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千古浞河的美丽传说

原标题:千古浞河的美丽传说

在每个人心中,对家乡河流的记忆有着不同的故事,在流经我们潍坊市区的主要河流,从东往西有潍河、浞河、虞河、白浪河、小于河和大于河,这6条比较大的河流,都是南北走向,向北最终流进了渤海湾。浞河作为潍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寒亭区的母亲河,这条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古河是如何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及浞河流域文化的传承?

现在浞河作为潍坊东城又一靓丽的风景线,是继白浪河、张面河风景区后潍坊市区的又一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使人们在高楼叠起的城市生活之余还有着清新自然、风景如画的城市绿色休闲空间,当然浞河除了发挥它的生态功能和休憩功能,它的文化厚重感也让人们感到肃然起敬,首先它是一条帝王之河,浞河古称寒水,因寒浞治水而改名为浞河,那寒浞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千古浞河的美丽传说

在浞河流域有四个古方国叫做斟鄩、斟灌、寒国和三寿,史书记载,大禹治水时,曾到过潍河和淄河流域,以后在潍西平原建立了四个古方国,那时候的方国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市区的大小,寒浞便是古寒国的王子,后来投奔了东夷族首领后羿,参与推翻夏朝的统治。

后羿开始执政时,特别重用寒浞。委以“相”任,“相”相当丞相职务。寒浞凭借着自己的文才武略,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九州大地政通人和。寒浞的威望极高,史书上说是“外内咸服”,就是说,朝廷内外都很佩服。

但是后来的后羿又像太康一样,沉醉与打猎,昏庸腐败,不理朝政,国家大事都交给寒浞处理。这样后羿的威望每况愈下,而寒浞的威望越来越高。后羿在打猎回来的路上被随从杀害,也有的说是寒浞谋杀的,这是一个千古迷案。后羿死后,寒浞代替后羿执政,掌管九州事务。

寒浞为什么选择浞河畔而建都呢?从乾隆版《潍县志》上的《四境疆域图》可以看,这张图,虽然比例尺不太标准,但是潍县地域内河流的位置画得很清晰,从东往西来依次是潍河、寒浞河、溉水,溉水就是现在的虞河,这三条是在潍县城东,白狼河,现在叫白浪河,在县城的中间,城西有小于河、大于河两条河。寒浞河与其它河流有着那些区别呢?首先在浞河流域附近,这里发现了有人类最早活动的遗址——后李文化遗址。

千古浞河的美丽传说

其次,寒浞选择浞河的原因当然这离不开浞河的自然优势,从《浞河上游示意图》不难发现,浞河上游有许多小支流,有东西两大支流,源头都在潍坊高新区,西浞河发源于常令公山西麓,杨家庄子一带,流经治浑街、王家庄子、二甲李、河洼、清池、小油方等村,从马宿村的西面进入寒亭区境内;东浞河发源于常令公山的北麓,赵庄一带,流经南北赵庄、吴家庄、郑家集、梁家寨子、王家寨子等村,从马宿村的村东进入寒亭区境内;东西两条浞河,越往北越近,在寒亭镇仓上村的北面殊途同归、汇为一条,当地人叫“二龙交尾”,此时,形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浞河。东西浞河汇合以后,水流加大,又经过寒亭区进入昌邑境内,在潍北农场四分场又与虞河汇合,水流更加壮大,最后向北注入浩瀚的渤海。浞河全长33公里,河床有五、六十米,浞河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南北落差度很大,每1000米高差是4.1米,也就是说,每向北2里路,就要低一层半楼的高度。

因为落差大,夏天水大时,水流急,冲力大,千百万年以来河水自然冲出了很深的河沟,最深的地方8、9米,这样,不会存下淤泥堵塞河道,根本不需要像其它河流一样修筑堤坝,洪水形成灾害比较少。

千古浞河的美丽传说

寒浞代夏执政初期,治水是当政者的首要任务,寒浞在古寒国建立夏都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治理“寒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值得让后人把古“寒水”称之为寒浞河?

神话中的后羿,力大无穷射掉了九个太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而现实中,后羿打猎上瘾,荒废了朝政,后来被杀害,寒浞继承了后羿的国和妻室,这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事件,很多学者认为嫦娥从浞河奔月,人们把月亮中嫦娥的住所称之为“广寒宫”,其中,“寒”字就是寒国宫殿的简称,在“寒宫”的前面加一“广”字,也许是为夸张其规模宏大,在当地,嫦娥奔月的版本也有好多,有的说是吃了长生不老之药奔月的,有的说是投进了云台山上的古井,随着井里的云雾一起上天奔月的,有的说是她家人被杀以后,她朝着月亮升起的地方一直往东走去、最后感动了王母娘娘,把她招到天上,当了月亮仙子。

寒浞代夏执政以后,将儿子寒浇封在莱州境内的古过国。有专家认为,在寒浞时代,莱州、昌邑和寒亭北部沿海有一条断断续续的自然隆起带,浞浇父子为防海水之患,组织百姓因地制宜,把断续的地方筑土石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了一道自过亭(在莱州西北部)经昌邑西北,然后又到寒亭的几百里防潮大堤。

而在潍坊浞河两岸的许多村落中,至今还流传着大量的寒浞治水、开挖“运粮河”的民间传说。西浞河源头的杨家庄子村的几位老人讲,原来杨家庄子村南的浞河地下五六米处曾发现鹅卵石和鱼骨化石,这说明原来的浞河还要深得多,完全可以承载漕运,不但杨家庄子古泉以北的浞河称之为“运粮河”,从胶济铁路以南的上埠村至杨家庄子的支流中间,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也称之为“运粮河”。此河从东西葛庄流至岔河村,进入涨沔河,最后进入虞河。有的学者大胆推测,寒浞治水凿挖的“运粮河”,东西贯通了潍西平原上胶莱河、潍河、浞河、白浪河、弥河五大水系,极大地促进了潍西平原上的政治文明和经济发展。

浞河是古寒国的“母亲河”,寒浞在设计夏朝新都城的时候,便将浞河沿岸作为重点建设的大本营。因此,沿河两岸遗留下了许多有关古寒国的文化遗址。如马宿村、仓上村、寒浞冢等古文化遗址。

浞河是成就寒浞大业的一方宝地,他学习大禹,发动两岸的黎民开凿治理寒水,兴利除弊,用来灌溉农田和水上运输,造福了当地黎民,巩固了古寒国的统治地位。寒浞为了满足自己的帝王之心,开始吞并邻国,扩大领地,向集权发展,滚滚古寒水也见证着古寒国和斟鄩、斟灌之间变化莫测的关系。

由于寒浞没有完全铲除后患,夏朝少康长大成人,并作战勇猛,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夏少康复国之战,少康采取先除其羽翼,后击其首的方略,先率有虞氏大军突然攻打过地浇的有过氏军,一举灭浇。又命其子季杼领兵于戈地击败豷军,杀死豷。寒浞两翼被剪,夏朝遗臣伯靡即率有鬲氏军大举进攻夏故都斟鄩,大败寒浞的有穷氏军,灭寒浞。夏朝遗臣伯靡遂立少康为帝。少康回到夏初都阳翟(今河南禹州),恢复了夏后氏的统治。

现在的寒亭区冢子后村以南还能看到寒浞冢,这座墓冢现在高六、七米,在清朝乾隆年间还曾是“高三、四丈,广数百尺”,这就是寒浞的墓冢,俗称寒浞冢。前面有块石碑,上面写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夏寒浞冢,潍坊市人民政府公布,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政府二00二年十月立”。围绕着这座神秘的冢子,有好多的民间故事。

潍坊历史上有证可查的、土生土长的、官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名人正是寒浞。他是统领九州的一代英武帝王,在潍坊无人能比!是当之无愧的。当然这也是“寒亭”二字中“寒”的历史,那另一个字“亭”又有怎样的来历和变迁呢?我省很多地名都有个“亭”字。一般而言,这些地方大多地处交通要道,有着久远的历史传承。

从周代起,开始在边防要塞地筑亭,用作防卫和盵望之用,并配备亭吏管理。秦代开始把亭作为一级行政建制,分边疆亭与内郡亭两种,内郡亭又有市亭与乡亭之分。边疆亭一般是一座小小的军事建筑,大多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如马谡大意失掉的街亭便是此种。内郡亭是具有治安职能的基层行政单位,在浞河流域除寒亭外,还有斟寻亭、灌亭等,应该多属于内郡亭。

千古浞河的美丽传说

汉承秦制,继续把亭作为一种基层行政单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王莽篡政后,对于古国皆立亭,并且崇其封识。寒亭是夏代就有记载的古寒国故址,正式定名为寒亭大约就是这个时候。

清代大学者阮元,也是潍县陈官俊的老师,在担任山东学政期间有《寒亭诗》云:“五千年下读遗经,潍水桥东马暂停。海右无如此亭古,斟寻亭北是寒亭。”也足以印证寒亭久远的历史。

千百年来,政权不断更迭,行政区划不断改变,对浞河的描述却一直相差无几。即便像《大清一统志》这种全国性的志书,也没有将其忽略。在浞河流域也孕育了众多的名人志士,像明末大臣张尔忠,今寒亭区大常疃村人,辞官回家后,张尔忠的故居在潍县也是非常有名的,从大十字口西北角一直到城隍庙。1642年12月15日,兵临潍县城下。他和胡振奇、周亮工等人,号召潍城军民誓死守城,并自报奋勇扼守北城,冒箭雨在城墙上来往指挥,击退了清兵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中午,北城被攻破了一道口子,他率部击退清军。抢修城墙时,他儿子不幸掉到城下,有人要开城门搭救,他厉声喝住:“为了保卫城池,落城下者不止一人,只因我儿就该开门救援吗?”他的行动,极大鼓舞了守城军民的斗志,终于击退清兵,保卫了潍城。在寒浞河畔,还有于氏家族,历史上,于氏族人经商致富后,富而思源,不忘乡里,赈灾施舍,兴办学堂,开发民智。特别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于氏家族更是名人辈出,涌现出了于均生、于宗汉、于培真等革命者,他们奉承“克己、奉民、先国”之教诲,把家族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为富国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

千古浞河的美丽传说

浞水悠悠,历史悠悠,如今潍坊高新区、寒亭区人民政府一起治理美化千年古浞河,大力开发浞河两岸,声势浩浩猛进,其景欣欣向荣。新的时代,赋予了浞河文化新的韵律和内涵,愿四千多年来的这股精神甘泉,如同清清的浞河之水,永远滋润两岸人民的心田。

作者:国仁玲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