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武器全世界只有5个国家有,真实用途一直被隐瞒
自从核武器出现后,核大战的阴影就一直笼罩在世界的头上。然而自广岛和长崎之后,虽然几十年内战争和冲突不断,核武器却始终未动用过。究其原因,恐怖下的核平衡是其中关键一点。不过除了这一点外,还有一个原因一直被人们忽视,甚至长期以来对此存在着误解。
那就是中子弹。
中子弹从有这个概念的那天起,就被描述成对付装甲集群的最有效武器而广为传播。
对于这一点,慢慢的很多人有了疑问,如果掌握了制空权,空中对地打击可以轻易压制装甲集群;就算没有制空权,远程火箭弹释放末敏弹的效果也很好;实在不行一个当量中等的氢弹足够解决问题。
从费效比来看,中子弹远远不如高精度的攻击弹药。
这个疑问非常正确,因为中子弹从有这个设想开始起,就不是用来对付装甲集群的。之所以人们被灌输这个概念,是因为美国人从一开始就这么宣传。
说来话就长了。
当年随着法国人在英国的帮助之下完成了氢弹的爆炸,在五大国之间的氢弹普及工作告一段落。随后五大国又不约而同的走向了氢弹小型化,这条路大家走得是甘苦自知,打掉牙也往肚里咽,无论是喜是忧都不让外界知道。从今天多弹头导弹核武器的情况来看,大家都走过来了。美国第一个到顶,我们和他们算一个水平上的。这一点上,当年的《考克斯报告》中美国人曾气急败坏。俄罗斯弱一点,但是他们地理位置好,对运载设备(导弹)的要求没那么高。英国法国就无所谓了,反正都落后了,还在乎落后多少么。
当五大国还在氢弹小型化这条路奔跑的时候,其实都开始爬第三代核武器这座高山。最终的结果是都爬上了山。不过英国这时候可以不用关心他,因为他们彻底掉队了,到这个阶段,英国人的导弹要靠美国人的支持,拿把屠龙刀却挥不起来走不得路,出去砍人这事就指望不上你了。
而这个第三代核武器,就是中子弹。
中子弹是聚变弹,也可以说是一种氢弹,没爬完氢弹的小型化这棵科技树是没法谈中子弹的。氢弹靠的是依靠反射层把中子尽量留在聚变原料内,然后在原子弹的高温高压下引发聚变反应。氢弹的小型化一个要素就是如何高效的产生足够多的中子和如何把屏蔽层做得轻便高效。那么当你这棵科技树爬到一定程度,快中子的产生足够多足够高效,多到可以不需要屏蔽层来帮忙(情况之一)的时候,把氢弹聚变时候快中子直接释放出去,让这个反应的能量尽量少的以光和热的方式而尽量多的以中子辐射的方式释放出去,那就是中子弹。中子弹不是爆炸当量越大越好,是当量越小越好,越小越难做。
中子按照能量可以粗略的分为快中子、中能中子、慢中子,氢弹和中子弹这里是快中子,准确的说是比普通的快中子能量高出十倍以上的高能中子。快中子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因为它不带电,能量又高的吓人,没什么挡得住的。诸天神佛别说是螳臂当车,就算逃跑都只嫌跑的不够快。除非是很厚的加铅混凝土、上米厚的钢板、十米以上的泥土或者几十米深的水,如果被直接命中的时候你正好在银行金库里,应该能活下来,或者就祈祷这东西爆炸在距离你十公里以外就差不多了。
确实,因为中子弹巨大的威力,对付装甲集群非常有效。哪怕装备了防辐射内衬的坦克,在中子弹面前也无能为力。前面说了中子弹是快中子,那些防辐射内衬都是含硼含铅的聚乙烯(聚丙烯)板,对于抵挡慢中子还行,面对中能中子就很勉强了,而对于中子弹爆炸产生的快中子呢?打个比方吧,把这些防辐射内衬看成棉甲或者锁子甲,刀划一下能扛得住,对方长矛捅一下,就够呛了。中子弹呢在棉甲或者锁子甲就相当于机关枪了,根本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说话。
那装备这些防辐射内衬的坦克怎么在中子弹面前幸存下来呢?只有靠命,看是不是离得足够远。反正几千辆坦克排山倒海一样的过来,总有命大的那么一部分会活下来继续向前挺进的。
正如之前说述,用中子弹打装甲集群,这个费效比实在太不划算了。那中子弹到底派什么用处?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美国人是说漏嘴的。中子弹从有这个想法开始,就不是对付什么装甲集群的。在1965年,美国公开报道了利用中子弹作为洲际弹道导弹防御工程的一部分,用于干扰对方核弹头的引爆。然后美国人发现自己犯了大错误,从此再也不提,改口宣传这东西是对付苏军的装甲集群的杀人不伤物的干净核武器。
1977年6月6日,美国中子弹的爆炸成功。于是美国媒体马上开始了集中宣传,比如《华盛顿邮报》说:“美国即将开始生产其首款专门被设计用来通过释放中子的方法而杀死敌人的战场核武器,而非通过高温和冲击波来破坏军事设施。”《纽约时报》马上跟着说:“核武器的使用者们已经展现了一种新理念:中子弹可以在保存建筑物、坦克和大炮的同时杀死人。”在当时,这类的宣传非常密集。
这种宣传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迷惑作用。很多人都产生了这种印象。但我们没上当。
中子弹,从一开始就是对着对方的核导弹以及洲际导弹发射井之类准备的,因为即便是用核弹头直接命中这些发射井,也不能确保一定摧毁。但是如果先对发射井的物理防护造成一定破坏之后,就可以利用中子弹爆炸后产生的快中子极强的穿透力,造成对方核弹头的失效。
其实就是说,有了中子弹后,就有了克制核武器的手段,这一点在核阴影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从此可以挺起胸膛,不再受制于人。
这一切离不开决策层的英明,张爱萍的支持,于敏和邓稼先的建议,朱光亚的沟通讲解,于敏的主持工作,薛本澄突破最关键障碍。关于他们的事迹,公开报道很多了,本文就不介绍了。
本文作者:黄河故人,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
二战时,日本海军和英国海军差在了哪
-
世界上最喜欢内斗的民族,内斗上千年,如团结在一起,将是巨无霸
-
[图文]纳粹德国军队的后方资源紧张
-
百岁老人离世后,遗物发现56枚勋章立10个一等功,儿女才知是英雄
-
历史上的今天——1461年3月4日,亨利六世在玫瑰战争中被约克家族推翻
-
二战中,德国的王牌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的战力究竟如何?
-
老照片千年甸子地变良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
谢茂松、牟坚:理直气壮向世界展示德义外交
-
苏联空军获得“保卫上海”奖章
-
结合宛溪河改造,规划一个历史文化街区
-
[图文]全球三十万娃娃兵:为了食物残忍成廉价炮灰
-
天龙里装疯卖傻的是谁?力挫虚竹、智取段誉,打得扫地僧重伤圆寂
-
偷袭珍珠港成功,为何日本没有趁势进攻美国本土?这里告诉你原因
-
美军高官刚刚口出狂言,剑指中国南海台海,释放危险信号
-
一印度女影星,她事业巅峰之际弃影从政,后曾五度执掌南部大邦
-
【今日历史】11月4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陆小曼有多能造?一个月顶普通人活几年,徐志摩打7份工都养不起
-
这个人高居日军元帅,却糊里糊涂,还有个非常难听的绰号
-
[图文]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唯一女战俘杨玉华最后回国
-
美国总统老布什,在日本国宴上吐日本首相一身,难道是另类报仇?
-
百年老照片,有一幅是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一个报童在街头叫卖报纸
-
明知袭人是贾母的人,为何李嬷嬷还敢排挤她?
-
美国本土传来一声巨响,新弹头试验十分理想:向全球发出警告
-
二战日老兵首度出面证实 菲律宾日军活体解剖暴行
-
天下无敌?常胜五师团?也就韩国人不要脸,敢这样吹牛
-
鲁证期货党建文化-目视化案例
-
主要人物介绍
-
清朝军舰“海圻号”曾计划环球航行
-
雪山下,一位13岁少女沉睡了500年,检测结果令专家无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