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博大精深,那么古人是如何对汉字注音的呢?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认识汉字、读出汉字,只好用汉字来注音。这样便先后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
直音法
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就是这种情况。例如《说文》中的“材,才声”,意思是说“材”这个字的读音应该读成“才”。后代的经学家把这种方法说成“音某”,也是同一个意思。比如唐代陆德明编写的《经典释文》有“拾,音十”。直音法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会出现某个汉字没有同音字的情况,比如“丢”字,我们找不到同音字来注直音;有时候这个字虽然有直音,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汉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难懂、难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生僻字注常用字,这是违反学习原则的。
注音法
另一种注音法和直音法很相似,那就是用同音不同调的字来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到平声”。“刀”是平声字,“到”是去声字,单用“到”来对“刀”字注音是不准确的,因此必须法“到”字的声调改变了,才能得到“刀”字的读音。同样的,这种注音法虽然比直音法有所进步,但是由于需要改变声调,然后才能读出字音,所以不是很方便。
反切法的来源
还有一种注音法,就是我们熟知的反切法,又称反音、切。反切法自东汉到清末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对汉字标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反切法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四种观点:
- 起源于三国魏人孙炎。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音辞篇》:“孙叔然(就是孙炎)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 起源于东汉末服虔。日本释安然《悉昙藏》引用唐朝武玄的《韵诠》中《反音例》称到:“服虔始反音。”清代的章炳麟等人就主张这种说法。
- 来自西域。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反切直学,自西域入于中国,至齐梁间盛行。”这种说法可能来源于“二合音”,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的《艺文二》卷十五中写道: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似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源也。
- 四、中国古来有之。也可能是起源于文字创制之时,清代刘熙载所著的《说文双声》里的《叙》说道:“切音始于西域乎?非也。始于魏孙炎乎?亦非也。然则于何而起?曰:起于始制文字者也。许氏《说文》于字下系之以声,其有所受之矣。夫六书之中较难知者,莫如谐声。迭韵、双声,皆谐声也。许氏论形声及于‘江、河’二字。方许氏时,未有迭韵、双声之名,然‘河’‘可’为迭韵,‘江’‘工’为双声,是其实也。后世切音,下一字为韵,取迭韵;上一字为母,取双声,非此何以开之哉?”
何为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音。如“昌”字,音“尺良反”,就是说“尺”和“良”相拼,得出“昌”字的读音。到了唐代,把“反”字去掉,称为某某切,例如“昌,尺良切”。由此可见,反切是一种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现代的汉语拼音不一样。现代的汉语拼音是一种音素拼音,即每个音素用一个或两个字母表示,因此,用汉语拼音注音,既可以用一个字母,如“哦”,也可以用两个字母,如“四”,也可以用三个、四个字母来标注一个汉字的读音。反切是根据声韵原则来进行拼音的,它其实是一种双拼法,总是用两个字来拼音的。
反切中第一个字(上字)代表声母,第二个字(下字)表示韵母以及声调。即使是“零声母”,也必须要有反切上字。例如“安”就是“乌寒切”。同样的,即使既有韵头又有韵尾的韵母,也只能用一个反切下字。比如“香”就是“许良切”。
反切法的局限性
由此可见,反切比起上述两种注音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反切法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反切的上字既然代表声母,就应该只表示辅音,但是实际上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单纯表示辅音的汉字是不存在的。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韵母的,就应该只表示元音,但是同样的,以元音开头的汉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须借用带有辅音的汉字来作为反切用的下字;其次,在音韵学中,反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反切的上字不一定和它所切的字同“呼”(所谓的“呼”是音韵学中的一个概念,现代汉语中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而中古时期则只有开口呼与合口呼两种)。例如,“乌,哀都切”,其中“乌”是合口呼,“哀”是开口呼。
在以后历代中,反切被不断改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广韵》和《集韵》。虽然都是宋代的韵书,相差只有几十年,但是《集韵》的反切已经有了很多的改进。明代的吕坤所写的《交泰韵》,清代的潘耒所写的《类音》,设计出了新的反切方法。
字母注音
但是无论怎么样,用汉字注音都会带有局限性。因此在明朝以后,中国开始出现了用字母注音的方法。这是在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发明的。最早的是利玛窦根据拉丁文发明的二十六个声母和四十四个韵母的拼音方案,然后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由于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成的,所以人称“利、金方案”。它的出现引发了中国几百年以后用字母拼音的潮流。到了清末民初,出现了切音法,经过改进之后就是我们现在在字典的最后几页上经常看到的注音字母(拼音字母旁边的那种)。
我不编造故事,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关注我的ID:大黄扯点历史,不断更新原创文章,期待与你交流。
相关文章
-
中国为什么会有太监存在 太监的发展是从何开始的
-
党史百年天天读·8月16日
-
康熙的母亲是谁 康熙生母揭秘
-
穿越古代王朝:我一个小郎中,眼中的不治之症,浅谈中医技术
-
中国古代发明的一些奇技淫巧的东西,有些在现在仍算是高科技
-
明代除了魏忠贤,还有哪些宦官专政?
-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 他是唐代最伟大诗人之一
-
总理的为人感动了一大批人
-
揭秘:历史上貂蝉是如何死的?貂蝉竟是被吕布所杀
-
中国奥运冠军唐功红:举重太拼导致七窍流血,结婚6年依旧无子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明代的国家祭祀是什么样的?
-
魏丑夫芈月同过房吗?魏丑夫芈月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
三国三位形象被严重毁坏的知名人物
-
鬼谷子:真正决定你命运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没悟透这12个字
-
南宋理宗死后,头颅为何被做成了“骷髅碗”
-
黄帝政权开始走向衰弱
-
野得很,一代乱世佳人爹很多?玩得很开竟是遗传因子作祟|鱼说榕城
-
中国历史上数百位宰相在位时间最久的是谁
-
山海经:此国之人都是从蛋里破壳而出,明明是人为何要卵生?
-
孙悟空前世是什么?来头太大,如来佛祖都不敢杀他
-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个三足鼎立的历史时期
-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三)
-
宁国东岸辛氏家族迁徙简史
-
三宫六院有多残酷?了解一下?
-
胤禛听完邬思道对欠款的分析,为何只说了句“夜深了,安歇吧”?
-
女子把门神贴反,担心被全村人嘲笑,网友出4套方案供她挽救过错
-
三国“十大武器”介绍 诸葛亮的武器第一?
-
揭秘慈禧太后性生活 到底睡了多少男人
-
唐朝的美妆博主,是这样化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