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闪“求生”,腾讯背锅
在聊天宝团队宣布解散之后,年前所刮起的这场新社交风潮终究还是渐渐冷落,而仅剩的多闪也越显尴尬。不过,一个弹窗再次引起了外界对多闪的关注。
3月19日下午,多闪向用户发送弹窗消息称:“根据腾讯公司强烈要求,您在微信、QQ上的账户信息,包括头像、昵称的权益属于腾讯公司,如果您多闪的头像昵称与微信、QQ一致,需要修改在多闪或微信、QQ上的头像昵称。如果昵称是真名,我们觉得可以保留”。
一时间,多闪以用户为名,将怒火转移到腾讯身上。但就在这条弹窗发出的第二天,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随即公布裁定结果,立刻停止在多闪中使用来源于微信/QQ开放平台的用户头像、昵称。
简单来看,事情原委其实就是腾讯把登陆授权给了抖音,而不是多闪,可抖音却私自把这个使用权提供给多闪,这是在腾讯未允许的情况下,故而腾讯申请对多闪的行为禁令。但是,为什么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呢?
到底是谁扛起了用户权益的大旗?
在了解这件事情之前,我们首先抛开其背后的商业竞争,从法律角度分析腾讯、抖音以及多闪作为三个商业主体之间的纠纷。
1月15日,字节跳动发布视频社交产品“多闪”。多闪被定义为一款好友短视频社交软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抖音登陆,添加抖音好友,也就是说双方的账号进行了打通,而在抖音中,很多用户又习惯以微信授权的方式登录和使用抖音,这部分用户在抖音的默许下,用微信账号又登陆了多闪。
但是,腾讯的微信授权登陆仅仅是针对抖音,而非多闪,换句话说,多闪并未从微信方面获得相关登录授权。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抖音和多闪代表两个商业主体,抖音系由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多闪系由北京拍拍看看科技有限公司经营。
我们可以简化一下,就是A授权给了B,而没有授权给C,B不能因为和C是一家人,就间接授权给C。就像双方借东西,我借给你不代表你能不经我允许就擅自借给第三方。
其实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互联网公司中。2016年脉脉上线之初因与微博合作,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账号和个人手机号注册登录脉脉,但后来发现,脉脉用户的一度人脉中,大量非脉脉用户直接显示有新浪微博用户头像、名称、职业等信息。这是因为用户注册脉脉账号时上传自己的手机通讯录联系人,从而非法获取了该联系人与新浪微博中相关用户的对应关系。
这都属于未经商业主体的同意,擅自获取用户数据。不过这次弹窗事件之所以招致非议,在于抖音“巧妙”地把用户当做挡箭牌,将一次正当维权变为了商业竞争下的利益牺牲。
简而言之,腾讯诉讼并申请的是行为禁令,是禁止该公司的非法抓取用户数据,而非针对用户个人的禁令,可从多闪的弹窗内容看,抖音明显是把对着自己的枪口,悄悄转向了用户,且故作姿态地告诉用户,这“黑枪”是腾讯放的。
从腾讯的角度而言,腾讯的谨慎并非没有缘由,如果微信账号经常被第三方以间接授权的方式利用,进而导向一些违规平台,而腾讯置之不理,届时用户可能又会埋怨腾讯不负责任了。
碰瓷营销、擅用数据,多闪置之死地而后生?
从面世至今,多闪经历多番起伏,如果没有这次弹窗事件,它的存在感只会越发薄弱。
春节期间,今日头条、抖音的联动以及真金白银的投入,让多闪热闹了一番。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从1月27日至2月4日除夕,多闪在iOS端的日下载量稳定在46万以上,除夕当天,多闪全平台DAU甚至超过1000万。但2月5日开始,数据急剧下滑,iOS端日下载量维持在10万以内,免费榜排名也下滑到83名。
张一鸣在字节跳动7周年庆典上首次谈及对多闪的预期,只说了一句:没有预期,只有“不断想、不断试,想办法突破”的憧憬,其中意味早没有当初的信誓旦旦。
多闪的大起大落,很大程度上在于数次营销推动的关注高潮,并没有在产品体验中留住用户。个推大数据发布的报告显示,多闪发布后次日留存率为34.34%,7日留存降到了16.34%,显然,新奇的视频社交没能留住太多用户。所以,在此后的这两个月内,多闪不得不借助营销博取关注。
我们看到,多闪的市场关注也正好和营销力度呈现正相关。
1月15日,多闪发布会当天,调侃微信张小龙引发的热度,让多闪的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飙到了最高。随后从高峰突然跌入低谷,直到3月12日,这两项数据又开始有了微微上涨的苗头,而当天恰好出现了今日头条指责腾讯的应用宝下架多闪APP一事。
如今,弹窗事件一出,外界难免认为头条系有“碰瓷”营销的嫌疑,更何况,这场“碰瓷”的受益显而易见。这场商业纠纷被放大为强弱竞争,随着事件的影响力扩大,多闪所获得关注也大为拉升。更关键的是,抖音把用户拉进来,在用户面前塑造了弱者的形象,更有利于获取用户好感进而吸引用户注册。
但是,头条系的这次营销手段固然高明,可终归有些铤而走险,它不惜自曝己方擅用用户数据的违规行为,来提升多闪的存在感,这反而侧面证实了多闪当前的困窘。在下载量方面,有数据显示30日以来在百度平台上,每日的下载量只有4600多次,在360手机助手上的日均下载量为2800多次。
目前的多闪,几乎没有能力打破微信牢固的熟人关系链,与其把精力放在营销上,还不如尽力改善产品体验,进而培养用户习惯。
用户数据背后的企业责任
腾讯和头条系的纠纷离不开双方的商业竞争,但用户数据本不该成为任何一方的武器,在互联网公司借助用户数据构建起竞争优势的同时,也意味着要对所掌握的数据负有责任。
从这个角度出发,腾讯的做法无可厚非,它所做的是出于对用户数据这个整体进行保护,而不针对用户个人。而且作为用户一方,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这次事件所牵扯的是支付宝账户数据,抖音倘若在未经支付宝允许的情况下,把登陆的授权间接转给多闪甚至其它第三方,必然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因为支付宝账号关系到资产安全。
用户对众多账号的重要程度有区分,但在公司面前,用户数据的安全对每家公司都是同样重要。
弹窗事件看似是一个商业纠纷,本质上却关乎着数据安全的发展走向,随着用户数据泄露、滥用的乱象越来越严重,公司作为责任主体越谨慎越好。
前段时间,有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从2018年暗网数据交易的情况(抽样数据)来看,帐号/邮箱类数据、个人信息、网购/物流数据位列前三,分别为19.78%、12.19%、9.69%,成为作恶团伙最为欢迎的“商品”。
由此可见,用户平时登陆平台的账号存在很大风险,而且随着数据开放和共享渐成趋势,实则也加大了对数据安全保护的难度,因为要提防更多的公司对数据进行违规抓取。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个性化推荐逐渐成为互联网平台的利器之后,技术对数据的利用也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平,这导致公司对用户数据的需求更为迫切,甚至为此触及法律的底线,脉脉与微博、腾讯与抖音都是例子。
而且在用户一端,有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并不希望以隐私为代价的个性化服务。故而,互联网公司对用户数据的利用和保护,在未来将抱有更大的责任。
腾讯和抖音的纠纷,随着裁定结果的出炉,很快便会尘埃落定,但毋庸置疑的是,双方的商业对峙只会更加复杂。不过,对于夹杂在竞争中的用户及其数据,这个案例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判定数据纠纷时,所要优先考虑的应该是保护责任,其次才是商业竞争。
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相关文章
-
【钛晨报】团王兴回应不支持支付宝:淘宝为什么不支持微信支付;中通快递收购海尔旗下日日顺乐家快递柜
-
IPFS/Filecoin可以完美的解决数据隐私安全问题,FIL你值得拥有
-
定价三千元,都是屏占比超高的全面屏,努比亚X和联想Z5Pro,咋选
-
币圈这套玩法已经打入球鞋圈了
-
大湾区之声热评:仰望星空话天宫家国情怀荡香江
-
滴滴“死对头” 卷土重来,网友:终于再见了,滴滴!
-
蚂蚁金服新成立信用评估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
-
36氪独家|“朕惊”!做硬件的小米,推出首款短视频应用
-
【新春有奖问答】区块链的应用与实现
-
财富管理服务平台“金斧子”获1.72亿的Pre-D轮融资
-
莫欺对手穷瓜子二手车估值90亿美元接近58同城市值
-
2018年四季度移动支付市场排名:支付宝腾讯金融分列一二位
-
盘活你的零钱!微信零钱通公测,规模会追上余额宝吗?
-
乌镇速递 | 马化腾:考虑开发VR版微信
-
2018,时光埋下50句话 | 甲子光年
-
Zara雀斑模特风波,国际大牌水土不服,还是审美观的碰撞?
-
2018中国AI英雄风云榜:一起投出中国AI领军人
-
权健事件背后的保健品市场乱象:加大销售环节监管刻不容缓
-
创企Mimesys推出AR视频通话应用,英特尔RealSense捕捉+M
-
十多亿网友即将打不开网页,只因为更新了波浏览器?
-
聚划算占淘宝“六宫格”近一半,下沉只是故事其一
-
知网太贵了?
-
元宇宙的未来不止于Facebook的想象
-
中国移动近营收下滑 流量套餐竞争激烈前三季度营收降0.3%
-
这款苹果产品今日开售,却完全不需要抢购,尴尬了!
-
微信又更新啦!你们想要的功能来了→
-
原来提莫在韩国这么火?街头一开口镇住全场,让韩国小哥得相思病
-
京东被曝将淘汰10%高管假"裁员"还是真"反腐"?
-
深度资讯|电子烟迅速开启下半场,集体涌入线下渠道抢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