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斯茨战役:哈布斯堡与奥斯曼两大帝国的强弱逆转
直到16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都是横在基督教欧洲头上的达摩斯克之剑。每经历一段时间的和平,土耳其大军便会从陆地和海洋发起两头进攻,威胁整个西方世界。然而,随着近代欧洲的迅速蹿起,奥斯曼军队的攻伐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
发生在1596年的克雷斯茨战役,就是双方在那几十年里爆发的最大规模战役。土耳其军队虽然勉强笑到最后,却因为损失巨大而无法扩大战果。此战也成为了两者强弱之势逆转的关键节点。
虚弱的优势
一次边境冲突进而引发了十多年的战争
1593年,由于一场发生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军事冲突,奥斯曼帝国和以奥地利为首的基督教世界又爆发了大规模战争。然而,之前才在东方取得大胜的土耳其人发现,此时的欧洲已不再是那个容易被自己拖垮的对手。
在整个16世纪,奥斯曼帝国都利用自己的巨大体量来保持对西方世界的优势。简而言之,土耳其人的资源是相对集中的,足以对单个基督教国家进行压制。如果面对一群基督教国家的反击,则在以拖待变的同时,进行分化瓦解。由于欧洲列国在内部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矛盾,奥斯曼人很容易拆散同盟,甚至和法国这样的强者结盟。
奥斯曼势力已经稳步推进到中欧
这种优势放在军事层面,就是奥斯曼人一次次用看上去更落后的军队击败了更先进的基督教对手。哪怕最新武器技术和军队成员,全部是招募来的基督教变节者,也不妨碍他们号召众多炮灰上前为主力军挡子弹。这次前提下,往往奔波于数个战场之间的欧洲军队,也很容易被人多势众的对方累垮。
然而,以上这些优势在16世纪后期已经显得非常微弱。基督教世界的主要强国,已经通过和金融体系的发展,拥有了超过以往的动员能力。同时,各类战争的锤炼也推动着武器技术与军事组织能力的迅速向前。这就让奥斯曼军队的数量优势打了折扣,攻克某个城市的所需成本也逐渐超出收益本身。
奥斯曼军队进攻欧洲城市的成本逐步上升
作为发展历程的副产品,巨量美洲白银输入欧洲各地,进而所造成了全球性通货膨胀。欧洲的君主们可以由银行家帮助自己继续举债或宣布破产,奥斯曼帝国各地的领主们却得不到苏丹宫廷的任何关怀。随着他们的成批破产,奥斯曼军队的原有的众多军事资源遭到破坏。他们不得不扩编直属中央的近卫军,进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财政负担。
所以,进入16世纪后半段后,奥斯曼帝国就很少在陆上发起大规模进攻。主要的扩张转向海洋。对内陆地区的攻略这依靠轻骑兵劫掠和快速的围攻作战。一旦陷入长期消耗或正面对决,反而是看上去体量更小的基督徒军队能获得胜利。
在匈牙利边境上活动的奥斯曼边区骑兵
军事差距的出现
战争开始后 奥斯曼人打的非常吃力
尽管奥斯曼帝国日益衰落,但他们还是有很多理由让自己不得不战。经济危机所造成的贫困,让更多的中低阶层都希望让自己获得功绩和战利品。此前对基督教边区的小规模渗透和对波斯帝国的大胜,都让在位的穆拉德三世感到自己有能力向西面亮剑。
此后的三年里,奥斯曼军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数次由自己策动的小规模袭击中,他们都败给了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的边区部队。以海盗为主的舰队骚扰了意大利沿海,却引来了西班牙劫掠船对黎凡特海岸的封锁和对巴尔干边境的报复性屠城。接着,作为传统藩属的北方小国--瓦拉几亚,又在著名的米哈伊大公带领下跳反。
西班牙舰队一度反攻到黎巴嫩海岸
由于奥斯曼在此前几十年的四面出击,让基督教世界迅速组建了一个由奥地利、西班牙、匈牙利、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势力构成的反土耳其同盟。连北方的波兰和活动在乌克兰大平原地区的哥萨克人,都以雇佣军身份跑来趁火打劫。
1596年,一支40000人的基督教联军便攻克了匈牙利东部的哈特凡城堡。如果任由他们一路高奏凯歌,那么奥斯曼人控制下的半个匈牙利将危在旦夕。南方的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也会随即成为攻击目标。
基督教联军围攻 哈特凡城堡
因此,穆拉德三世亲自组织了多达10万人的军队,离开君士坦丁堡去北上阻截。其中既有已经扩编到30000人的近卫军步兵和骑兵,也有地方上残留下的封建武装,以及占军队人数过半的各种临时炮灰部队。100门火炮是他们手里最重要的支援性力量。
10月24日,奥斯曼军队在匈牙利境内的克雷斯茨与基督教联军遭遇。后者阵中包括了10000名哈布斯堡帝国麾下的奥地利步、4000名从德意志地区招募来的雇佣军、3000人的奥地利-德意志骑兵、13000名来自匈牙利各地的轻骑兵,以及包括波兰和哥萨克佣兵在内的10000特兰西瓦尼亚军队。战前,他们还拥有一些来自西班牙和瓦隆地区的老兵,但因为驻守占领的城堡而没有参战。
担任联军指挥的马克西米连与巴索里
联军部队在名义上由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三世和特兰西瓦尼亚的西格蒙德-巴索里大公指挥,但实则由自己的雇佣军将领负责大部分指令和执行。尽管大部分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常备军部队,但都是靠作战为生的职业军人。这也是近代早期的欧洲军事发展成果。来自西欧的步兵惯于以经典的西班牙大方阵作战,而他们的东欧友军则习惯于以将大部分士兵武装成火枪手。为了保护一同带来的300门大小火炮,联军步兵一同在阵前挖掘了壕沟工事。
16世纪末的哈布斯堡帝国骑兵部队
来自西欧地区的骑兵,也是典型的近代化配置。除了随身携带的2-3把手枪外,依靠严密的队形来施展手中的利剑。他们的东欧盟友则显得更为百花齐放,既有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来的边区轻骑兵,也有还在使用骑枪的波兰人。当然,他们也会给自己装备1-2把手枪。
相比之下,规模庞大的奥斯曼军队则更为复杂。由穆拉德三世和易卜拉欣帕夏指挥的万名近卫军步兵,就在使用火绳枪和复合弓之外,还装备着各种样式繁多的冷兵器。由于强调个人技能,土耳其精锐们总是很讨厌学习看似刻板的欧式步兵战术。这就让他们更适合在阵地内进行防御,而不是长时间的发起协同进攻。
奥斯曼近卫军与各类地方武装也都大量装备火枪
很多装备着西欧枪械的边区民兵和地方武装,同样具有熟练的射击技巧。但他们平时的任务就是在防御隘口和阻止小规模袭击,缺乏应付大规模正面作战的能力。因此,主要的攻坚手段除大炮外,就是众多只装备冷兵器的炮灰。
这个阶段的奥斯曼骑兵,也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变化。欧洲地区的鲁米利亚西帕希们,在装备和作战风格上向着匈牙利地区的对手靠拢。他们同样更擅长进行侦查、劫掠和袭击作战,并在弓箭、刀枪至于还配备着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欧式手枪。
奥斯曼欧洲地区的骑兵与匈牙利等地风格类同
但他们的亚洲同行这继续保留着过去2个世纪的影子。不少人在披挂繁杂的锁子甲和片锁甲外,也会使用弓箭进行远距离攻击。至于来自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辅助骑兵,这更是古老的中世纪样子。
所以,世纪末的克雷斯茨战役,也是西欧与奥斯曼地区军事水平分化的集中体现。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尚未获得日后那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但已经有将土耳其人甩在身后的意思。
两军在克雷斯茨战役中的布阵
不败而败
战役的第一天 奥斯曼人无法攻破联军阵地
1596年10月25日,两军的决战由炮兵们的对战开始。基督教联军将各种火炮堆砌在壕沟阵地之后,配合士兵手里的火枪输出大量的投射火力。对面的奥斯曼军队也企图攻破这道防线,以炮兵进行猛烈的回击。
为了迅速形成突破,奥斯曼军队以大量的轻骑兵和炮灰步兵进行迂回作战与正面强冲。然而,面对火力更强的联军,这些进攻全部以失败而告终。甚至因为西欧经济水平与军事后勤的进步,奥斯曼人也无法期待基督教对手出现弹药告急的问题。哪怕是自己引以为傲的骑兵优势,也无法在同德意志、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人的对抗中取得优势。这天的战斗便以土耳其人的鸣金收兵结束。
奥斯曼与哈布斯堡骑兵的对抗
10月26日,戏剧性的一幕开始上演。奥斯曼人再次主动进攻联军的阵地,并同样被火枪+长矛的组合击退。
接着,联军开始了自己的反击。尤其是位于第一线的方阵步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土耳其人的阵列。奥斯曼军队立刻由攻转守,在依托阵地射击的同时,派遣大量组织混乱但敢于死战的辅助军上前拖延。但这些举措还是挡不住西班牙大方阵的正面推进。即便是近卫军步兵觉着战戟和剑盾上前一搏,也很快被枪矛林立的帝国步兵逼退。
西欧步兵普遍使用的大方阵战术
不知不觉中,联军杀入了奥斯曼军队的营地。第一线的先头部队已经逼近了穆拉德三世的营帐,逼的苏丹和易卜拉欣帕夏都得不得后撤躲避。但其他一些分队的士兵却在存放有大量金银货币和其他财务的帐篷前停下。由于相信自己已经赢得了战役胜利,不少人不再保持原有队形,转而进行抢劫模式。
奥斯曼人虽然在中心位置被形成了突破,但拥有更多兵力的两翼还秩序良好。易卜拉欣帕夏抓住了联军内部的混乱,将更多兵力集中到两翼进行反击。土耳其骑兵虽然正面战力一般,但可以通过不断迂回的方式包围数量更少的联军骑兵。经过一番苦战,他们成功的将对方骑兵击溃,并顺势将联军第二线步兵也包围起来。
重组后完成包抄的奥斯曼西帕希骑兵
此时,大量的联军士兵才如梦初醒。他们在混乱中遭到了土耳其士兵的反扑,并因为惊恐和失去队形而遭至惨败。更多人在发现自己被包围后也出现了动摇,一些分队开始在自己的军官带领下组织突围。
当然,因为奥斯曼军队本身已经损失惨重,实际上没有能力进行最终的决定性一击。担任联军指挥的马克西米连和-巴索里大公,都没有在混乱中落入敌手。超过一半的联军步兵在后退中完成的重组,从而顺利的从包围圈中杀出。
以雇佣兵为主的联军 败在协同性不佳上
这场发生在匈牙利境内的大战,最后以奥斯曼军队的胜利结束。但作为失败方的联军只损失了10000-20000士兵,大部分人都是在混乱中战死的。而作为战胜方的奥斯曼军队,损失却在20000-30000之间。这不仅让他们无法全歼已经失败的敌军,还在战后无力发起追击或进一步行动。
穆拉德三世迅速返回都城君士坦丁堡,并以胜利者姿态举办了庆祝游行。但战争并没有因为这场惨胜的结束。相反,在之后的10年里,奥斯曼人还是打的异常艰难而无力进行大规模决战。当双方在1606年签署《维也纳合约》后,土耳其人也就此失去了进攻西欧的大部分能力。
奥斯曼骑兵是他们反败为胜的关键
哈布斯堡奥地利和西班牙,因为需要应付尼德兰叛乱与三十年战争,暂时放弃了反击奥斯曼帝国的想法。奥斯曼人也因为内乱和东方战线的告急而暂缓了向西扩张。但在这种“沉默”背后,实际上是双方的强弱之势正在迅速扭转。不出一个世纪,重整旗鼓的哈布斯堡军队便将横扫巴尔干大部分地地方的奥斯曼势力。
相关文章
-
外媒称美军考虑再派舰通过台湾海峡
-
美国制裁还未开始,丹麦却半路杀出抢先出手,扬言对伊朗发起制裁
-
从安逸舒适的校园走向寒风凛冽的战场
-
如果换苏联去打马岛战争 他们能行吗?
-
拉登要身份有身份,要钱有钱,为何最终却选择成为一名恐怖分子
-
戊戌变法若成功,是否会像明治维新改变日本一样,为中国带来改变
-
美海军最严重非战斗减员,百慕大三角疯狂吞没超三百人命
-
民国才子李叔同,遭遇“伤情”选择出家,后世如何对他感念至今?
-
二战后的法国有多厉害,为何总想当欧洲老大
-
她是希特勒最惧怕的女人,在阴差阳错下成为王后,深受英国人民爱戴
-
[图文]甲午战争中日两国的宣战诏书
-
印度或通过牺牲俄罗斯利益,换取被美国豁免,并向美做出重要保证
-
史上第一屠戮之王:白起一生经历的战役 杀敌竟超百万
-
西欧诸国之中,为何唯独法国会爆发大革命?
-
一战后的土耳其,为什么称为西亚病夫?
-
关门大吉:美国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
-
日本战国游戏中,为何会有那么多名将?真实历史中能力如何?
-
盘点历史上改变人类认知的八大宇宙学说
-
黑死病是如何肆虐欧洲数百年的?
-
此人战功显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出国访问时,找美国要毕业证?
-
不再隐忍!以色列多架F16越过边境,这次打击的却是另一个国家
-
百年前神奇的“刀尖药”,止血生肌见效快,为何解放后就消失了
-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3人,至今不知所踪,有人说上天做了神仙
-
中国一民族流亡国外,被美国利用完后遭抛弃,如今还躲在深山之中
-
参考文苑|那些知名公众人物的最后一餐
-
为何柯文哲支持度被丁守中大幅拉近?
-
日本投降后,几百万归国士兵有多惨?有图有真相
-
上色老照片:二战中阵亡的德军士兵的葬礼,因希特勒的野心而送命
-
《唱支山歌给党听》,还是才旦卓玛唱的最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