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昨天嘉兴刚发现的这件宝贝,背后竟有这样一段传奇

原标题:昨天嘉兴刚发现的这件宝贝,背后竟有这样一段传奇

昨晚,一位嘉善的领导兴奋地告诉小编:

“天凝镇杨庙的麟溪村发现了好东西!”

到底是啥宝贝?

昨天嘉兴刚发现的这件宝贝,背后竟有这样一段传奇

昨天嘉兴刚发现的这件宝贝,背后竟有这样一段传奇

作为一名完完全全的古董门外汉,小编打眼一看:

不就是两块刻了字的石头吗?大概也就是哪个乡绅富户的老房子留下的,字迹已经模糊,能有什么玄机?

听了这位领导娓娓道来才知道,这两块貌不惊人的石板,疑似身世不凡。

从天凝镇文化站了解到,两块石碑是从村里的河埠头附近偶然发现的。一块小字密布,磨损比较严重,有待进一步确认。另一块上面的“沈氏”二字清晰可辨。 这两块石碑是否与麟溪沈氏有关,有待专家考证。

麟溪沈氏,这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家族。

600年前,这个家族建立了北山草堂,

而北山草堂,几乎可以被视作是嘉兴在明朝文化史上最璀璨的一页。

昨天嘉兴刚发现的这件宝贝,背后竟有这样一段传奇

麟溪沈氏北山草堂,祖上曾官至尚书左仆射,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是当时文坛领袖。在家园中筑北山草堂,可坐下千人。家大业大,田盈万亩。诗人辈出,与袁了凡之父、顾鼎臣、唐寅、王阳明、文徵明、沈周、陆垹等名流唱和。

这一段描述,源头在北山草堂落成之前1000年。

“ 祖上曾官至尚书左仆射,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是当时文坛领袖。”——这个描述有没有很眼熟?

这个沈家的祖上,我们上个月刚刚提起过。就是那位昭明太子的老师,发明了“四声八病”理论,多愁多病与才华横溢一样著名,并且左眼有两个瞳孔的——

乌镇人沈约!

南宋时,沈约后人七十七世“乌”字辈沈辅德自湖州乌程余不乡(今桐乡乌镇一带)迁居嘉兴池湾之麟溪(嘉善杨庙,现划归天凝镇)。

北山草堂,就是乌镇人沈约的子孙在战乱中,从大运河畔的昭明书院出发,循着江南缠绵的水系由南到北,缓缓地穿过嘉兴,建立的又一处翰墨飘香的家园。

这座草堂的建立,首先与麟溪沈氏十世,生活在明朝的沈莱有关。

昨天嘉兴刚发现的这件宝贝,背后竟有这样一段传奇

沈莱小像 图片出自《麟溪沈氏北山草堂及其历代诗人》一文,原载于2016年7月8日《嘉兴日报嘉善版》

沈莱字巽言,号北山,颇有诗才,名重一时,往来俱名士。据曹庭栋《魏塘纪胜》之《北山草堂》记载:“麟溪沈氏园,昉于宋,明正德间,有棐者,更为增筑。”棐,是沈莱的长子,他在麟溪沈氏园中筑北山草堂,是以其父的号“北山”命名的,有纪念先人的含义在内。

嘉兴是一片何等样的神奇沃土。

播下一颗种子,马家浜的稻花香就能绵延7000年。

而历数吴越钱氏、海宁陈氏、袁花查氏、平湖陆氏……

只要有一缕文脉落地嘉兴,就一定能在这里开枝散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麟溪沈氏,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嘉兴诗礼之族。

昨天嘉兴刚发现的这件宝贝,背后竟有这样一段传奇

明代沈宅石狮子 图片由嘉善县博物馆提供,转载出处同上

《明沈氏北山草堂遗稿》记录了从北山草堂走出的一代代名士。

十二世沈爚,沈棐长子。弱冠即蜚声庠校,博通经籍子史释典玄经,旁及堪舆医卜,无不研究。诗酷尚盛唐,文非先秦二汉不措诸笔。擅长书法,求书者无虚日。

十三世沈士立,沈爚之子。诗逼盛唐,擅长书法,尤精小楷,得右军遗志,著《新定春秋四传》三十卷及《贞石诗集》《玉麟稿》行于世。

十四世沈豫昌,沈士立长子。晚年信奉佛教,在宅邸后面构庵数椽,名曰小年庵,四方名僧经常来拜访他。作有诗《小年庵对雪和释苇如韵》:“山峦玉砌水晶池,悟击轩中赋雪诗。积厚竹枝频堕地,几番小悟苇如时。”

十五世沈受祺,沈豫昌之子。闭关六载,淹通经史,兼精五韵字母声律之学,作过九松诗十首,诗中列出了9棵松树的名字:莱伯、亭仲、高叔、手季、傲五、危六、涧七、懒八、横九。著有《沈宪吉稿》一卷、《请赋平役新书》、《诗馀图谱》、《北山草堂诗钞》。

十六世沈梥,沈受祺之子。书法直逼二王。为邑名诸生,贡入成均。日与二三知己盘桓九松间,相与啜茗赋诗以为乐。可惜沈梥不屑治理家业,以致田盈万亩仅存十分之二三。沈家的败落也始于他。

十七世沈燎光,沈梥第三子。性通敏,年轻时作过诗《和邑侯莫鲁岩先生咏九松》留于家中:“登高作赋共争看,播向炫歌金石刊。每到暑深常益热,今朝风好有余寒。鱼游清水江湖阔,鸟集长林天地宽。独怪鹤雏瘦到骨,青云欲附奋飞难。”

十八世沈培远,沈燎光之子。勤苦嗜学,淹通今古。为文清真雅正,绝意功名,杜门不出。所著有《自怡编》《武陵舟集》《陶子师时文选》《楚辞抄本》等书,都是手稿未付印行。

十九世沈职金,沈培远之子。天资学力俱臻绝顶,然虚怀若谷,不自满,假诗成则即弃去,故全稿无存集中。有诗《雪后远眺》:“天地清如许,登临惬素襟。山山银作岭,树树玉成林。何客能高卧,无灯好夜吟。谁将冰雪意,冷入利名心。”

一座厅堂,从明正德年间到清道光年间,风雨300年。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曾提到,人们曾争先恐后地建造高堂大厦,把功业记录在石头上。然而再坚硬的石头,再宏伟的大厦,都不如轻飘飘的一页纸能够穿越时光,

当年曾坐得下一千人的北山草堂,从清代中叶起,同样随着家族的式微变故风流云散。所幸书香之家总有工诗善画的后裔,当忽喇喇大厦倾无可挽留,他们在笔墨之中留住了家族的荣耀。

清嘉庆年间,嘉兴女诗人、画家沈毂绘制的《嘉禾十二景图》画册,此册页绘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为沈毂早期作品之一。画册中《设色北山草堂图》即描绘了北山草堂美景。

昨天嘉兴刚发现的这件宝贝,背后竟有这样一段传奇

沈毂绘《北山草堂图》

清光绪年间,沈氏园后裔沈星标作《记先世北山草堂》一文,其文云:

“麟溪沈氏园,昉于南宋。叠石为山,有花石纲遗石名舞袖,高二十四尺有奇,镇诸山顶。迨明正德间,百鹤公讳棐,多豢鹤,扩充此园,名其峰曰麟趾。山有四洞,外植九松,荫广数亩。上有涵虚阁,其环绕山趾者,有见麟桥、延禄亭、彩胜亭、拄颊亭、鱼乐亭、水明轩、听涛轩、倚桥轩、流香桥、梦鹿台,又迤山而东有方壶别馆、北山草堂、小年庵、竹林园、蔚兰斋、繁香室,奇花古木,蔚然深秀,名甲江南。至国朝雍正时,渐形坍塌。洎乎道光纪元,止剩亭一座,九松堂五间,旋即颓废……”

昨天出土的两块石板,背后这一段家族故事已经足够令人感慨。但比起北山草堂之所以值得纪念,是因为它从来不仅仅是沈氏家族的北山草堂。

600多年前的麟溪沈氏,“朋友圈”实在太过华丽:“与袁了凡之父、顾鼎臣、唐寅、王阳明、文徵明、沈周、陆垹等名流唱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同样是嘉善人的袁了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作为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苏州人顾鼎臣是弘治十八年的状元,虽然给爱好修仙的嘉靖皇帝做“青词宰相”后世多有诟病。但后来让昆山避免了倭寇祸害的昆山城墙,也正是顾鼎臣的手笔。

苏州人唐伯虎应该是在民间声望最响亮的文人。沈莱47岁去世,唐寅挽曰:“芹歌方卒业,蒿里忽与歌。学具三冬用,身如五夜何。简编遗手泽,车马息山阿。慰藉烦知旧,临风泪更多。”足见关系不凡。

余姚人王阳明来头就更大了。按照余秋雨的说法: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 ,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与唐寅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苏州人文徵明和苏州书画大师沈周自然名声在外,相对名气较小的嘉善西塘人陆垹“笃行谊,重气概。为文根本六经,有关世教”。严嵩一手遮天之时有意招揽,刚中进士的陆垹虽“十年不予升调”,却依然傲骨铮铮从不低头。

嘉兴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中记载,他受沈豫昌和其弟沈师昌之邀,做客北山草堂,观赏了沈家所藏的夏圭、赵子昂、管仲姬、沈石田、倪云林、吴镇等名人手迹图画。用膳在玉麟堂,用白玉莲花杯、绿玉荷叶盘、哥窑白定等行酒,种种做派显示沈家非凡庸之家。

杜克洛说18世纪巴黎的文化沙龙,“历史上也许从来没有一个城市具有如此多彩多姿的生活。文质彬彬的社会与高超的文学,在使人陶醉的亲密环境下结合在一起。”

但早在这之前200多年,明朝的北山草堂,就不输给巴黎城里任何一位贵族的客厅。

从孔子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开始, 文化,就是要在不断的集聚与碰撞中焕发光彩。

在江南,文人聚集一处,且行且歌,是从曲水流觞开始,绵延千年的传统。

长三角的几何中心、江南文化发祥地嘉兴,也从不缺少吟咏唱和的声音。南宋时曾有田园诗人三五成群,留下不少灵秀文字。清朝时,以嘉兴为中心的浙西词派也曾在整个文坛独领风骚。

麟溪沈氏的铭刻重见天日的背后,听!那是崇文厚德的传统在在江南文化名城嘉兴再度繁盛的声音曾经蛰伏在街巷和乡野的一条条文脉,如今光焰复起。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嘉兴,还将崛起一座又一座崭新的北山草堂。

来源:鹰眼看嘉兴微信公众号

被卷:朱丽佳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