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揭秘:古代公务员考试作弊案下场还不如当公公

原标题:揭秘:古代公务员考试作弊案 下场还不如当公公

在古代想成为公务员也就两个方法,一个是来一刀,切了身上某个部分直接进宫;而另外一个便是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历史可算是长久,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最后一次科举,朝代虽然换了很多,但这一制度却一直被沿用,前前后后历经1300来年。

科举考试本应该是一种公平的竞争,但毕竟还是有些急功近利的人存在,妄想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最大的利益,那就是作弊。而历朝历代作弊之人数不胜数,而对于徇私舞弊的惩罚也是十分严格,轻则监考官被贬职,重则直接砍了。可见古代对科举制度的态度相当严厉。

揭秘:古代公务员考试作弊案下场还不如当公公

唐宋时期屡有科场舞弊案发生,但处分较轻。唐穆宗时礼部侍郎钱徽取士不公,所取郑朗等14名进士都是毫无才能的贵族子弟。穆宗获悉后让白居易主持复试,结果有10人不合格,钱徽被贬职,其他涉案官员也受到了处分。这算是比较轻的了,而在清朝时期曾经出现过三大科举舞弊案。

自打清朝闪亮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也学习前人,继续沿用科举制度,但加大对舞弊的惩罚,可以说清朝的几代皇帝对舞弊行为进行了空前的打击,但依旧还是会存在一些人,就是喜欢顶风作案,历史上几宗最大、最惨烈的科场舞弊案,都发生在制度最细密的清朝,其中顺治14年的丁酉科场案、康熙50年的辛卯科场案,还有咸丰8年的戊午科场案,都成为震惊科举史的考场大案。

揭秘:古代公务员考试作弊案下场还不如当公公

顺治14年,顺天乡试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公开收受贿赂,营私舞弊。李振邺更是胆大妄为,在阅卷前竟让家僮拿着25人名单到考场里逐一寻找试卷。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振邺这么干太过分了,顺治知道之后下令查办此案,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七人直接就被拉出去砍了,其他人一律革职。同年八月江南乡试发榜,主考官方猷、副主考官钱开宗所录取的人大多为行贿之徒,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件事正好传到了正在气头上的顺治耳朵里,下令重惩有关涉案人员,20余名考官直接就给斩了,顺天和江南乡试所录取的举人全部押赴京城参加复试,顺治帝亲临考场,考试时由两名兵士监视一个考生,有些考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紧张得不能握笔答卷,江南才子吴兆骞就交了白卷,后被流放到黑龙江宁古塔。

清康熙50年。这一年,康熙读到一封江南巡抚张伯行的奏折。直接把江南本届乡试副主考官赵晋受贿十万两这事说出来,卷官王曰俞、方名合伙作弊,正考官左必蕃知情不报。康熙火速派了两个钦差大臣户部尚书张鹏翮、漕运总督赫寿,查办此事。赵晋、王曰俞、方名被处斩立决;主考左必蕃失察,被革职。

揭秘:古代公务员考试作弊案下场还不如当公公

咸丰八年,清朝又爆戊午科场大案。皇帝钦点了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和副主考。主考官是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柏葰,名头太多说明柏葰权利之大,两位副主考分别由兵部尚书朱凤标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程庭桂担任。可没想到问题就出在主考官柏葰身上,考生罗鸿祀才学浅薄,重金贿赂柏葰的家人靳祥,请他暗作手脚。他又结识同考官浦安,向柏葰和浦安行贿,换了考卷。事情败露让人揭发,柏葰、浦安、李鹤龄、罗鸿绎四人被押赴菜市口给斩了。而一代“宰相”柏葰成了刀下鬼,也成为科举史上因科举舞弊被处死的职位最高者。这场大案,严惩了一大批参与舞弊的考官和士子,令人风声鹤唳、如履薄冰,之后的数十年里,科场舞弊明显减少。

这些舞弊之人必定不会有好结果,若想有所抱负就用功读书,要是没读书的天赋,大不了就是来一刀把自己切了,进宫之后不也是古代"公务员"吗?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