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驰骋中原,扬名西南,刘邓二野的六大王牌军

原标题:驰骋中原,扬名西南,刘邓二野的六大王牌军

第二野战军骁勇善战,是一支善打硬仗、令敌闻风丧胆的雄师劲旅。其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战争中,第二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赓、王树声、李达、杨勇、陈锡联、王近山、陈再道、谢富治、苏振华、杜义德、周希汉、李成芳、王秉璋、曾绍山、秦基伟、张国华、刘金轩、李德生、尤太忠、向守志、吴忠等人指挥下,各部纵横中原,转战西南,破击陇海、平汉路,千里挺进大别山,三大战略决战之后,又历经渡江战役、两阳战役、成都战役、滇南战役和昌都战役等重大战役。

驰骋中原,扬名西南,刘邓二野的六大王牌军

第二野战军主力中的战将,在华北和中原战场的主要对手是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武汉行营主任程潜、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具体对手是杜聿明、黄维、胡琏、区寿年、王陵基、欧震、李玉堂、郭忏、王靖国、赵承绶、孙楚、刘汝明、孙震、王仲廉、霍揆彰、马励武、宋瑞珂、胡临聪、覃道善、熊绶春等。

综观中国革命战争史,尤其是解放战争史,第二野战军涌现出的王牌军为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第十二军、第十六军、第十四军等,后起之秀为第十五军。

曾绍山中将与中原顶尖第十一军

第十一军前身部队为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是解放军中有红军基础的核心部队之一。该部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上党、邯郸、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金鱼、豫皖边、豫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宛东、豫东、淮海、渡江、重庆、成都等著名大战、恶战,可谓是一支威猛雄师,防御、进攻、野战、攻坚俱佳,尤其是攻坚能力突出,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成为中原野战军头等主力纵队之一,被誉为老虎纵队。

第十一军的源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该部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八路军太行军区。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冀鲁豫军区太行纵队、第三纵队,成为刘邓麾下一支劲旅。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时,第三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军长曾绍山,属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所属第七、第八和第九旅分别改称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和第三十三师。

第十一军的三个师都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战斗作风过硬,战斗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进攻、防御、野战、攻坚能力兼备。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师是第二野战军中的头等主力师,但第三十一师攻坚能力更突出,战斗力超强,是军第一主力师。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是著名的红军团,也是赫赫有名的“百将团”;第九十三团的前身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是闻名全军的“朱德警卫团”。

驰骋中原,扬名西南,刘邓二野的六大王牌军

解放战争中,第三纵队的战史、战绩亮点是:

上党战役,第三纵队的前身太行纵队在南进途中,首先攻克襄垣,打了一场漂亮的序幕战。接着,作为主攻尖刀,在战役发起后,勇猛攻克城防设施较坚固的屯留,共毙伤俘国民党军3100余人,首战告捷。在佯攻长治,积极打援的战斗中,太行纵队作为右翼主力,采用“层层剥笋”的办法,白天用冷炮冷枪杀伤对方,夜间利用塄坎死角接近对方,发起突袭,打了一场堪称经典的磨盘垴战斗。

定陶战役,作为左集团主力之一,在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残部的战斗中,活捉该师师长赵锡田,取得辉煌战果。延安《解放日报》评论定陶战役:“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和苏中大捷之后的又一次大胜利。”

巨野战役,作为三把攻坚尖刀中最锋利的,先后在曹垓、东西蒋庄、章缝集与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十一师激战。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国民党军王牌部队的第一次真正交手。在这次战役中,第三纵队的战果最大。

巨金鱼战役,作为攻坚的三把尖刀之一,首先攻克城墙厚实的巨野城;接着,冒雪南下鱼台打援时,在野外吃掉敌人两个团;然后,与第六纵队在金乡以西歼灭汉奸张岚峰一个旅;最后,第三纵队乘胜攻克成武县。此役奠定了第三纵队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头等主力的地位。

鲁西南战役,作为刘邓大军的主力之一,奉命与第二纵队联合在羊山集围攻国民党军王敬久集团的主力整编第六十六师,经过12天恶战,全歼守敌,并协助第二纵队俘获敌师长宋瑞珂。羊山集恶战,是刘邓大军经历的最激烈、最残酷的战斗。第三纵队的攻坚能力在血战中进一步提高。

千里跃进大别山,第三纵队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进行张家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师师部及第六十二旅5300余人,取得了纵队第一次消灭国民党军一个正规旅以上的胜利,也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以来首次大捷,对巩固、发展皖西根据地和坚持大别山斗争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淮海战役,在宿县攻坚战中,第七旅主攻宿县东门,40分钟即攻入城内。第九旅在西关助攻时,奋勇爆破登城,直插敌阵地纵深,对主攻方向起了积极配合作用。在双堆集围歼战中,第三纵队参加西攻击集团,第七旅与敌第十军三争马围子,血战七昼夜,全歼马围子守敌。最后围剿黄维兵团残部时,第七旅活捉黄维。

渡江战役,第十一军突破铁板洲、鸭儿沟、玉板洲等处的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然后直插浙赣线,行程750余公里,主要战斗40余次,歼国民党军2.5万余人。

进军大西南,在重庆战役中,先是作为战役左集团的主力尖刀,从正面突破敌川湘鄂边防线,为歼灭宋希濂、罗广文集团作出了突出贡献。然后从重庆对岸强渡长江,在友邻配合下,一举解放了这座西南重镇。接着,参加成都战役,作为东线攻坚的两把锋利尖刀之一,解放简阳,逼近双流、新津,并迫使国民党军第十八兵团残部投降。因战功卓著,第十一军成为第二野战军和全军第一流的、战斗力最强的王牌军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第十一军番号被撤销,其所属的第三十一师归入志愿军第十二军,第三十二师归入志愿军第十六军,第三十三师归入志愿军总部,三个师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驰骋中原,扬名西南,刘邓二野的六大王牌军

周希汉中将与百战雄师第十三军

第十三军前身部队为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主力,是解放军中有红军基础的核心部队之一。该部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上党、同蒲、临浮、吕梁、豫西、洛阳、淮海、渡江、广东、广西、滇南等著名大战、恶战,可谓是一支英勇善战的百战雄师,防御、进攻、野战、攻坚俱佳,尤其是攻坚能力突出,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成为中原野战军头等主力纵队之一。因战功卓著,第十三军成为第二野战军和全军第一流的、战斗力极强的王牌军之一。第三十七师是著名的红军师,第三十七师第一○九团是著名的红军团。

第十三军的源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三十一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第十三旅。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时,由第十、第十三旅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组建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军长周希汉,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各旅分别改为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师。

抗日战争期间,周希汉是太岳军区青年将领中的佼佼者。他英勇善战,从不蛮干,善于动脑,智勇双全,被称为“常胜将军”。

解放战争中,第四纵队作为第十三、第十四军的前身部队,长期在豫西晋南独当一面担负战略机动任务,仗越打越大,越打越勇。其中第十、第十三旅后来成为第十三军的主力。

解放战争中,第四纵队第十、第十三旅的战史、战绩亮点是:

上党战役,第四纵队的前身太岳纵队作为主攻尖刀,首先攻克长子县城,毙伤国民党军500余人,俘虏1500余人;接着,作为左翼主力,在屯留西北的老爷岭一带伏击国民党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部,为击毙彭毓斌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奉命南下,追歼从长治向西突围逃窜的国民党第十九军等部,在沁河以东的将军岭及桃川村地区全歼该敌,并生俘国民党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上党之战,是抗战胜利之后,解放区部队反击国民党军进攻所进行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太行纵队在战役之初打得漂亮,太岳纵队在战役结尾赢得精彩,两个纵队堪称刘邓麾下的两支猛虎雄师。

闻夏、同蒲、临浮战役,三战三捷。同蒲战役中,第十旅单独主攻赵城,一举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十九师一部3000余人。临浮战役中,第十旅作为主力尖刀之一,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活捉该旅中将旅长黄正诚,为全歼这支号称“天下第一旅”的胡宗南王牌部队作出了突出贡献。战后,《解放日报》发表了《向太岳纵队致敬》的社论。

洛阳战役,作为攻坚的两把最锋利尖刀之一,突破西门攻入城内,第十三旅第三十七团七连一班和第十旅第二十八团五连分别荣获“洛阳英雄班”和“洛阳英雄连”光荣称号,为生擒洛阳守敌最大头目邱行湘作出了重要贡献。

淮海战役,第四纵队先是背水一战,在南坪集顽强阻击黄维兵团,继而为诱敌深入,围歼黄维兵团赢得宝贵战机。围歼黄维兵团时,第四纵队作为东集团的主力,先歼灭在双堆集附近沈庄之敌,接着一举攻占敌人在双堆集东北的最后屏障杨文学庄核心阵地。战后,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一营被授予“钢铁营”光荣称号,并涌现出张英才等战斗英雄。

渡江战役,第十三军第一○九团荣获兵团“渡江杀敌第一功”锦旗一面。作为兵团主力,南下切断浙赣线。然后,转兵西进,直捣江西省会南昌。

广东战役,作为右路军的主力军,先夺取韶关。接着,沿北江南下向高要地区挺进。然后,一部参加阳春、阳江追击战,军主力急速西插,向罗定、茂名推进,最后封锁了白崇禧集团由广西向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撤退的道路。

广西战役,作为南路军的主力,向廉江以北攻击前进。接着,在廉江顽强阻击敌两个兵团的进攻。然后,作为攻击尖刀之一,由廉江西进,参加粤桂边围歼战,在钦州以东与第十四军共同歼灭余汉谋部第六十三军,最后,直插防城港和东兴,守住北部湾。

滇南战役,作为第二野战军的主力军之一,与第四野战军的主力军之一第三十八军的两个师联手从广西南宁西进滇南,先袭占蒙自机场,断敌空中通道,接着进蒙自,克个旧。在滇南追击战中,与第三十八军一部,攻占建水,直指元江,歼敌第八兵团,活捉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

驰骋中原,扬名西南,刘邓二野的六大王牌军

王近山中将与刘邓猛虎第十二军

第十二军前身部队为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六纵队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金鱼、豫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宛东、襄樊、淮海、渡江、重庆、成都等著名的大战、恶战。尽管纵队成立稍晚,但以打硬仗著称,铁血刚强,勇猛无比,后来居上。防御、进攻、野战、攻坚俱佳,尤其是攻坚能力突出,成为中原野战军头等主力纵队之一,是不可多得的强悍之师。

第十二军的源头是1932年冬在鄂豫皖根据地重建的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一部和抗日战争中成立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一部、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一部以及河北抗日义勇军冀察游击队一部。解放战争初期,晋冀鲁豫军区将太行军区主力部队合编为第六纵队,下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时,第六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属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各旅分别改为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师。王近山任兵团副司令员兼军长和军政治委员。

王近山绰号“王疯子”,口头禅“烧铺草”,打仗极为英勇果敢,是徐向前和刘伯承麾下的一员猛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战时期,在黄安战役、反“六路围攻”、山城堡战斗、神头岭伏击战、七亘村伏击战、爷台山攻坚战等著名战役战斗中,都有出色表现。尤其是在1943年的韩略村伏击战中,王近山率一个团歼灭日军战地观战团120余名少佐以上军官,其中有1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这一重大战果,使日军所谓的“铁磙式”新战法彻底泡汤,让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暴跳如雷。王近山到延安后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解放战争中,第六纵队的战史、战绩亮点是:

出击陇海路,作为右路军主力之一,急袭兰封城,首战告捷,全歼守敌3000余人,缴获坦克11辆;继而攻克杞县,歼敌800人。被刘邓称赞为“模范战斗”,传令嘉奖。第六纵队初试锋芒,崭露头角。

定陶战役,主动承担最艰巨的啃敌整编第三师这块“硬骨头”的任务。王近山说: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作为主攻大杨湖最锋利的尖刀之一,王近山到距敌300米的指挥所指挥战斗,激战两天三夜,全歼敌整编第三师主力第五十九团,为取得战役全胜并俘虏敌师长赵锡田奠定基础。

巨野战役,作为攻坚的三把尖刀之一,与敌整编第十一师和第五军抗衡斗法。第十八旅第五十二团出了一个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王克勤。《解放日报》1946年12月以《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为题发表社论,在全军推广王克勤的思想、体力、技术“三互助”带兵经验。

巨金鱼战役,作为攻坚的三把尖刀之一,第三次与敌第五军抗衡斗法,全歼敌整编第四纵队。1947年1月,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第六纵队执行群众路线和古田会议精神的成就》《向六纵学习》两篇社论,给全纵队以极大鼓舞。

鲁西南战役,作为刘邓大军的主力之一,奉命围攻定陶,全歼守敌4000余人,取得纵队战史上第一次单独全歼敌人正规军一个旅的重大胜利。后强攻六营集,与第一纵队联手,一举歼灭国民党杂牌军第三十二师和第七十师共两个半旅。

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野战军遭敌前堵后追、面临绝境的危急关头,王近山率部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勇气概,浴血搏击,强渡汝河。第十八旅硬是从敌人一个师手中重新夺下大雷岗渡口,第十七旅则拼命在侧翼高山集掩护。最终,第六纵队为护卫中原局和野战军指挥部安全渡过汝河、淮河,杀出了一条血路。

襄樊战役,作为中原野战军的主力之一,以反常规的大胆战法,出奇兵,刀劈三关,一举攻下襄阳、樊城,击败川军名将郭勋祺,生擒大特务头子康泽,全歼敌第十五绥靖区2万余人。战后,第十七旅第四十九团因战功卓著,被中原军区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中共中央致电祝贺襄樊大捷。第六纵队独当一面,被誉为“中野常胜军”。

淮海战役,作为中原野战军的主力之一,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总攻战斗中,第十七旅的“襄阳营”与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洛阳营”密切协同,攻击双堆集东南侧敌核心集团工事。担任防守的是黄维兵团的精锐第五十四团,号称“老虎团”。“襄阳营”从西南角,“洛阳营”从东南角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经两个小时激战,全歼了“老虎团”。战斗结束,第十七旅俘虏敌兵团司令黄维等高级将领。

进军大西南,在重庆战役中,先是作为战役左集团的侧翼尖刀之一,协同正面的第十一军突破敌川湘鄂边防线,然后直取白市驿,封锁机场,为解放重庆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成都战役中,作为东线攻坚的两把锋利尖刀之一,先解放仁寿,强渡岷江,占领邛崃,切断了成都附近残敌向西南的逃路。接着,又歼灭敌第五兵团第九十军,俘虏了军长黄仁以下2万余人。最终促使敌兵团司令李文率所部七个军5万余人放下武器,接受改编。

驰骋中原,扬名西南,刘邓二野的六大王牌军

王辉球中将与驰骋南北第十六军

第十六军前身部队为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是解放军中有红军基础的核心部队之一。第一纵队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邯郸、豫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宛东、豫东、郑州、淮海、渡江、成都等著名大战、恶战,是一支能打、会打、敢打的部队,防御、进攻、野战、攻坚俱佳,尤其是攻坚能力突出,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成为中原野战军主力纵队之一。

第十六军的源头是参加过南昌起义、平江起义及湘南起义和闽西起义的革命武装。后来分别编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第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这两个团因战绩突出,被称为模范红五团和模范红十二团。红十二团又称“平江起义第一团”,是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的老底子。抗日战争初期,归属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红五团改编为第六八五团第二营,红十二团改编为第六八六团第三营。第二营第五连在著名的平型关大战中,因战绩突出,荣获“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称号。后来,第二营归属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称第七团;第三营归属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第一团,称第十团。再后来,两支部队均归冀鲁豫军区建制。解放战争初期,由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第七团和第十团遂成为第一纵队第一、第二旅的主力团。接着,第一纵队北上改归冀热辽军区指挥,转战热河地区。1946年12月,南下回归,仍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1947年3月,与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合编,组成新的第一纵队,辖第一、第二、第十九、第二十旅。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时,第一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军,政委王辉球,属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以第一、第二旅改为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师,以豫皖苏军区部队组成第四十八师,第十九旅归属鄂豫军区,第二十旅改为第十八军第五十二师。上述两个红军团,成为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六团和第四十七师第一三九团。

解放战争中,第一纵队的战史、战绩亮点是:

邯郸战役,作为三把攻击尖刀之一,先抗击五倍于己的国民党第四十军等三个军在漳河两岸;接着,阻击敌军于邯郸以南的崔曲、夹堤一线。后来,在北集团作为攻坚第一主力,为歼灭敌第四十军第一○六师作出了突出贡献。

巨金鱼战役,作为攻坚的三把尖刀之一,先在巨野歼敌暂编第四纵队一部,接着在金乡以西歼敌一个团。

豫北战役,与第七纵队合并后的第一仗,一路势如破竹,占封丘,克延津,进原阳,直抵平汉铁路郑州北段。接着,作为攻坚的四把尖刀之一,为全歼敌第二快速纵队作出了贡献。最后,参加对安阳的攻势作战。

鲁西南战役,作为主力尖刀之一,强攻郓城,全歼守敌一个师部和两个旅,共1.3万余人。纵队及第一旅被各记大功一次,刘邓首长在给第一纵队的嘉奖令中指出:收复郓城,创造了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先例,夺取了大反攻中第一个光荣的胜利。后在六营集设伏,与第六纵队联手,取得歼灭国民党杂牌军第三十二师和第七十师共两个半旅的重大战果。

千里跃进大别山,作为攻坚尖刀之一,参加了著名的高山铺战役,全歼敌整编第四十师等部,计1.2万余人,击落敌机一架。

淮海战役,作为中原野战军的主力,先是在商丘以东的张公店地区歼灭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一八一师,接着,顽强阻击黄维兵团北援徐州,有效地掩护了中原野战军主力的集结与展开。后来,作为攻坚尖刀之一,在西线集团方向攻占了马围子、小马庄、周庄等据点,歼灭敌第十、第八十五军各一部,生俘国民党军兵团副司令吴绍周等九名将领。

渡江战役,作为第五兵团最锋利的尖刀,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突破长江天堑。接着,向东南方向追击,攻占衢州、江山,截断浙赣线。

进军大西南,作为第五兵团最锋利的主力尖刀,采取大迂回的战术,率先突破敌黔东大防线,为解放贵州全境作出了突出贡献。接着,在成都战役中,俘敌川湘鄂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希濂,又协同友邻全歼了胡宗南集团残部。

驰骋中原,扬名西南,刘邓二野的六大王牌军

李成芳中将与三晋骨干第十四军

第十四军前身部队为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一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并发展起来的一支劲旅。该部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同蒲、临浮、孝汾、豫西、洛阳、豫东、淮海、渡江、广东、广西、西昌等著名的大战、恶战,防御、进攻、野战、攻坚俱佳,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第十四军的源头是抗日战争初期组成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即有名的山西新军,后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1942年太岳军区将第三八六旅和决死第一纵队整编为太岳纵队。1945年10月,太岳纵队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时,以第四纵队第十一、第二十二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廖运周的第一一○师合编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军长李成芳,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各师、旅分别改为第四十、第四十一、第四十二师。

解放战争中,第四纵队第十一、第二十二旅的战史、战绩亮点是:

上党战役,第十一旅的第三十八团在攻克长子县城的战斗中,率先突破城西南角,勇立头功。接着,在阻击国民党第七集团军的战斗中,第十一、第二十二旅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坚决抗敌,为击毙彭毓斌作出了应有贡献。后来奉命南下,追歼从长治向西出逃的史泽波部,与纵队主力在沁河以东的将军岭及桃川村地区全歼该敌,生俘阎锡山部炮兵指挥胡三余。

闻夏、同蒲、临浮战役,三战三捷。同蒲战役中,第十一旅打得精彩漂亮,战果最大。先是配合第十旅在赵城外围歼灭残敌一部;接着,作为主攻尖刀克洪洞,攻霍县,击灵石,最后解放富家滩煤矿和车站。在临浮战役中,第十一旅配合纵队主力作战,在官雀地区消灭蒋介石精锐“天下第一旅”第二团。

进军豫西,第十一旅作为陈(赓)谢(富治)集团主力一部,从济源长泉渡口一线强渡黄河,然后攻占陇海铁路沿线的渑池;刚刚由太岳军区部队组成的第八纵队第二十二旅,则由平陆茅津渡成功偷渡黄河,然后向东攻占张茅和观音堂。在西进潼关时,第十一旅继第十三旅之后,再歼敌第十五师大部。第二十二旅参加了向洛阳的东返作战。后来,陈谢集团成功开辟了豫西根据地。小说《桐柏英雄》就是反映豫西根据地这段历史的。而电影《小花》又依据《桐柏英雄》改编,并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引起轰动的影片之一。

洛阳战役,作为攻坚的主力部队之一,从西关和南关,与第四纵队兄弟旅一起攻城,攻占西工发电厂,为全歼国民党青年军第二○六师等部作出了重要贡献。

淮海战役,攻占符离集车站,断敌退路;在南坪集阻击援敌,顽强击退敌王牌第十八军的连续四次攻击。在双堆集最后总攻黄维兵团时,参加东线的决战,攻占杨老五庄、杨十全庄。

渡江战役,作为兵团右纵队的尖刀,占领贵溪,切断浙赣线,然后南下西进,直入新淦,封锁南昌残敌的南逃退路,配合友邻部队解放南昌。

广东战役,作为右路军的右翼,由赣州南进,直插三水城下,迫使敌第一○三师起义。接着向高要、鹤山追击,在宅梧地区迫使敌第九十一师投降。控制了敌人向广西逃窜的要道。又作为主力,向西南方向连续九天九夜追击作战。在阳江围歼战中,歼敌两个兵团部和两个军等4万多人。国民党海军11艘军舰向解放军投诚。此役是第十四军最出彩的一仗。

广西战役,作为第四兵团的中路,经茂名阻击战斗、博白追击战斗后,昼夜兼程,强渡钦江,直插钦州,粉碎了白崇禧集团逃往海南岛的企图。在粤桂边围歼战中,俘敌第七军军长阎仁毅等,缴获众多。

驰骋中原,扬名西南,刘邓二野的六大王牌军

秦基伟中将与后起之秀第十五军

第十五军前身部队为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期组建较晚的几个纵队之一,但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一支劲旅。第九纵队在解放战争期间经历了豫西、洛阳、宛西、宛东、郑州、淮海、渡江、广东、广西、西昌等著名的大战、恶战,攻守兼备,尤其是防守能力突出,以打硬仗著称,进步非常快。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与美军的王牌主力抗衡,被誉为阻击能力首屈一指的部队。因战功显著,第十五军成为后起之秀。

第十五军的源头是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区的部分地方武装,解放战争初期的太行军区独立第一、第二旅。1947年8月,以太行军区前方指挥所及上述两个独立旅为基础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独立第一旅编为第二十五旅,独立第二旅编为第二十六旅,太行军区的五个团合编为第二十七旅。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时,第九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各旅分别改称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师。

解放战争中,第九纵队的战史、战绩亮点是:

进军豫西,作为陈谢集团一部,从济源长泉渡口一线,随主力渡过黄河,并迅速向东南发展。然后,在洛阳西南地区凯歌高奏,连续解放了宜阳、伊川等城镇,并阻击国民党军第五兵团不能西援,保障了第四纵队在洛阳至潼关间往返作战的侧翼安全。

洛阳战役,作为阻击盾牌之一,先占领洛阳以西的新安镇;接着,构筑阻击阵地,顽强阻击敌第二○六师一部,保障了攻城部队的西侧安全。

宛西、宛东战役,先后两次作为阻击盾牌之一,执行牵制与打援任务,与敌主力整编第十一师抗衡,保障攻坚主力的侧翼安全。尤其是在宛西战役中,第九纵队以歼灭的手段来圆满地完成牵制任务,受到了刘邓首长的特电嘉勉表扬。

郑州战役,作为西兵团主力之一,从正北面向城区攻击。在兄弟部队协同下,全力追歼北逃之敌1万余人。此役为第九纵队的辉煌之战。

淮海战役,参与宿县攻坚战和任桥阻击作战。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总攻时,属东线攻击集团,先歼灭在双堆集附近李围子之敌,最后攻占杨老五庄、杨十全庄。

渡江战役,作为兵团先遣军,控制了以华阳镇为中心的江北滩头阵地,胜利地完成了掩护兵团主力展开的任务。接着,作为兵团左纵队的尖刀,在主要突击方向一举突破敌长江防线。然后,直插赣东北,占景德镇,跨横峰,切断浙赣线,进入闽北,力克建阳和建瓯。

广东战役,作为右路军的左翼,配合兵团主力第十三军占领韶关。接着,南下占英德,前出至广州西北。然后,军主力向阳春、阳江追击,一部向江门方向追击。

广西战役,作为第四兵团的右翼,挺进玉林、博白一线,参加粤桂边围歼战,俘敌第四十八军军长张文鸿、第一二六军副军长王伟仓以下近万人。

西昌战役,作为南线攻击主力,由云南曲靖逼近西昌,守敌向北溃逃,随即与北线主力追击逃敌,在西昌以北小相岭山区歼敌第二十七、第五十六军残部,毙敌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唐式遵。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