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3月17日,100年前,一群中国留学生启程前往法国丨历史上的今天

原标题:3月17日,100年前,一群中国留学生启程前往法国丨历史上的今天

3月17日,100年前,一群中国留学生启程前往法国丨历史上的今天

此外还有新加坡、利比亚的历史转折点,和以色列“铁娘子”。

今天是 2019 年 3 月 17 日,这一年的第 76 天。

1919 年的今天,一批中国青年从上海启程,乘船前往法国马赛。抵达法国后,他们将分散在各个城市,一边从事劳动,一边学习法语、实用课程,当然,还有当地的政治。

据统计,从 1919 年到 1920 年底,共有千余名中国青年留学法国。许多人的名字留在了中国现代史上: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邓小平……

19 世纪末,法国迎来了早期中国移民,大多是来自温州的商人。一战期间,法国雇佣了大量华工,以补充前线战斗耗尽的劳动力,其中有很多客死他乡。

1919 年开始的留法热则是中法两国的一次政治合作,对中国人来说,留法学生像曾经流亡国外的前辈一样,有望成为反抗袁世凯式人物的有生力量;对法国人来说,懂法语、习惯使用法国机器的中国人也是一笔颇有潜力的投资——只需想想 19 世纪旅美幼童归国后的巨大影响。

在法国,中国留学生得到了政府和学校的扶持。除了旅法船票等费用由公家补贴,法国政府还帮助他们进入各家工厂,“待遇皆优于其本国人”,更有学校悬挂出中国国旗,专设班次及住所。

但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大背景下,留法学生当然不会只关心法语和法国机器。他们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了解社会主义与激进政治,更参与了与国内政治有关的抗议活动。1921 年夏天,中国学生抗议北洋政府举借中法实业借款,让法国人深感失望。加之 1920 年就业形势趋于紧张,法国方面逐渐改变了欢迎中国留学生的态度,甚至将一些人遣返回国。

尽管热潮很快散去,有限的留法学生依然有能力改变中国——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而在同一时期,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自费前往英美等国,接受现代教育,成为不久之后社会的中坚力量。正是这一个个或经过深思熟虑、或带着冲动的个体抉择,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

1921 年后,中国留法学生规模锐减,但民间交流、移民仍在持续。1949 年后,中国开始了近 30 年的封闭时期。直到改革开放,留学热再起,当代的中国留学生继续在文明之间传递着知识、信任与影响力,也成了不少国家的重要财源。

(参考资料:葛夫平:法国政府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北京晚报:留法潮:工读路上革命起点)

此外还有:

1824 年英荷条约

1824 年的今天,英国与荷兰在伦敦签订条约,以解决这两个老牌殖民国家在东南亚的纠纷。

17 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爪哇岛建立了殖民地,并逐渐扩展至马来半岛南部的马六甲。英国则在印度开辟了殖民地,同时在马来群岛从事贸易活动。此后,两国对马来群岛和新加坡展开争夺,在当地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对立。

《英荷条约》的签订正式划分了两国在马来群岛的势力范围。根据条约,荷兰承认英国对新加坡的占领,承诺不在马来半岛建立殖民地,退出印度;英国承认荷兰对勿里洞岛的占领,承诺退出苏门答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命运由此改变。

以色列“铁娘子”

1969 年的今天,70 岁的果尔达·梅厄(Golda Meir)当选以色列总理,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

梅厄参与了以色列的建国事业,并担任外交部长达 10 年之久。1969 年,以色列在任总理突然病故,已经退休但拥有丰富行政经验的梅厄临危受命。事实上,在英国的撒切尔夫人之前,是梅厄最早赢得了“铁娘子”的称呼。

梅厄任职期间,以色列维持了国家的团结与稳定。但当 1973 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爆发冲突时,批评者指责梅厄准备不足。她在当年赢得连任,却很快被迫辞职。1978 年,梅厄逝世,享年 80 岁。

利比亚内战

2011 年的今天,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以保护利比亚平民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这是对利比亚卡扎菲政府的一个严厉警告。当天,利比亚政府宣布接受决议内容,立即停火。

针对卡扎菲政府的抗议活动开始于 2011 年 2 月 15 日。2011 年 2 月 17 日,在利比亚反对派的呼吁下,班加西等多座城市爆发了名为“愤怒日”的大规模示威活动。抗议者要求政府解除紧急状态,执政 42 年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并占领了多个政府机构。

随着示威活动受到暴力镇压,抗议迅速演变为革命。对平民使用武力的利比亚政府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联合国安理会于 2 月 26 日通过决议,冻结了卡扎菲及其亲信的财产,禁止其旅行,并交与国际刑事法院调查。

尽管利比亚政府宣布了停火决定,但一些主要城市仍有袭击发生。法国、美国、英国等国最终决定军事介入,帮助反对派站稳了脚跟。卡扎菲没能等到走上法庭的那一天,就死在了利比亚人手中。

题图为 Paul Signac: Vue du Port de Marseille, 1905;来自:Wikimedia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