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场上平均几万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个人?这里告诉你原因
有人问,为什么战场上平均几万发子弹才能杀死一个人?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的原因。
提取数据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平均消耗1万发子弹,击毙一名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平均消耗2万发子弹,击毙一名敌人;越南战争中,击毙一名敌人需要消耗12万发子弹,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消耗60亿发子弹击毙了2.4万人,也就是25万发子弹击毙一名敌人。小编认为,导致现代战争中弹药消耗量成倍增长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作战观念存在差异。以往战争中,中国《孙子兵法》中的“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观念,对世界战争格局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战争规模和火力烈度;近现代以来,西方列强推崇以力取胜,追求火力至上的原则,其军事思想对其他落后国家军队具有引领作用,最终导致战场上火力逐步升级。
二是军事工业飞速发展。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条件,打什么样的仗。”武器装备及军火弹药的生产能力,是一支军队打赢战争的物质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仅有一所条件简陋的黄崖洞兵工厂,战场所需弹药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很大一部分要靠战场缴获。在这种条件下,八路军战士只能把敌人放近了打,以近战夜战、刺刀见红的手段先消灭敌人,尔后缴获弹药;现代条件下,世界各国军工企业普遍产能过剩,靠大量倾泻钢铁和火药的手段赢得战争,已经成为一种战场常态。
三是作战样式发生变化。自从17世纪末燧发枪应用于实战,人类战争正式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子弹消耗量与歼敌数量之间的比值,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状况。一战时期,进攻一方往往采用密集队形进攻,以至于出现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一天阵亡6万人的情况;二战时期,各国步兵普遍采取散兵线进攻队形,使作战人员在连发速射武器大量涌现的战场上,却并未出现大量阵亡的情况;现代条件下,非接触作战成为主要样式,战争往往在彼此人员未进入对方轻武器有效射程之内的情况下,就已经结束了。因此,现代战争中的巨大弹药消耗量,通常是在迷盲射击、警戒射击时产生的。
相关文章
-
英国为何能容忍葡萄牙在英属印度保留多块殖民地
-
《我是演说家》段林希“爆燃”演讲致敬中国军人
-
汉代的“淑女”标准是什么呢?
-
记惨遭全师覆灭的180师志愿军
-
错换人生的郭威,憔悴多少人?杜妈的不舍只能止于此了
-
皇帝死后要妃嫔们陪葬,为何她们会双腿分开?死前经历了什么?
-
斯大林格勒战役如果换成日军来打,苏联能不能挡得住
-
这位军械员战斗力太强悍,一个人单挑美军一个排,大获全胜
-
1980年代智慧的温州人,最早的电器产品是抓老鼠的“电猫”
-
[图文]二战谜中谜:巴顿因口无遮拦令德国人中计
-
[图文]二战时蒋介石靠祷告摆脱“自杀”念头
-
二战法国本土沦陷,戴高乐为何还进攻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为何中国志愿军全部撤回?其中有何难言之隐
-
日本天皇家族那些事:爷爷给孙子戴绿帽,导致孙媳妇怀孕生子
-
世界历史文化中的“盐”
-
80年代的5大“金饭碗”,当时人人憧憬,如今却沦落为底层职业
-
如果手榴弹掉到身旁,该怎么保命?别再被电视欺骗了
-
美国为啥将原子弹投降了广岛、长崎,而不是东京?背后有说道!
-
面对30000西夏军队金国仅用1000多骑兵就将之完全击溃!
-
那些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国人,生活得像“皇帝”,难怪都不愿回国了
-
勒热夫绞肉机:德军的防御奇迹,150万苏军在此伤亡
-
有人称他们是雅利安人,有人说他们是文明毁灭者,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呢
-
三十年代的西北生活,青马治下西宁城
-
[多图]1939年,尼赫鲁冒着战火访华发表演讲
-
辛丑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为何会将赔款退还给我们?难道良心发现
-
虎式恐惧症:击毁虎会获得“驯虎者”的尊称,让人生畏的陆战王者
-
伟大属于罗马?这个皇帝给蛮族上贡,被俘后跪着为奴,死后被剥皮
-
他为当皇帝真拼!光脚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主动趴下亲吻仇敌鞋尖
-
这位德军元帅指挥70万军队战胜560万苏军,战后被西方奉为座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