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鬼谷子这个人吗?
战国时代,各种学说竞相绽放,蔚为大观,争奇斗艳。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法家商鞅、李斯;杂家吕不韦等等,都给历史留下了掷地有声的文字,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些影响过历史气候的著名人物,据说都师出鬼谷子门下。除了他们之外,徐福、毛遂、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蒯通、黄石、李牧、尉缭等响当当的人物也都曾受到鬼谷子的教诲。
这些人物的年龄跨度、专业范围的差异太大。于是,在一些平台上,出现了怀疑鬼谷子真实性的情况。
那么,鬼谷子真实存在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对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许多记载比较严谨。司马迁在提到苏秦时曾经写道:“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提到苏秦的对头张仪时,也称:“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由此可见,苏秦、张仪二人都是前往齐国求学,并拜在了鬼谷子的门下。虽然师出同门,但是苏秦游说诸国联合抗秦,最终身佩六国相印;而张仪为秦效力,让本来就很脆弱的六国关系,变得更加不堪一击,为秦国统一打下基础。
同样在《史记》中,司马迁写道:“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但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孙膑奉齐,庞涓侍魏;孙膑赛马,围魏救赵;庞涓妒贤嫉能,马陵自刎。
万历时代的大臣李廷机曾说,孙膑和庞涓同门学习,都接受过鬼谷子的真传。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创作《东周列国志》时便将孙膑、庞涓安排为了鬼谷子的弟子。
和孙膑、庞涓一样,秦国国尉尉缭子也是兵家著名人物,他在军事理论方面造诣极高,在秦始皇统一的过程中也做出了极大贡献。清代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四库全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又有着“尉缭子,为鬼谷子弟子”的记载。
由此看来,鬼谷子的存在,毫无疑问。
不过,在鬼谷子的众多弟子中,《史记》只明确记载苏秦、张仪是鬼谷子的弟子。而其他人恐怕传说的成分很大。从战国苏秦到秦始皇时代的徐福,其间相隔时间较长,如果鬼谷子能够对他们直面教授,那他活了多久?
传说往往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崇敬心、弃恶心。也正是后来的传说,让鬼谷子活了数百年。有人干脆就称他为仙人。
在南朝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中,就记载了鬼谷子的“灵异”事件。文中称,“神洲之上有不死草,似菰苗,人已死,此草覆之即活。……始皇遣问北郭鬼谷先生,云,东海禀洲上不死之草,生琼田中。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并一寸葚。”
鬼谷子不但活跃在秦始皇时期,还先知先觉般地讲了有关不死草的有关信息。
之后,随着《三才图会》、《太平广记》等志怪书籍的不断补充和拓展,鬼谷子的神仙形象日渐完善。关于其姓名,有着王诩、王禅等说法。《录异记》说他生于汉水之滨,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则说他是关内云阳,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石泉县一带的人。关于他的早期经历,记载是十分模糊的,这恰好给后人们留出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明朝成化年间,《河南总志》书成,其中写道:“云梦山在嵩县南九十里,昔鬼谷子游息于此,一名鬼谷山,前有水帘洞。”云梦山被认为就在商朝首都朝歌的南部,位于今天河南省汝阳县一带,而关于鬼谷山一名,有人说是因鬼谷子得名,有人则主张是因为此地异常幽静,令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成为鬼谷,鬼谷子也因此得名。
鬼谷子应该是曾经真实存在于历史上的。历史上有才能智慧的人很多,但恐怕谁也不会有通天彻地的本领。传说让他变得丰富饱满,学生众多,能识天书,这恐怕还是人们对他生活和德行的一种认同罢了。
相关文章
-
古代女子为何爱包养男宠
-
光亭: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士气是如何垮掉的
-
世界古代第一猛将是谁 他为什么被称为第一猛将
-
飞鸽传书PK八百里加急,哪个快?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
【邓氏世系】敦倫堂与宝庆堂字辈世系对照
-
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谁?海兰珠(爱之入骨独宠一身)
-
李白杜甫巅峰一战,为同一处景点写诗,李白写出七言第一,杜甫呢
-
老汉故宫门口捡“破布”,被儿子20元卖掉买酒喝,如今价值超4亿
-
军中反腐旗手现身小延安,曾被赞“终于有人敢动谷俊山了”
-
古代各国皇帝都用什么来擦屁股?英国用三文鱼,俄国的工具最奇葩
-
柳如是的最后归宿 柳如是怎么死的
-
清朝官员有一怪癖,导致贪官盛行,皇帝却纵容,让他们官越做越大
-
秦始皇死后葬于河北的理由:秦始皇陵选址
-
上古神话中有个战神,他名气很大,实力却一般,战败后被天帝封印
-
宁古塔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流放的刑罚(清朝时建立)
-
大臣要被问斩:我有免死金牌,皇帝:你看清楚反面写的是什么
-
朱元璋文字狱之谜 揭露朱元璋时代的文字狱的可怕性
-
淄博老工业城市监狱“菜单”上线
-
正月十五城隍庙里看“火判”
-
天启大爆炸发生在哪个朝代 明朝(造成2万余人死伤)
-
大白读史︱行善济人,慈善之根本
-
毛泽东: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
知史更要懂史、辨史,这些历史“冷知识”,或许颠覆你的三观
-
乾隆为什么重用和珅:有才能干,擅长揣度人心(长相俊逸)
-
你心目中的国槐、家槐,其实叫做日本槐
-
曾国藩的四句话遗嘱何以传世百年 发扬儒家教育思想
-
1970年韩国朴正熙废除汉字,几十年后出现尴尬局面,全是咎由自取
-
中国要是有1000个他,就了不得
-
齐桓公的大军竟被几匹马所救 老马识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