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遭吐槽:知乎没有价值观?
用“动辄得咎”四个字形容近两年的知乎(可能还有豆瓣)再恰当不过了。6月11日,知乎迎来一次重大改版,6.0正式上线,在站内引发的争议一直延续至今。
这次改版风波只是知乎近年来“麻烦不断”的延续,“内容水化”、“没什么可看的”、“不再专业”已经成了知乎摆脱不掉的标签。
伴随着用户增加,三四线用户大量涌入,如今9岁的知乎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知乎,只不过核心用户和它自己,还不能接受这样的角色转换。
大V频频出走,会员计划成了“负激励”
作为一个内容平台,知乎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优质内容创作者的大量流失。当内容创业、知识付费成为大势所趋,那个仅凭一腔热情和网友点赞而倾囊而出的时代过去了。
近两年来,知乎已经上演了好几波“大V出走事件“,即使没有出走的大V,也只是把知乎当作为公众号(私域流量)倒流的平台,专门为知乎创作的优质内容已经越来越少。
大V出走的背后,是知乎社交激励的迟迟无法变现,同时算法推荐又在让大V与粉丝之间“失联”,高阅读量已不再能转化为高关注量,在知乎吸粉越发变得艰难。
知乎试图通过知识付费为大V开辟一个变现渠道。然而通过免费问答成长起来的大V,技能点在于调动情绪而非专业输出,很难产出高质量付费内容。这让知乎live参差不齐的水准广受诟病和投诉。
另一方面,打造“超级大课”仅仅依靠粉丝转化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能力的背书,这是这些平民大 V所不具备的。对他们来说,原生广告才是最好的变现方式。
不只是知乎如此,虽然也有会员计划,但微博知识大V还是被电动牙刷广告集体“拿下”了。而知乎对于大V商业变现的限制比微博要严格的多。
所以,知乎的内容付费渐渐走向了得到的模式,从站外邀请黄西、姚谦、李银河等自带粉丝和光环的名人讲师。然而,这些缺乏社区“群众基础”的大V仅仅是来消耗知乎的流量,并不会为知乎社区贡献什么。
电子书、听书、私家课、Live讲座——知乎的付费体系与得到的重合度正在越来越高,问题在于得到用户本就抱着“认知升级”的目的而来,得到的课程打造了一所知识体系明确、环环相扣的“在线大学”,得到举全站之力接连捧出了一个又一个知识明星与“精品课程”。
对于知乎,会员内容与免费内容的关系并没有理清楚,付费内容依然是随机看邀请来了哪些名人,而始终不成体系。
得到扮演的是课程体系搭建者、讲师筛选与课程包装的角色,用户只需要跟着学就可以了。而知乎却需要用户用殚精竭虑地去挑选、辨别、试错,这样的“知识自助餐”看似诱人,却卸除了平台的筛选责任,让用户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无所适从。
相比于得到的课程独立付费模式,知乎正在力推的“会员免费模式”。对于一些付费内容生产者而言,“打包模式”反而起到了“负激励”的效果。
产出超过2000人次参与的主讲人Mr1900就愤怒地表示,“知乎会员制度用极低的价格把绝大部份领域的付费Live慷慨‘赠送’给了会员,并且主讲人无法得到任何补偿。”
虽然知乎小管家稍后在回复中表示已经去掉了Mr190 Live课程页面上的“超级会员”标示,但Mr1900表示新开通的Live都必须强制加入会员计划,“我身边的人已经没人想讲任何东西了”。
算法推荐动摇了知乎的社区根基
针对这次改版,知乎的官方说明是“我们对知乎 App 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调整——强化「人的元素」,加深知友们对内容创作者的感知和认识,增强彼此之间的连接“。
之所以回归“以人为中心”,是因为过去两年知乎在“算法推荐”的迷途已经走了太远,首页三个tag中,以算法推荐为主的“热榜”和“推荐”占了两个页面,正如知乎用户陈章鱼所说“知乎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在传统的人关注人的内容模式,和机器推荐的内容模式之下,摇摆不定。”
为了用户下沉(用周源的话说是“用户拓展”),知乎不得不降低使用门槛,除了神似微博热搜,被娱乐八卦和网络热点霸榜的“热榜”,算法推荐也是为了降低新手门槛,向被头条和抖音培养的用户习惯妥协。
“头条化”是所有内容平台都逃脱不了的趋势。微博为了用户下沉也在降低关注推荐的权重,向算法推荐倾斜。
问题在于微博真正以人为中心,算法只会根据粉丝与博主的互动频次来调整信息流顺序,粉丝“失联”的情况并不严重。微博的社交传播链条和粉丝头条、转发抽奖等流量机制,也使得“吸粉”并不难。知乎大V的粉丝基础本来就不甚牢固,算法主导之后,连仅有的社交激励也变得越发稀薄了。
而知乎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以人为中心的 ,用户关注的是人和内容(问题、话题)两个维度,在算法推荐介入之前,人和内容是相互促进的,因为一个精彩的回答而关注了人,因为这个人而关注了更多的问题和话题,发现更大的世界。
而算法推荐则粗暴地破坏了知乎“内容—人”双向流通体系,破坏了知乎之所以为知乎的根基,使之渐渐瓦解崩塌。如今重新提“以人为中心”为时已晚。
知乎的新角色:从知识社区到生活论坛
而“遵循「以人为核心」,将人的动态聚合在一个页面进行展示”的结果,就是原来独立的“想法”页面被并入关注页面,这也是此次改版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想法”是知乎在2017年上线的类微博信息流产品。当知乎的关注页面被算法推荐和商业广告“污染“之后,这里仿佛重回了2011年时的知乎氛围。用户的“想法”不用担心被推荐内容淹没,浏览、互动效率也比“信噪比”越来越低的关注页高不少。
问题在于,就像最早的知乎一样,这是一个精英用户的“朋友圈”,小白用户在这里没有存在感。
根据知乎用户贱贱的数据挖掘,“想法”的活跃用户只有几千人,对于用户超2亿的知乎来说无疑是一个失败的产品,被合并入主信息流也算是顺理成章了。
这也意味着“想法”功能的废弃。“想法”之所以受到少数活跃用户的青睐,就是因为其独立于算法推荐、广告之外的浏览和互动效率,现在他们只能放弃这块自留地。
虽然知乎在此次改版说明中也提到“我们将近期在关注页面提供“筛选功能”,知友们可以自行进行筛选,查看全部、只看原创还是只看想法……”然而就如同微博的筛选功能一样,这不会改变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
现在的知乎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主流用户通过推荐、热榜参与网络热点、娱乐八卦的深度讨论,关注情感、成长、时尚、健身、经济、地域等大众议题;部分用户依然留在这里进行专业(相对)的讨论,并作为作知识搜索引擎来用,尽管信息获取效率正在越来越低;少数用户在付费内容中纵情遨游、学习成长。
伴随着知乎用户群体的扩展,从知识社区回归“生活论坛”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知乎仍然扮演着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论坛”的角色,无可替代,至于跟风做微博、短视频其实都属于“不务正业”,并无助于提升论坛的体验,反而提高了门槛。
至于知识付费,则是知乎路径依赖的变现之举,要知道大部分用户对于会员的诉求只是“免广告”。用户会为了追热门综艺和年度大剧去买视频会员,但是盐选会员并没有足够闪亮的“吸引点”。
知乎产品升级的左右摇摆,无非是“知识社区”和“生活论坛”两种定位在互相“打架”。对于“生活论坛”而言,大家关心的是故事精彩与否而非讲故事的人(更不在乎故事的真假),对于“知识社区”而言,大家则更关注回答者的专业程度。
无论是多年知友还是知乎自己,最终都要接受知乎在中国互联网版图中的新角色,寻找下一块水草丰美的知识伊甸园。
请输入图说
发现钛媒体,72问新生机;
碎片时间,系统学习
请输入图说
下载「钛媒体App」,精彩不容错过好巧,你我都在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相关文章
-
微软广告花样来袭,文件管理器都不放过?
-
当网红卖好货,才可能是罗永浩的正途
-
《黑客帝国》元宇宙的启蒙和引领者
-
模玩资讯:MEGAHOUSE解体拼图Lite系列02海胆立体拼图
-
2022年第一个刷屏营销案例,把蓝翔挖掘机开进了我的朋友圈
-
10美元的买卖,苹果能成吗?
-
跨境电商不止邮政渠道,美国“退群”带来物流新机遇
-
业绩快报丨同程艺龙Q4营收增速继续上升,月付费用户环比减少270万
-
手游怎么用自媒体做产品推广?这几个推广技巧要早知道!
-
童年十大“小霸王”游戏,你都曾玩过哪些
-
网络文明素养微课堂——文明上网做网络文明传播者
-
Zoom也被盯上了,理由跟华为Tiktok一样:创始人是华人,开发者在苏州,北美通话还要绕道北京服务器
-
只剩下1012头江豚了,阿里技术人想了个法子
-
2018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单发布:蚂蚁金服第一,京东金融第二
-
我交给他600个比特币,结果他上周爆仓自杀了
-
过去这一年,Uber过得有多累?
-
抖音出海之路再生风波:遭印尼封杀后,又遭印度封禁?
-
“超级IP季”200天赋能300IP:网易新闻的内容差异化解题新思路
-
一枚柿饼,半世回忆!他一年卖出75吨柿饼,收到69岁老人特殊回信
-
果粉吐槽微信后台频繁读取相册,手机上这些隐私功能赶紧打开
-
路透社:高通英特尔等美国芯片巨头,正组团游说放宽限制华为
-
360金融发上市首份财报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24%
-
布局教育和5G设备内容分发:头条收购锤子科技的远大梦想
-
焦点分析丨与特斯拉终有一战,蔚来打算先用自己的方式先追赶它
-
potato一直连接登录没网怎么办?
-
内存条的频率怎么选择?拯救者R9000P的内存频率可选4800MHz吗?
-
夸人只会绝绝子,一到吵架就语塞…“语言匮乏”到底是不是一种病?
-
年轻人的第一套出租屋?小米新公司成立:经营房屋租赁业务
-
早讯丨京东金融否认窃取用户信息;苹果收购语音应用公司PullSt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