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宁国东岸辛氏家族迁徙简史

原标题:宁国东岸辛氏家族迁徙简史

宁国东岸辛氏家族迁徙简史

辛锡林

微信版第517期

同治初,我辛氏湖北第七世祖淳公(1817—?),响应朝廷号召,于同治二年(1863)与长子辛国藩公(1839—1911)携妻李氏奉老母傅老夫人,与同宗辛天刚、辛天文、辛天朗等,历千辛万苦远涉数千里,至宁国县三十二都东岸杨湾和赤坑坞定居,垦荒置业。约同治十年(1873),淳公次子辛国藻(1846—1888)亦来到宁国县东岸杨湾和赤坑坞与其兄长汇合,和当地乡民一起,共同努力,恢复生产,修桥补路,惠及乡邻。

宁国东岸辛氏家族迁徙简史

自那时起,辛氏族谱皆崇推淳公为江南宁国辛氏之一世祖。国藩、国藻二公为二世祖,二人均饱读诗书、文武全才,曾为地方团练而名噪一时。以下为长房辛国藩公系:

三世:辛天刚(1856—1893,湖北出生),辛天文(1859—1901,湖北出生),辛天朗(1861—?,湖北出生),辛天华(1862—1906,湖北出生),辛天统(1871—1931,江南出生)。

四世:辛朝江(1875—1932),辛朝安(1881—1910),辛朝保(1891—1914),辛朝顺(1888—1928),辛朝金(1885—1925),辛朝成(1891—1902),辛朝道(1894— ?),辛朝祯(1895-—?),辛朝祥(1898—?)。

五世:辛有善等约18人。

六世:辛道海等。

真正在江南宁国东岸杨湾和赤坑坞出生的也就是朝、有、道三代。以上为1932年编《辛氏族谱》载录.

辛国藻公(1846—1888)谱系:

三世:辛天明(1867—1924,湖北出生),辛天祐(1870—1926年,湖北出生),辛天选(1880—1921)。

四世:辛朝荣(1894— ?)、辛朝宗(1909—?)、辛朝阳、辛朝德、辛朝华公(1888—1931)、辛朝富(1903—?)、辛朝贵(1906—?)、辛朝珍公(1911—?)。

五世:辛有汉等约10 人。除两位外,且均为在宁国东岸杨湾和赤坑坞出生。至辛氏族谱编纂时,尚未有第六世出生,故仅录至此。

宁国东岸辛氏家族迁徙简史

六世祖辛道海(1930年5月3日—2014年12月7日),夫人雷桂馥 (1931年4月8日—2014年3月12 日,享年84岁,宁国云门人,贤淑善良,为笔者的母亲),为五世祖辛有善之子,国家干部,解放后从互助组、低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东岸区、直到县财政局光荣退休。省级优秀共产党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著有《辛道海诗词集》上、下卷,曾担任宁国县(区)地方志财政卷主笔。80年代曾代表江南辛氏族人北上湖北依谱寻祖,接上了130多年来音讯杳无的一家人的血脉宗亲,功不可没。生有三男二女,本人按序应排为第七世传人,兄弟姐妹名下又生有六个子女,当为第八世传人。现第九世传人已经出生三人,正上小学和学前幼儿班了。

据统计,目前江南一支在宁国聚居的辛姓人口,已由当初的弟兄二人,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过百人。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辛氏人口也将会越来越多。因此部《辛氏族谱》成书时为1932年,故其他六世祖族人名单,自然也就不在谱中。此文也不再将其他六世祖之名下的子子孙孙罗列在册了,而有待我辈来继续增补重修《辛氏宗谱》。

宁国东岸辛氏家族迁徙简史

自于宁国东岸杨湾安家以来,开荒垦田,植桑建业,筑路修坝,理梓躬耕。他们和当地百姓一直和睦相处,同甘共苦,协力齐心,重建家园。诸多大型建筑均有碑刻镌记。苍天实地,青史留名。自此劳作耕读,繁衍子孙。

对中华民族的美德,辛氏族人一以贯之,秉承至今。解放前安分守己,耕读为本,与人为善,敬持乡规。还经常帮助在我们那里活动的新四军,提供钱粮衣物,药品和情报,甚至还支援他们枪支弹药,收养伤员。我的奶奶和父亲就给他们送过粮食和衣物、鞋子、草药、膏药、纸笔、蜡烛、咸盐、蜂糖、刀具、蓑衣、斗笠等。解放后爱党爱国,为邻谋利,舍家取义,为国分忧,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地名改为东岸公社阳光大队,百废待兴。先立初级社,后设高级社,先期分田地,而后合作化,人民公社,后来又改为东岸乡,始终紧跟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男女并老幼,共建新农村,享受新生活,追求新发展。更是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族人中有国家干部、人民教师、革命军人、青年才俊、诗人作家、护士医生、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等,开山治水、科学种田、办企业、开公司,为地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宁国东岸辛氏家族迁徙简史

1999年国家建设青龙湾水库,为了国家和宁国的建设需要,为人民造福,辛氏家族又一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舍家移民,散落分布在宁国市各乡镇和宣城军天湖地区。虽然再没有群居在一起的可能了,但血脉相通,亲情相连。每年清明节,村人回东岸青龙湾水库祭祖,驾船踏浪,驱车越岭。折一束五色杜鹃,洒一路清澈泪痕。久别重逢,喜叙各自家的幸福生活;悲喜无声,默忆几百年的家族亲情。

此文写作时得到了湖北宜城市流水镇莺河村书记辛家德和辛有恒校长及老家族亲的热情款待和大力支持,协查谱牒,复印拍照,尽力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