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唐朝的诗人为何都是武林高手?

原标题:唐朝的诗人为何都是武林高手?

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736年—737年),李白携妻举家移居鲁郡兖州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他之所以要移居山东,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他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诗里所说的“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李白为什么要“学剑来山东”呢?因为当时有一位击剑名人、射虎能手斐旻(唐文宗在太和元年曾将李白诗歌、张旭草书、斐旻剑舞,称为“三绝”)隐居山东,所以李白要移家就教。李白曾经写信给他说:“如白,愿出将军门下。”

由于李白自幼在蜀中习剑练武,加之在山东又受到武林高手的调教,因而技艺日精,膂力过人。他后来在幽州(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城西南)打猎,竟“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鸢”。

唐朝的诗人为何都是武林高手?

56岁的杜甫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东)时写过一篇题为《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的诗“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骑马忽忆少年时,散蹄并落瞿塘石。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粉堞电传紫游缰,东得平岗出天壁。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亸鞚凌紫陌。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诗中写到杜甫青少年时是一名骑射兼备,技艺高超的游侠儿,至晚年还能驰骋校场,雄风犹在。

在新旧《唐书》及《唐才子传》中,初盛唐的诗人,大多善骑马射箭,体魄强壮,具有“哥舒夜带刀”的气概。

唐人尤其是初盛时代的人们普遍重视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审美也相应以健康强壮为标准。唐代社会特别是初盛唐时期,人文主义气氛浓郁,社会经济繁荣,国家上下都普遍重视生活质量,重视提高生命质量,包括足球、马球、毽子、秋千在内的各项运动开展得蓬蓬勃勃。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武科考试,还使包括骑马、射箭在内的军事体育走进寻常百姓家。当时人们理想的美男标准是:浓密的须髯和长髭,崇尚强健的体魄,能骑善射,擅长剑术和拳击。

唐代特别是初盛唐时代尚武成风,侠气漫溢,整个社会涌动着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浪潮。“保卫边塞去”——是“唐人为祖国立功的英雄气概的向往”。王维早年锐意进取,风华烁烁。他在《赠从弟司库员外絿》中自述“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他的七绝组诗《少年行四首》与《陇头吟》以及《老将行》《燕支行》(其自注“时年二十一”)里所展示的“咸阳游侠”“长安少年游侠客’“关西侠少”等,都不是那些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纨袴子弟,而是神采奕奕,朝气勃勃;有的虽也有香车宝马、美酒靓女相伴,却是志在千里,轻生报国,仗剑从军,渴望建功立业的好儿郎。

唐朝的诗人为何都是武林高手?

李颀在《缓歌行》里则写道:“男儿立身须自强,十年闭户颍水阳。”他在嵩阳(今河南登封)颍水北岸“闭户”的十年间,除了折节读书,还习剑练武。

李颀与高适、岑参、王昌龄并称“高岑王李”,为盛唐四大边塞诗人之一。四大边塞诗人的领军人物高适少年时代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所以后来能数次奔赴塞外戍边,终“以诗人为戎帅”。

岑参也同李颀一样,少年时代居于颍阳及嵩山,既读书,亦习武。天宝八载至天宝十载(749年—751年)、天宝十三载(754年)至至德二载(757年)两度戍边西北,在轮台(今新疆轮台)、北庭(今新疆孚远)等地战斗,生活了整整六年。他对肩不能扛枪,手不能放箭的文弱书生予以鄙薄之情。

王昌龄出身下层人民。他在《上李侍御书》中说:“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昌龄岂不解置身青山,俯饮白水,饱广道义,然后谒王公大人希大遇哉?”他于开元十五年(727年)考中进士,授秘书监校书郎。可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不久即投笔从戎,奔赴西北边关,在萧关、临洮、碎叶等地军营中,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并肩杀敌。他在《答武陵田太守》中写道:“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可见他与同时代的“少年诗人”一样,也是侠骨铮铮,仗剑行天下的。他在《少年行二首》其二中有吟:“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是少年侠气与报国情怀,再加上一身好武艺,使他与血染沙场的将士们同仇敌忾,感同身受。他的边塞诗,既有悲歌慷慨(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有柔肠百结(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表达自己的情怀,更为将士们歌唱!

唐朝的诗人为何都是武林高手?

其实,不独高、岑、王、李等边塞诗人,可以说初盛唐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拥有一定的武功(当然高低不同)和健康的体魄,所以他们出游能射猎,行侠能拳脚,上前线能杀敌立功。如骆宾王,闻一多先生说他“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又如陈子昂,卢藏用《陈氏别传》说他“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

又如张说,虽与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以诗人享誉文坛,且是一代名相,却难掩其戎帅本色。开元元年(713 年),他曾献佩刀与唐玄宗,暗示玄宗杀太平公主,平息了一场政治危机。开元七年(719年),张说“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入朝以戎服相见。帝大喜,授检校并州长史,兼天兵军大使。”他军功显赫,“为文属思精壮”,更为可贵的是“敦气节,立然许,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