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这样的“老焊工”请多一点

原标题: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这样的“老焊工”请多一点

前不久,咱们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服役了。其不仅仅是意味着咱们的海军从此进入到了双航母时代,更代表咱们拥有了完全独自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目前世界上也没几个国家啊。

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这样的“老焊工”请多一点

自此,咱们的百年航母梦才算是真正的实现。

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太多太多,从瓦良格号的艰难归国路到如今山东舰的顺利服役,中间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

2005年4月26日,在大连港泊了三个年头的瓦良格号被拖入大连造船厂,正式开启了改造工程。

但说实话,当时谁也没有信心。当初瓦良格号从乌克兰被拖到大连港后,先后就有过不少的专家工程人员们去看过。相比于普通人因为祖国拥有航母的自豪,他们个个眉头紧锁,看完没有一个不摇头的。

空无一物的舱室,锈迹斑斑的船身,这哪是航母啊,这完全就是一破铁壳子。而要将这样一个铁壳子,变成威风凌凌的海上巨兽,其难度可想而知。

没办法,瓦良格号本就是一个只建造了68%的未成品,当初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根本没有能力再将这艘航母完工。

为什么没有能力?

因为建造航母是一个国家级的大工程,需要许多部门工厂的配合,以及大量的资金。当初苏联解体,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经济,所以乌克兰没钱,俄罗斯也没钱。此外由于当时分家是按地区分,即再乌克兰的工厂资产就是属于乌克兰,在俄罗斯的就属于俄罗斯。如此简单粗暴的分家导致苏联的工业体系被不科学的拆分。无法形成相关的配套。就拿航母来说,虽然黑海造船厂在乌克兰,但是其缺乏相关的零件供应、技术支撑等等。

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这样的“老焊工”请多一点

种种原因导致瓦良格的建造计划搁浅。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故事:

即在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这条航母本来是苏联政府拨款建造的,乌克兰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价,即以一条完整的军舰出售,而不是俄方认为的未付的30%。

就在乌克兰人想着如何敲俄罗斯一笔的时候,厂长马卡罗夫报告道:“‘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

大家不解。

马卡洛夫回答道:“建造瓦良格号,需要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相关的国防工业部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他。”

马卡洛夫告诉所有人,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就是这个原因,瓦良格号在黑海造船厂的船坞里躺了一年又一年,无人问津,锈迹斑斑。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其来到中国的前夕,因为其他国家的阻挠,乌克兰不得不拆去上面核心组件,是瓦良格彻底变成了一个空壳子。

所以,改造瓦良格,对于从未有过航母建造经验的我方工程技术人员来讲,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这样的“老焊工”请多一点

比如再钢材上,虽然瓦良格航母船体已经完成,但因为被拆除了许多内部设备再加上长期锈蚀,需要几百吨修复用钢。而这几百吨的修复用钢,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航母所用的特种钢材,咱们当时还造不出来。我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拥有,研制加工此类钢材的经验和技术。

航母用钢,也被称为乃是高强度大宽厚钢材,这是一种特种钢材,具有高断裂韧性、耐高温不变形、抗腐蚀以及防爆的功能。咱们当年根本造不出来这样的钢材,虽然咱们在轧机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能够压出5米宽的超大型钢板,还拥有“世界轧机之王”的5.5米特宽厚板轧机。但这还不行,因为咱们缺乏高品质的大单重板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板坯,轧机之王也没办法。

但是,国家任务面前,再难也要上。这个艰巨的任务当时落在了“鞍钢”,经过数年的努力,2009年5月,鞍钢为辽宁舰修复生产的200吨航母用钢顺利交付。

这不仅仅是交付200吨航母用钢那么简单,更代表我们国家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从此能够实现航母用钢材国产化。不然,怎么会有现在的山东舰?

当然,提到钢材,就不得不提焊接。

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这样的“老焊工”请多一点

前面提到航母建造所使用的特种钢是高强度钢,所要求的强度要远远高于普通军用船舶的钢强度要求,然而强度越高的钢材其焊接性则越差,易出现焊接缺陷,这也就意味着其焊接难度更大。

当时因为这个问题,咱们航母的改造工作一度陷入停滞。而且西方国家还再一旁说着风凉话: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改装航母。

不过,有人不信这个邪。他叫潘际銮。其乃是中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焊接工程专家,是中国焊接技术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焊接第一人”。

他当时已经80多岁了,依然接过来攻克航母焊接技术难题的重担。

最后,在他和底下团队所有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成功研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接技术,攻克了航母钢材焊接的难题。

而正是由于潘际銮在焊接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不仅让辽宁号航母顺利改造完成,而且也让国产航母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建造完毕,这可比西方的预测整整提前了30年。

而且,潘际銮不仅为国家节省了时间,也为国家节省了花费。

根据国际航母造价的综合算法,我国改造瓦良格号航母和建造第一艘国产航母的总费用约为180亿美元,加上人工费用以及养护等等,预计达到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00亿以上。但是潘老院士的航母焊接技术,却给我们省下了一大笔钱,俄专家认为仅花了1000亿元左右,足足给祖国省下了500亿,剩下的钱都可以再造一艘航母了。

当然了,潘老的贡献可不仅仅如此。

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这样的“老焊工”请多一点

他是中国焊接技术的奠基人,对我国众多现代化工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山核电站,第一条高铁,这里面都有他的汗水。

他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核电站的焊接顾问,1987年至1991年,在我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潘老担任焊接顾问,为该工程作出重要贡献。

他还是全国第一条高铁的铁轨焊接顾问。

高铁之所以能迅猛发展,离不开潘老开创的钢轨焊接技术。

“高铁的钢轨要一点缝都没有,全部焊起来,把它磨平、磨光。全国最后总结是焊了66万个头,一个问题都没有出。”

如今高铁遍布全国,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高铁大国,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高铁运量最多、高铁等级最高,让无数外国人为之惊叹。如果没有潘老,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就没有中国高铁的迅速崛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成就辉煌的人物,过得却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他没有凭此名声来赚钱,所有专利无偿献给国家,即使国外企业高价来买也不卖。这导致他的身家并不丰厚,没有豪宅豪车。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工资和奖金,甚至于在以前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上下班都只是骑一辆自行车。或许,在不认识他的人眼中,他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得老人。

当然,潘老根本不在乎,他的境界高度,本就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我终身投入这个事业,是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

很显然,潘老是真的热爱这个事业,想为国家做贡献。你得知道,如今的潘老已经年过90了,三十年前他就可以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了。可他现在依然还在工作,奋斗在研发的第一线。

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这样的“老焊工”请多一点

也正是潘老的坚持,让大家亲切的将其称为“老焊工”。

潘老一生有过许多的荣誉,比如南昌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副理事长,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

我想,相比于这些头衔,他更喜欢“老焊工”吧!

显然,这样的“老焊工”,才是真正的明星,真正值得我们去追的人。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