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美式装备、美式伙食、美式训练,中国驻印军的历史真相!

原标题:美式装备、美式伙食、美式训练,中国驻印军的历史真相!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因武器装备落后、战斗力弱,在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历次重大会战当中,伤亡惨重。以淞沪会战为例,日军投入兵力20万,中国投入80万,持续3个月交战,日本死伤4万余人,中国兵力损失则超过30万人,交换比近乎10比1,悬殊的数目令人触目惊心。

最惨痛的是,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代价,却每每与胜利无缘,在国内战场上一败再败。

然而,同一时期一支驻守海外的中国军队——中国驻印军,却能在抗击日寇的作战中大发神威,一路追着日军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而且战损极小,交换比为1比3,和国内的情况相比,实现了惊人的逆转!

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驻印军是一支很特殊的部队,名义上它属于国民党军序列,但实质上却完全按照同期美军标准行事,这样一支中国军队,拥有着美式装备、美式伙食、美式训练,打出了和美军一样的强大战斗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1,驻印军由来

中国驻印军,前身是中国远征军。1942年1月,日本为切断滇缅公路入侵缅甸,驻缅英军力量薄弱,急求中国出兵支援。

1942年3月,中国组建10万远征军开入缅甸,但在作战中被日军截断包围,被迫分兵突围,一部退到印度,一部退回云南。

退到印度的远征军,为数8000人,重组后被编为中国驻印军,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担任总指挥。

美式装备、美式伙食、美式训练,中国驻印军的历史真相!

2,扩编行动

史迪威认为,中国驻印军力量不够,向蒋介石建议:1,由他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部队;2,将已退回云南的远征军部队扩充到30个师。这样,中国驻印军和滇西中国远征军两支部队联合盟军夹击收复缅甸。蒋介石同意了这个计划。

在史迪威的运作下,美国很快为中国驻印军部队调来了300多名美国军官组成指挥层,英国殖民当局也痛快地答应把印度比哈尔邦兰的兰姆伽划为中国驻印度远征军的训练基地。

1942年底之后,史迪威要求的增员计划陆续得到落实,蒋介石先是从国内拨了2.3万人的部队,使驻印军达到3万多,1944年国民党又空运了3个师到印度,驻印部队前后训练总规模有6万多人。

3,伙食享受“超级”福利

美国军官负责训练驻印军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国驻印军从编制、训练内容,以及武器和战术应用,全面向美军标准看齐,包括吃穿住用等物品,就连一双袜子都是美式装备。

俗话说,“吃饱了才有精神”,这句话用在行军打仗的军人身上尤其如此。二战时期,美军的后勤保障做得好是很出名的,在欧洲战场曾有一个德军士兵看到了缴获的美军蛋糕包装,打开一看日期竟然是昨天生产的!当时美军后勤补给的重要渠道是空运,每天有成群结队的C47运输机往来在航空线上。通过这种奢侈的补给方式,美军可以做到在感恩节的时候直接从本国给每名战场上的士兵空运火鸡,让美军士兵可以在战场上喝到热咖啡和冷饮冰淇淋,就连口香糖和香烟都有专门的后勤保障运送到一线。

中国驻印军同样享受到了这种超级的福利,得益于美军强大的物资保障能力,他们的伙食完全按照英美联军的标准执行。吃的全部是高热食物,目的是确保士兵体能合格,任何恶劣环境下都能作战。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国内军人和驻印军在伙食上有多悬殊:同时期国内作战的中国军人,一个月才能吃上一顿肉,而中国驻印军每天都可以领到2个肉罐头!天天吃荤,以至驻印军在休息日竟要组织士兵挖野菜来调剂,这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

4,训练水平向美军看齐

人常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二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国内战场上战损率居高不下,很大原因之一是训练没跟上,导致士兵战斗力不足。

我们可以拿中日军人的训练情况做个简单的比较。从训练时间来说,上世纪30年代,日军士兵要训练12个月才能合格。中国呢?以黄埔军校为例,从入学到毕业只需要6个月,这还是培训军官所用的时间,用来训练士兵的时间之短就可想而知了,实际上抗战后期国军补充兵员,很多时候是靠抓壮丁,发一条枪,打几发子弹就上战场了。

再从训练量来说,日本士兵每个月至少能领到150发子弹,进行非常规范的步枪射击训练,机枪兵训练每月更是可以打出300发的子弹。反观国军士兵,一般情况下一个士兵一个月,只能领到20发子弹用来训练。

可以说,抗战期间的中国绝大部分士兵,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因而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力,这也就是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为什么兵力数倍于日军,却每每不能战而胜之的原因。

而驻印军的训练,则是史迪威完全依照美国武器装备性能和使用以及美军作战方法,分门别类针对性进行训练的,和同时期中国国内军队完全不同。一般通过教官讲解,美军示范,实地实习,考核通过四个阶段完成,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美国军官管理严格,训练提速突破要求很高,步兵改炮兵一个周就要学会使用山炮,译电员训练7周后就能达到美国需要13周才能完成的训练效果。

训练最大的特点是真枪实弹的训练,炮兵训练是每个参训者必须真正的发射400发大炮才算完成训练量,步兵的匍匐训练一定是在真实的重机枪扫射之下进行,训练步兵必须镇静和思维清晰,克服所有恐惧心理才能不致丧命在枪林弹雨中。

这样训练出来的部队,战斗力水平当然是和当时在中国国内参战的国军部队迥然不同的。

美式装备、美式伙食、美式训练,中国驻印军的历史真相!

美式装备、美式伙食、美式训练,中国驻印军的历史真相!

5,驻印军的“豪华”配置——霸气十足的战车营

特别需要说明的,就是驻印军部队当中的战车营,这是一支在当时的中国国内根本就见不到的“豪华”部队。驻印军7个战车营,共900多人,全部美式装甲营编制,拥有坦克74辆,主要型号是M4A1谢尔曼坦克和M3A3斯图亚特坦克。

M4A1谢尔曼坦克是当时美军主力坦克,重30多吨,配一门75毫米火炮。而M3A3则拥有三挺机枪和一门37毫米火炮。这两款坦克对上火力贫弱的日军来说是庞然大物。当时日军装备的坦克,数量奇少,受限于地理条件,当时的日本军方并不重视坦克的发展,有限数量的坦克吨位和火力相比同时期的欧洲和美国坦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根本不足以击穿美式M3和M4的正面装甲,而美式坦克却可以一炮将他们打成零件状态。

驻印军的坦克营,还有附属的卡车、拖车,推土机等共有300多辆车,并且后勤保障充分。不管是在战场上冲锋,还是训练的时候开出来兜风,驻印军的坦克洪流都是一道霸气的风景线。

美式装备、美式伙食、美式训练,中国驻印军的历史真相!

6,胜绩

1943年10月~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国内的滇西远征军在英、美同盟军的协同下,对侵占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部日军的反攻作战。反攻作战中,中国驻印军连胜连捷,一般国内国民党部队用3:1的交换代价击溃日军,但是驻印中国军是用1:3的交换代价来完成的,他们在反攻缅北的战斗中战绩辉煌,以不到2万人的损失歼敌四、五万人,堪称八年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