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神话故事 > \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原标题: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2020年1月22日刊|总第2028期

不管是综艺,还是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外国网红出现在大众视野。他们说这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甚至是中国的地方方言。他们熟悉中国文化,同时又保留自己国家的思维和传统,以中西文化碰撞为主题输出了大量内容。

文/千千

2015年,《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相继开播。两个节目分别找来十一位不同国家的优秀青年,就当下热议的话题展开“奇葩说”式的辩论。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外国青年们的共同特点是汉语说得好、长相帅气(极个别除外)。他们中有的在中国留学,有的在中国工作,有的早就通过《汉语桥》《欢乐汉语》等节目小有名气,有的则是作为素人被挖掘出来。

参加完节目,他们中的小部分人在中国开启了艺人之路。如变身外语主持人的安龙;参加各种综艺的钱多多、韩冰等。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大部分则在微博上把自己经营成了网红,后来又乘着短视频兴起之势,活跃于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当然,随着来中国生活学习的国外青年越来越多,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外国网红数量也逐年递增。

这些外国网红又开始反向输送到综艺节目中,如西瓜视频刚刚完结的《三宝中游记》和1月17日在B站上线第六季的《非正式会谈》系列节目。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不管是综艺,还是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外国网红出现在大众视野。他们说这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甚至是中国的地方方言。他们熟悉中国文化,同时又保留自己国家的思维和传统,以中西文化碰撞为主题输出了大量内容。

从大山到郭杰瑞,

外国网红在中国的三十年

外国红人在中国的鼻祖应该是大山。1989年,加拿大青年马克·罗斯韦尔登上了央视的元旦晚会,在小品《夜归》中扮演了一个名叫“许大山”的角色,从此便在中国人中家喻户晓。他也把中文名改为“大山”。此后的三十多年里,大山共登上过四次央视春晚,在中国一直活跃至今。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从2002年开始,加强中外交流的《汉语桥》《快乐汉语》等节目诞生,为《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输送了大卫、普雅、贝乐泰等青年代表。

郝歌、唐伯虎等外国人也通过《星光大道》在中国出道成为了歌手。他们都是电视时代的外国红人。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外国人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成为“网红”,以及在综艺节目上实现飞跃,则要从《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算起。

因为在此之前,外国人在中国的节目中大多是行客般的存在。他们带着浓重的外国人色彩和客人身份。

《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这两档节目中的外国青年丝毫没有把自己当成“客人”,他们和中国主持人不再是相敬如宾的工作关系,而是互动亲密,打成一片。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同时,在节目的构成中,十一位外国青年成为了节目的主角,中国的主席团成员只是负责发布议题、念广告、维持秩序,留最大发挥空间给各国代表们。

面对“追星行为正常吗?”“是否应该因为家人反对而放弃和异性合租?““原著党比影视党更高级吗?”等社会流行话题,外国青年们各抒己见,不仅代表自己,更体现了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思维和观点。

这种“主角”地位同样体现在《三宝中游记》当中。节目找了三位号称最懂中国网友嗨点的外国网红——美国的郭杰瑞、阿根廷的夏波波和西班牙的德明。他们组成“三宝”去亲身体验中国网友口中的热点事件,譬如去蓝翔技校学开挖掘机,去少林寺学功夫。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参加《三宝中游记》之前,郭杰瑞是B站上粉丝超过300万的体验、挑战类up主,他会实地探访中美两国不同的餐馆、学校、商场等,围绕中西差异来展开科普,如“世界最大科技展CES,中国科技品牌在海外到底怎样?”“圣诞吃中餐竟然成为美国传统?街访美国人为啥选中餐!“

事实上,像郭杰瑞这种的外国网红在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有很多。他们在短视频中介绍美食、科技以及中外生活方方面面的有趣差异。

2017年,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以色列帅哥高佑思,带领二十余人的创作团队推出了《歪果仁研究协会》栏目,在街头采访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从他们的视角观察中国的变化。目前这个栏目在抖音拥有835万粉丝,在B站拥有300万粉丝。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而来自非洲却说着一口流利东北话的伊博,已然把沈阳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在视频中不断的表达自己热爱中国、热爱沈阳。他目前不仅在抖音、快手上坐拥千万粉丝,还参加了《奔跑吧兄弟》和《我要上春晚》等节目。

中西文化还能碰撞多久?

中国的节目制作和短视频兴起为大量老外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身份、文化的差异,再加上他们在语言、表演等方面的才华,诸多因素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使得很多老外迈进了网红的门槛。

中西交融的背景,决定了文化碰撞是他们潜意识中的第一选题。他们有的通过街头采访实现中西碰撞,进而发生有趣的化学反应;有的则热衷于体验中国的各种美食和生活方式、习俗;还有的是记录国外的人事物,用中文讲解展示给中国人......确实不出所料,中外文化差异成了短视频中的“造梗神器”。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中国人素来对老外抱有极高的好奇心理,人们喜欢看老外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尴尬经历,更爱听他们发表对中国的热爱或者对中国文化的善意吐槽。

由此看来,老外成为网红似乎有着天然的身份优势。然而中西文化差异的主题再宽泛,可发挥空间再大,也有选题枯竭的一天。

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内容,诸如外国网红吃中国的老干妈、辣条、榨菜等。当他们把街采做遍、把中国能赞美的地方说尽,中西碰撞的视角优势必然会逐步缩小。

外国网红的中国生计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外定居在中国,出现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中国人也慢慢地对老外见怪不怪,好奇心理逐渐减弱。外国人的身份优势也必然被削弱。

这是摆在外国网红面前的一道难题。他们必须像中国的优秀创作者一样,具备除了语言之外的其他能力,有中西差异以外精耕的领域,拿好的视频作品吸粉。

The End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媒体主张: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