角、象牙、翠羽、黄蜡。暹(今泰国北部),地产苏木、花锡、大风子、象牙、翠羽。朋加剌(今孟加拉国),产苾布、高你布、兜罗绵、翠羽。大乌爹(今印度拉贾斯坦邦的乌代普尔或中央邦的乌贾因)地产布匹、猫儿眼睛、鸦鹘石、翠羽。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随员马欢和费信所著的游记上也记载了当时郑和船队在海外采购翠羽的事情。除此之外明会典记载当时的暹罗,爪哇,棒葛剌也向明朝皇帝进贡翠毛。

康熙暹罗国王遣陪臣朗微述申黎呼等赍金叶表文贮以金筩锦囊与康熙五十九年同入贡。御前方物,驯象,龙涎香,幼鐉石,冰片,沉香,犀角,孔雀尾,翠鸟皮,象牙,速香,安息香,紫降香,荳蔲,螣黄,胡椒,大枫子,乌木,荜拨紫梗,桂皮,儿茶皮,樟脑,硫黄,檀香树胶香,织金头白袈裟,桃红袈裟,幼花布,濶幼花布,织金头白幼布,濶红布花幼幔,大荷兰氊,冰片油,蔷薇露......

由此可以看出元明清点翠的翠羽原料除了一小部分是通过捕猎境内翠鸟取得之外,主要来源大多是来源于东南亚到南亚一带。主要的输入途径是进贡和贸易方式。由于翠羽原料的来源稀缺,使得点翠一直被视为极为珍贵的奢侈品而流行于统治阶级和豪富之家......

明清时期,随着点翠技艺的发展,继承和发展了金属制胎以及点翠羽等更为复杂的工艺形式,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金工技艺,成为金银制作中的重要工种。点翠”工艺主要的难点是将不同材质与金银器衔接,制作时要根据底托的造型,在周围焊上一圈金边,然后将羽毛服帖地嵌进去,用胶工艺非常重要。在清宫中内务府造办处中还专门设有“点翠匠”3名,专门承造“翠活计”。据说制作点翠使用的金银底胎的工匠与专门做点翠工艺的工匠属于不同工序,能够二者兼精的工匠犹如凤毛麟角。

明清点翠饰品,多是宫廷豪奢物件。1957年发掘的明神宗万历定陵中出土的皇后凤冠上就大规模使用点翠,凤冠出土后经过能工巧匠悉心修复使得今人能够了解明代点翠工艺并欣赏明代皇家点翠头饰的豪奢之美......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明万历孝端皇后凤冠

定陵出土 国家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在清宫旧藏中也保存着为数不少带有点翠工艺的的清代宫廷首饰实物。清宫所藏的点翠珠宝头花,多是乾隆时期由江南三织造和粤海关进贡,江南三织造和粤海关即是江宁、苏州、杭州广州四地负责供给宫廷绸缎首饰的机构。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除了传世实物之外,明清的写实肖像画中也能看到不少佩戴点翠头饰的贵族妇女。清中期宫廷画尤其推崇写实,因此,我们也有机会一窥清代点翠头饰究竟何样式,故宫所藏《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倚门观竹、裘装对镜、观书沉吟等十二位美人,几乎每一位都佩有点翠饰品,画幅中所描绘清宫贵族点翠装饰奢华精细之翔实华美令人惊叹。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除了制作点翠首饰之外,还发展出了用纸胎或者金属胎点翠制作插屏挂屏和屏风的工艺。此类传世实物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还能够见到。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清末直到民国初年,由于交通愈加便利的原因,翠羽已经相对容易取得,因此点翠首饰迅速风行于民间,很多女子都以拥有“点翠”饰品为荣。嘉庆年间,进士王端履在其笔记《重论文斋笔录》中提及点翠饰品,道“今世妇人喜以翠羽涂于金银首饰上”。当时很多外商也对这种工艺感兴趣,大量收购“点翠”饰品。现在不少海外回流的点翠首饰就是那时出口到海外的洋庄货......

随着清朝灭亡之后民间对穿着服装服饰兴趣的改变,传统的点翠首饰不再为民间所追捧,因此点翠工艺在占主要销路的首饰行当逐渐萎缩没落,主要的客户群体变成了戏剧头面的使用者......再加上后来由于战争的原因,翠羽的来源困难以及点翠饰品价格高昂的原因,在戏剧头面的制作中仿点翠工艺成为替代手段,如用染色羽毛代替翠羽,又如用点绸、烤蓝等工艺制作点翠饰品,此外民国时期还有用进口蓝色粗纹纸作为替代品的做法......以上原因也造成了点翠工艺的逐渐衰落......

近几年来由于对点翠的逐渐重视,有不少人在学习恢复传承这项传统的技艺。但是由于国家对野生鸟类的保护等条件所限,大多数人局限于用别的材质来代替翠羽进行制作。能够真正使用传统点翠手法制作点翠饰品的人必然越来越少......

古代点翠所用翠羽具体是取自何种翠鸟已经很难考证。笔者根据传世的点翠实物所用翠羽和古代史料记载出产翠羽地区分布的翠鸟品种归纳了一些可能的翠鸟品种供读者欣赏,,个见翠羽还是生长在翠鸟身上更美......

白胸翡翠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鹳嘴翡翠分布范围: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马来诸岛。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蓝翡翠分布于孟加拉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白领翡翠分布范围:南亚及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以及非洲中南部地区。

畅行天下(王晖)文章:点翠考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