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为什么微信支付让人觉得更不安全?

原标题:为什么微信支付让人觉得更不安全?

为什么微信支付让人觉得更不安全?

作者 | 于斌

来源 | 于见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你来我往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争夺战”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双方你来我往好不激烈。

先是支付宝开创性地引领了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时代,凭借支付宝裂变而出的蚂蚁金服更是成为马云手里的另一个重磅“炸弹”;然后是微信支付以“社交”、“红包”作为切入点异军突起,生生在支付宝一家独大的背景下抢到了大量市场份额,更是引出了后面支付宝试水“社交”却铩羽而归的故事。

按照最新的统计数据,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92.53%,几乎可以说是“垄断”了整个国内移动支付市场,这其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53.71%,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为38.82%。

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竞争与“厮杀”,我们发现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之间的竞争仍然没有要停下的意思,支付宝虽然始终牢牢把持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却还是时刻忌惮微信支付的骤然发力;而微信支付经过那么多年的追赶,虽然与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不断靠近,但二者之间仍然好像存在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在增量市场越来越难发掘的今天,谈超越支付宝更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可以预见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你来我往将会持续进行下去,只是慢慢地,我们逐渐发现它们在支付安全的维度上越来越形成区分:支付宝作为垂直的金融、理财、支付平台正不断在支付安全领域表现出更大的优势;而微信支付因为关联社交等属性,正在支付安全和专业性上“掉队”。

你来我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斗争”

谈及移动支付,其实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卡通时代。上世纪90年代,随着招商银行首创了一卡通、一网通,网银成了银行业的标配。

网银推动银行业完成了国内金融系统基础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为快捷支付、第三方支付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中国移动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合作开始试点移动支付业务,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支付领域“第一次”,也就在这一年,以8848、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国内电商平台正式诞生。

但移动的早期尝试显然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一段时间的移动支付只是在缓慢发展。时间来到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虽然扰乱了国人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却成为阿里巴巴快速崛起的重要时机,彼时国人因对非典的恐惧而“不敢”出门,这极大地刺激了国内网购市场的发展,于是电商开始火爆了起来。

也就在这一年,阿里巴巴为了解决用户在淘宝网购物时面临的支付“信任”难题,正式推出了支付宝,并以“担保交易”的模式打开市场。很快到2004年底, 支付宝作为独立的APP被推了出来,阿里巴巴开始显露出想要将其打造成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野心。

于是从单纯的“信用中介”,到“全赔”制度的推出,再到与各大银行展开合作,支付宝不断拓宽自己的使用场景,网游、航空、B2C、水电煤、通信等生活场景都被接入进来,用户开始得以被培养起使用支付宝的习惯。

到2008年中旬,支付宝已经发展至1亿用户规模,这个数字比当时淘宝网的8000万用户还要多,而那时整个国内网民的总数量也才只有2亿多人。

随后国内各方大佬都看到了移动支付领域这块蛋糕的潜力,网络支付、手机支付、NFC支付、短信支付等各种各样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开始同步发展起来,但支付宝的霸主地位在这段时间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挑战。

2010年,淘宝天猫的交易量已经达到了10亿量级,用户通过支付宝进行网银支付的壁垒开始显现出来,当时需要通过口令卡、U盾等工具进行的繁琐支付过程让支付宝最终决定推出“快捷支付功能”,从此支付宝打开了与银行直联的通道,进入更加快速的增长期。

快捷支付成为支付宝和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重要关键点,更是为所有后入局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打通了模式“样本”,这最终促成了支付宝成为国内“一家独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同时也为后面微信支付、京东钱包、百度钱包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截至2010年底,支付宝用户数突破5.5亿。与此同时,大量行业玩家开始纷纷进入到第三方支付领域。

之后,支付宝推出了国内第一个针对二维码应用的支付方案,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支付开始逐渐成为主旋律。

2013年,支付宝用户数已经达到6亿,但此时这些用户大多聚集在PC端,支付宝开始有意识地通过补贴等形式促使用户向移动端导流。也就在这一年,余额宝正式上线,支付宝从单纯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开始进化到金融理财工具,更是催生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诞生。

2014年,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82.3%,此时位列第二名的腾讯财付通仅有10.6%,这几乎是支付宝最“顶峰”的时候,因为看起来在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它已经近乎“无敌”了,开创者与建设者是它,行业领导者也是它。

就在这时,腾讯开始发力。

早在2005年就已经成立的腾讯财付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存在感并不强,随着腾讯在电商领域尝试的不断失败,财付通仅能勉强满足腾讯内部需求。但随着2013年微信5.0版的上线,微信在这一版本中增加了微信支付功能。

2014年春节前夕,财付通在微信公众账号推出了公众账号“新年红包”,开启了微信支付“爆发式增长”的先河,随着2015年微信支付和央视春晚合作,微信红包彻底红遍了全网,抢红包、拼手气、“摇一摇”红包成了微信支付飞速发展的强力引擎。

同样在2015年,微信支付借助其短时间内的“爆红”和微信强社交关系的优势,瞬间完成了支付宝花了十年才完成的事——用户量破亿,微信支付开始迈入发展的快车道,随之而来的是移动社交风口的甚嚣尘上。

与此同时,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为了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习惯又同步开启了疯狂的网约车补贴大战,支付宝携手快的,微信支付携手滴滴,二者的争夺进入真金白银的疯狂烧钱阶段,最终这一争夺随着滴滴与快的的合并暂时告一段落。

2017年,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占到53.7%,腾讯财付通占39.51%,双反你来我往的激烈竞争可见一斑。

集五福、线下支付场景争夺、针对中小商户的“收钱码”、“红包口令”、“无现金日”、O2O并购......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慢慢的,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开始逐渐显露出各自无法跨越的特点:微信支付在线下场景中优势略大,因为其社交、易用的属性,微信支付在小额、高频的支付体验上非常具有优势;而随着蚂蚁金服的逐渐完善,支付宝的金融、安全、专业属性愈发凸显,人们普遍在大额转账、支付上倾向于使用支付宝。

为什么微信支付让人觉得更不安全?

也正是因为支付宝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微信支付的社交属性无法避免,二者在支付安全的体验上开始形成区分:支付宝被认为是越来越专业和安全,而相比之下,微信支付就会让人们觉得它在安全性的表现上要次于竞争对手了。

支付宝作为功能齐全的支付、金融、理财工具,它包含了移动支付、余额宝、花呗、借呗、免费提现、还信用卡等完备的金融理财使用功能,这也是导致很多人觉得支付宝更安全、微信支付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不过,从实际的应用体验上来说,支付宝被认为更安全是有原因的。暂不论支付宝更为完备的支付、金融、理财体系,仅从那么庞大用户量级下的客服表现情况就能看出为什么在安全性上支付宝更受用户青睐。

其实大多数人并不十分在意自己的钱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上会出现什么问题,毕竟在大的安全层面,二者的品牌背书与技术积累都足以保证账户安全,可一旦真的出现了一些可能的问题或疑问,支付宝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常用支付宝的人都知道,当我们在支付宝上遇到任何关于资金问题的时候,甚至只是简单的疑问,我们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强大”的客服功能进行询问,而且支付宝客服无论是在反馈速度还是在服务体验上都很为人称道,人工客服也能够很方便地直连。

反观微信支付,一旦你遇到任何关于资金的相关问题,你不仅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得到客服的解答,甚至你要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找到微信客服”,这就比较尴尬了。随着微信红包、小额转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常常会遇到转错账、发错红包、被骗子骗转账等等意外问题,而当用户遇到这些问题时,他们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报警处理。

比如曾经引起热议的“男子微信误转8万元遭拒还,腾讯客服:建议自行协商”事件中,微信支付客服的表现就比较不尽人意。

根据报道,广东的一位黄先生在使用微信支付的过程中不小心将钱转错了人,沟通无果后却被对方删除、拉黑,但因为黄先生不知道对方任何真实身份信息,公安和法院都表示无法立案。

黄先生当然也曾经向腾讯官方客服求助过。但得到的答复却是:“该笔资金已经成功进入对方零钱,资金支付成功后无法撤回,您可与好友联系协商退回”。

无可奈何之下黄先生才选择报警,但警方又以“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和账户信息、不构成立案条件”为由建议其找法院。但到了法院才知道法院也必须知道对方真实的身份信息才能受理。

用户就这样陷入了求助无门的两难境地。

而对比支付宝,先不谈客服的服务态度与效果,单就转账安全性上支付宝显然做的要更为完备。

通过微信转账的时候,系统只会显示对方姓名的最后一个字,前面的都是用星号代替,这种情况下就会经常导致转账时无意的疏忽或粗心大意。而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时候,页面会提示“钱将实时转入对方账户,无法退款”,而且在转账时对方昵称后面会标注对方真实姓名。

与微信不同,支付宝只用星号隐去了姓氏,名字是完全显示的,同时还提供“点此认证”的选项(转账到一定金额自动跳出),用户只有输入正确的姓氏才能转账,这一系列的细节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用户不会忙中出错。

再比如之前被媒体大量报道的“重庆4连盗刷微信资金事件”中,当事人在求助微信无果的情况下最终选择报警,而微信支付方面则只能回复“我们深表歉意,目前该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并将盗刷费用退还给受害者”。

“如不幸被盗可通过商户相关信息追溯,请用户第一时间报警,微信支付会协助警方进行调查”,这是微信的回复,而支付宝针对此次事件的表态就比较耐人寻味了,支付宝在自己的官微称,“如账户遭遇异常可通过95188或支付宝App反馈情况,提供相应资料,经人工智能核实确为被盗则自动理赔,资金秒到账”。

一句“秒到账”不知吸引了多少用户好评。

而其实早在2005年的时候,支付宝就已经向用户作出了“你敢付我敢赔”的承诺,经过了十几年的沉淀,支付宝更是通过智能、人工、AI相结合的形式将其进化到“秒赔”。

据称,“秒赔”基于的支付宝的AI技术可以在用户账户遭遇异常后,经过核实自动完成理赔过程,赔偿金最快秒速到账。据网友反馈,有用户甚至在刚向客服反馈问题挂完电话之后就收到了理赔款。

按照支付宝安全团队的说法,支付宝上的每一笔交易都会受到智能安全系统的保护,目前支付宝的被盗的概率不到千万分之五,这个数据比国际同行领先4万倍。

更加暖心的是,即便用户遇到了这种小概率的被盗事件,支付宝也承诺百分百全额赔付。

据统计,“秒赔”服务下支付宝理赔成功的用户中有80%以上是在24小时内收到的理赔款,特别情况几乎也不会超过3天。

曾经有媒体发起过针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投票,让人们给自己更愿意选择的支付工具投一票,最终的结果是有近十万网友表态支持支付宝,支付宝的排名也稳占第一名。

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了虽然微信支付通过强社交关联发展的非常快、也抢占了不少原本属于支付宝的市场,但在安全表现上,支付宝毫无疑问是比微信支付要强的。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