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神话故事 > \

《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

原标题:《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

作者:山高水深

《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

(一组《西游记》中的女妖图片)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神话小说,它的本身也可以说是一部传奇小说。这部小说的成书过程就经历了长达七百年的时间,然后关于它的主旨的争论又经历了五百年的时间,时至今日仍然一直争论不休。

一、七百年的成书过程

唐太宗时期,玄奘和尚不顾禁令,翻越国境、耗费十几年的时间到天竺国取回了佛经,震动中外。他的故事在其返回长安之后,由门徒编撰成为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编撰过程中,玄奘取经的故事被神化,穿插进去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启发了后人们对于这些取经故事不断地进行充实和再次创作。

大约到南宋时期,开始在市井中出现吴承恩版《西游记》某些章回中的桥段雏形。这时候有些版本,比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开始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他是花果山的一个猴王,化身成白衣秀士,主动来护送唐三藏西天取经。可以看出,这个时候西天取经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成为了一种人们非常热衷的故事题材。但是此时的西天取经故事还较多的停留在玄装和尚西行取经的事实基础上,进行想象和神话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

再等到元朝时期,取经故事就基本上定型。当时已经确立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师徒四人的形象,较之于原来的玄奘和尚一人或者猴行者护送玄奘两人的取经故事,已然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像黑熊精、蜘蛛精、狮子怪和红孩儿等妖魔鬼怪也有出现,与这些妖魔鬼怪斗法的情节也都出现了后来吴承恩版《西游记》故事的雏形。

西游记就是在这样一种民间不断传承、发展、创作的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它融合了民间艺人不断继承前人的发展再创造。

最后到了元末明初,吴承恩综合前人的传承并融合进自己独特的想象,以文人的笔法将这个故事上升到了一个更加艺术性的高度。使《西游记》成为了我国古典小说史上最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

《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

二、五百年的主旨争论

吴承恩将西游记的主角人物由唐僧转移到孙悟空,且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故事情节,并且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的叛逆性口号,因而一度被列为禁书。

同时,大大的弱化了西游记的宗教思想,丰富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描写的更加鲜明突出,使他们各自带有很独特的人格色彩,成为人们家喻户晓的形象。同时书中对于妖精、神佛之间隐秘联系的描写,也暗喻着这个社会上某些黑暗的现实。从而让这本以浪漫主义为底色的作品,拥有了极强的现实批判意义,使人们很自然地在嬉笑怒骂中联想到当时社会的浑浊和腐败。

《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

目前学界对西游记的研究比较突出的有3种主题说。最主要的是反封建说,这是建国以后根据现代意识形态发展出来的,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学说;其次是宗教说,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而言,宗教观点的持有者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成分;三是反理学说,这是从其产生的历史年代来看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观点。

当然,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都能提出一些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这么短的篇幅我们不去讨论这么专业的问题了。

《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

三、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

我们从《西游记》中通篇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有报。我们看到的只有斗法、反抗、挣扎。

因此, 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西游记》既没有宣扬道家,也没有宏扬佛法。而讲的是一个“造化”的故事,讲的是“造化弄人”的故事。

这可以从全篇第一回开宗明义就可以看出来,有诗为云: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释厄传》即是指《西游记》。这句诗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要想知道“造化会元功”,就得看《西游记》这本书。

功:指功能、成效、作用等等。

《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

会元:时间单位,一元分为12会, 一会有一万零八百年, 一元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好比一天有12个时辰, 一年有12个月一样。

造化:一指自然界自身的发展繁衍功能, 一指命运、福分。

说造化弄人,就是指命运、福分弄人,那究竟是怎样弄人的呢?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就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的命运与造化了。老祖宗的推销功夫一点不比现代传销差啊,呵呵。这本书讲的不就是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嘛。

《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五百年前的心灵鸡汤?

【作者简介】山高水深,1982年4月出生,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办公室文员,200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法学专业。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