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社会万象 > \

一个年轻人受套路贷所骗成掮客

原标题:一个年轻人受套路贷所骗成掮客

几年前,作为免费师范生,品学兼优的田浩(化名)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萌生创业的想法。

看到周围很多培训机构风生水起,他想办个辅导班给学生做课外辅导。开班需要启动资金,田浩手头只有生活费,资金紧张,家庭又因贫困无力支持他。

2014年,他通过线上贷款平台贷到8000元,用于租房、购买桌椅。然而,由于不善于营销宣传,田浩的辅导班没有招到一个学生,创业以失败告终。令他想不到的是,由于没能按时还贷款,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催收人员不仅电话轰炸,甚至还到学校找他。

“贷款前,我想着每个月生活费节约点儿,培训班再赚点儿,总能还清的。没想到,逾期费每天就要1%的利息。”田浩说,当时他承受着巨大压力,但不敢对家人说,“一是觉得丢人,二是认为自己能扛下来”。

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在催收人员的胁迫下,田浩不断地向其他网络平台贷款,甚至写下了双倍借条。借贷——还款——再借贷,田浩不断拆东墙补西墙,然而于事无补,雪球越滚越大,到2015年年底,8000元借款发酵成了一笔巨款——57万元。

“那段时间,电话一响,不用看手机,我就知道是要债的。手机里也都是催款信息,甚至还有恐吓信息。”催债电话一个接一个,催债手法层出不穷,他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一天打几份工。省吃俭用强撑一年的结果,是到2016年年底,债款依旧近60万元,“只能还掉点儿利息”。

夜深人静时,深深的悔意总会袭上田浩心头,近60万元欠款像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身心俱疲的他最终不堪重负,将深陷“套路贷”一事告诉了父母。父母痛心之余,掏光了家底,拼凑了20万元,田浩又向朋友借了近40万元,终于还清了借款。

2016年大学毕业,田浩如愿受聘进入所在家乡的一所中学,成为一名中学老师。欠朋友的借款,虽然再不会像之前那样利滚利,但仍然是一笔巨额债务。

几个朋友接连催债,工资短期之内无法还清,于是,田浩将目光再次投向“套路贷”。

“我被套路过,非常了解‘套路贷’。想马上还钱,只能赚快钱,兼职做贷款中介,赚取手续费。”思前想后,田浩在某网络社交平台广泛发布贷款广告。

果然,一段时间后,广告内容得到了回馈。

“网上贷款需要提供哪些资料?”今年4月的一天,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女孩李萍(化名)添加田浩QQ后询问。于是,田浩用李萍提供的个人资料找到贷款平台。出乎意料,竟然没有平台愿意放款给她。“能不能帮忙想想其他办法?”电话中,李萍恳求道。

对方年轻,心思简单,同样急需用钱的田浩短暂停顿后回复道:“这样吧,我来想办法找一些审核比较宽松的平台贷款。我还可以帮你消除借款时提供的资料,不过你的贷款得分一半给我。”

李萍答应了。田浩通过微信公众号,“帮助”她分3次借款5000元。萍萍实际到手3300元,分了1650元给田浩。

对田浩来说,此时的1650元只是“杯水车薪”。想到数次贷款被骗经历,他提议道:“这些钱够不够用?要不要再多借一些?反正借条可以消掉。”

李萍同意再次贷款1.8万元,并分两次支付给田浩5300元保证金。拿到钱的田浩知道谎言终将被拆穿,便将李萍拉黑,直接将5300元据为己有。等不到贷款公司与自己的联系,李萍意识到被骗,选择报警。警方根据聊天、转账记录、银行卡交易明细等锁定田浩,将其抓获。

套路他人贷款,田浩也曾经历过激烈思想斗争——他是“套路贷”受害者,知道其中危害。但想到被骗经历,以及朋友借款,他还是决定再次尝试。最终,他因涉嫌诈骗罪面临司法程序。

经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审查,田浩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但情节轻微,本人无前科劣迹。其诈骗数额刚刚达到立案标准,案发后及时补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检察官又陆续打电话给田浩所在学校及田浩户籍所在居委会,了解其一贯表现,并听取意见。综合考虑,对他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天上掉的馅饼,脚下踩着陷阱。我差点被‘套路贷’逼疯,是家人、朋友的帮助让我走出‘套路贷’。最艰难的日子我都挺过来了,实在不该迷了心窍,为了还钱再去套路他人贷款。”田浩说。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