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次失之交臂的唐代铜尺说开去
由两次失之交臂的唐代铜尺说开去
李晓陆
第508期
喜欢收藏的人,大都经历过捡漏的兴奋、吃药的懊恼和失之交臂的遗憾。而在同一种的藏品上两次失之交臂,还是少见。我就曾有过两次失之交臂的经历。一而失,再而失,终究成了大遗憾,至今回想起来依然隐隐作痛。
一而失,失在学识不精。一日,在宣城青年路某知名古玩店,店主让我看东西。他指着断为三截的铜器说:“这是唐代铜尺,喜欢吗?不贵,六百。”他知我喜欢铜镜的,对这路货可能感兴趣。我上手粗略看了一下,工不是十分精致,虽不贵,但不是我喜欢的品种,没要。过了几天,我的一位以师事之的藏友打来电话,说让我欣赏刚到手的好藏品。来时兴高采烈,当看到所谓的好藏品,竟是我没要的破铜尺,兴趣索然。可他竟是喜不自禁,滔滔不绝。听完神侃,我目瞪口呆。央视鉴宝专家首次来宣城鉴宝时,某知名青铜器专家对这一唐代铜尺也不识,当藏友说这是铜尺时,他反问:“刻度呢?”“这五个小方框就是一种刻度啊!”他随即拿出相机对这一断三截的铜尺拍个不停。整场鉴宝活动,这是唯一一次拿相机对藏品拍照。心里平衡了,连大专家都不识,失之交臂不遗憾。
私人藏家所藏唐代残铜尺
再而失,失在自己出价过高,惊动卖主了。在水阳开卡时,当地农民纷纷在河道上挖宝。由于有淤泥隔氧保护,所出瓷器标本釉色一流,光亮如新。在大埂上,有一线人来报,说有人挖到青铜镇纸。我找到持有人,他不是挖宝农民,而是前来办事的年轻人。在等人的间隙,他操起铁锹,一锹下去,出来个铜片片。出东西往往就这么蹊跷,有人一天啥也没有,他只是一锹下去,就出东西了。他从口袋里一掏出来,还没上手细看我就知道是唐代铜尺,完完整整,皮壳一流。一面素的,一面有工。五个格子是各种动物和一印象特别深刻的坐着的人物。五个格子之外是缠枝叶曼和奔跑状瑞兽。看完内心砰砰乱跳,面上却装着漫不经心:“我想要。”他说:“这是什么东西?什么价?”我支支吾吾:“是镇纸吧!”本应该卖者出价,现在却反问买家。出什么价?大脑快速运转,出高了不合算,出低了,怕不卖。纠结中,不冷静出了昏招,说出了四千。同来的像是他们的头说:“不卖!”还好,留下了联系的号码。本想可能还有机会,不曾想经过几次联系后,他要价太高,终于还是泡汤!事后分析,还是价出高了,惊动他了。
水阳开卡出土的唐代铜尺
这种唐代铜尺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当然是稀有!国内所有材质的唐尺,包括残尺在内,也仅仅30几把。为什么青铜器专家也没识出来?专家不识,那是他没见过仅有五格的尺。在2013年寻宝走进铜陵的初选中,专家是李彦君。他对藏友送来的青铜断尺连说几个好。并且以此告诫藏友:“作为个人收藏,千万别老想着收藏青铜礼器等重器。中古时的青铜器也很好。比如这把铜尺,虽为断尺,也还是很珍贵。”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见解。事后我曾仔细查看断尺和水阳出的尺,巧了,两尺纹饰一模一样,都是五格,一端有孔,系吊挂之用。虽没有对水阳出的铜尺进行测量,估计和断尺一样长。现断尺为29.4厘米。
早在民国时,由于我国素无唐尺,王国维先生曾根据日本正仓院藏的六把唐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开元钱尺”,于1922年写出了《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六唐尺摹本跋》。王国维先生的“开元钱尺”就是用十二枚半开元通宝枚枚相累得出唐一尺为32.4997厘米的结论。当然,现在看来,由于缺少更多的样本支持,所以王国维先生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胡戟先生曾就国内新发现及现存的唐尺30件予以统计,发现其短者仅28厘米,长者逾31厘米,在比较诸家之说的基础上,推定唐大尺长度为29.4厘米。”(《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4期)结合断尺实为29.4厘米,我想胡戟老师的观点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32.4997厘米的实物尺。最长的也就是正仓院藏六唐尺中有31.833厘米。这些老师只是对尺的长度进行了研究,实际上就唐尺的外观形式,比如断尺的五格形式,还可进行思考。
为什么是这样的五格形式?历史上还有没有这样的尺了?最早出现这样的尺是在哪个朝代?围绕这一系列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就唐尺五格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当然,有可能不正确,还望方家斧正。
用五格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正如我们现在人民币中没有面值3元和30元一样。3元30元可用1元和2元,10元和20元可组合成3元和30元一样的道理。量五格以下的,用有格的那端量,超过五格的用无格那端量,非常方便。无格的那一端,可设计成美观的画面。断尺的无格端,正是一组缠枝花卉和奔跑状的瑞兽。这与盛唐时的跑兽镜和海兽葡萄镜纹饰都是一个风格,体现了大唐盛世时代装饰感和审美习惯。从日本正仓院藏有十格刻度的玉尺来看,当时的唐代可能是五格制和十格制同时使用的。
是不是仅仅唐代有这种五格尺?非也。宣城市博物馆就藏有一把外贸巷原邮电局宿舍楼工地出土的西晋木尺。1992年,那时我刚有小孩,住在单位单间宿舍里,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警察围着警戒线,不许外人进入。可我们是住着里面的啊,进出不受影响。那次发现了两个西晋墓,里面的棺椁一点都没腐,上面的漆都鲜亮如新。我想看看发掘现场,可妻却以晦气对几个月的孩子不利,阻止了我。出于好奇我还是偷偷地捡了几块有古钱纹饰的墓砖,藏了起来。现在想想,如果那时就开始学习收藏就更好了。
92年宣城外贸巷西晋墓出土的西晋木尺
那次发掘,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晋瓷和漆器。正是那次发掘,一下提高了宣城市博物馆的青瓷馆藏品的档次。外贸巷出土的的木尺,长条形,两端原有镶嵌物,出土时已脱落。尺的一半以竖线划分五等分,每等分为一寸。另一半光素,无刻度,钻有系线孔。长24.5厘米、宽2.1厘米、厚0.5厘米。南京升州路建筑工地的一口古井里也曾出土过一把西晋五格象牙尺,该尺长24.3厘米、宽2.6厘米、厚0.6厘米,长条形,两面均有刻度,占尺面的一半。此象牙尺精磨而成,极有可能是一把“官式尺”。不可否认,像西晋这种一半素面无格的尺,总感觉两边不协调,缺少对称的美感。据丘光明老师的《中国历代度量衡考》,汉代有100多把尺,而在这么多的汉尺里,仅发现了一把东汉的尺是五格的,其余均是十格的。对于王莽时代,我们知道他那一朝的钱币是史上最精美的,同时这一短命的朝代还曾创下过世界第一。有“始建国”年号的青铜卡尺是世界上最早的卡尺,制于公元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比英国的“卡钳尺”早1000多年。宋尺如何?从出土的宋代实物来看,宋代是五格和十格混用。出土10多把宋尺大都为现在的31厘米,这其中也仅有三把宋尺是五格的,其余皆是十格的。
那么最早的尺是多大呢?中国最早的尺应该是出土于殷墟的商代骨尺和象牙尺(现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征集的一只商代象牙尺。殷墟出土的骨尺长17厘米、象牙尺长15.8厘米,上博征集的象牙尺长15.75厘米。骨尺尺面刻有十寸,两只象牙尺不仅有寸格,还刻有细小的分格。这些商代的尺,其分寸都采用了十进位。说明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采用了先进十进位制。
西晋骨尺
最早的尺是怎么来的呢?《孔子家语》说:“夫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八尺),斯不远之则也。”拇指同中指一叉相距一尺,俗称为“一拃”。这与商代的一尺为16厘米是相吻合的。在西周,是将中等男人的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为一尺,约为20厘米。到了东周,一尺的长度又有变化。著名的洛阳金村,由于出土了无数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而一举成名,遂有了“金村货”的金字招牌。只可惜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流落海外。
1933年洛阳金村东周王室大墓里除了出土了青铜器和玉器外,还出土了一把铜尺。该尺正背两面均无刻度,仅在一测刻有十寸格,中间五寸处,刻有交午线。尺长23.1厘米,宽1.2厘米,厚0.4厘米。学者均将其定为东周王室用尺。早年由美国人福开森收藏,后转赠与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所以《孟子》有“五尺之童”之称。《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也云:“邹忌修八尺有余。”八尺换算一下,相当于现在的1.845米。就是现在也算是伟岸的男子汉啊。
秦尺未发现有实物,不过有学者根据存世的商鞅方升量值推算,得出秦尺当在23.1厘米左右。秦始皇统一国家后,用秦时的度量衡单位量值作为标准器,用诏书的形式,发布皇帝命令,即后来的著名的“四十字”的度量衡诏书。从后世出土的六、七十件各种质地的秦权秦量上,都能发现上面或铸或刻或戳印有“四十字”,足见当时推行力度之大,决心之强,几乎家喻户晓。
王国维先生像
汉承秦制,一直延续下来,所以从战国到东汉末年,尺度变化甚小,仅在23至24厘米之间。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市新城乡的曹魏骨尺,长23.8厘米,宽1.6厘米,全尺十等分。此尺显示了三国时魏国的实际量值。北魏时仅发现一例,长31厘米;南朝发现有两把尺,其长均为25厘米。王国维先生在《观堂集林·记现存历代尺度》云:“尝考尺度之制,由短而长,殆成定制。而其增长率之甚,莫剧于东晋后魏之间,三百年间几增十分之三,求其原因,实由魏晋以后以娟、布为调,官吏惧其短耗,又欲多取于民,故尺度代有增益,北朝尤甚。”欲多取于民!一语击的。从隋唐到宋,一尺为29.5厘米到31厘米之间。到了元明清,再也没发现有五格尺了。其一尺也由31厘米到32厘米之间。
从尺的长度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最早的尺是十刻度的,随着历史的演变,出现了五刻度和十刻度并用的情况,经过东汉、西晋、唐和宋以后,五刻度终究还是退出历史舞台,经过千年,又回到了起点。
参考文献:
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
王国维《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六唐尺摹本跋》《观堂集林·记现存历代尺度》
胡戟《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
(作者系宣城市邮政分公司文传部职工,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相关文章
-
30年前,在农村走街串巷的神秘“赊刀人”,为何预言句句成真?
-
周恩来辞职与中央发出的这个《通知》有关吗?
-
吴晓波:国运交错的中国和日本,恩怨如麻
-
这个国庆长假不无聊,12部国产高分纪录片推荐
-
长征路上统一战线
-
20米内张作霖连开数枪打不到他,得知此人来路,老张赶紧“拜帅”
-
人死后,家属为什么都要穿丧服,并非迷信,而是出于科学考虑
-
在棺材上面睡了30年?浙江农民翻新自家老宅,不料挖出800年红棺
-
中国古代智商排名前5,诸葛亮垫底,第2名每晚都会梦到
-
匈奴龙城遗址被找到 意外发掘带有汉字的建筑瓦片
-
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学习
-
此人被誉为最低调的金仙,一生只收一个徒弟,却让孙悟空吃尽苦头
-
为什么宋朝之后无中国 宋朝这个朝代有什么特别的
-
唐山大地震是哪一年 唐山大地震有多惨痛令人难忘
-
勾践为何赐死文种?文种为什么甘愿自杀
-
萧景琰做了几年皇帝?
-
明朝宫廷选美百里挑一,还有一条严苛规定,令参选美女很辛苦
-
德国美女给吴佩孚写了一封情书,大帅看后回了四个字:老妻尚在
-
马前卒工作室谈淮海战役(中)——粟裕的“野心”在成长
-
鲜为人知,周恩来右臂第二次意外受伤内情
-
埃及法老和公主有关系吗 为什么关系如此混乱不堪
-
爱迪生的发明都是别人的吗 爱迪生的商业能力如何
-
山东龙:中国大型食草恐龙(长15米/距今7300万年前)
-
宋徽宗身边“大师们”的神奇预言:北宋之亡音!
-
清宫档案为何对顺治的死因只字未提历史解密
-
解放军揍越南有多狠?越军将领:换谁都守不住
-
古代女人如何避孕?这些稀奇古怪的方法你都知道吗
-
东厂和西厂的区别西厂的都是太监吗
-
曹光礼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