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这里是唐代国道,也是当年吴国楚国分水岭,饶茶徽墨由此流向四方

原标题:这里是唐代国道,也是当年吴国楚国分水岭,饶茶徽墨由此流向四方

徽饶古道始建于唐代,均用长约4尺青石板条铺砌而成的,由长江以北通往徽州、饶州等地的客商必经之道,故被称“古徽道”,“徽饶道”即属旧时的“国道”。

这里是唐代国道,也是当年吴国楚国分水岭,饶茶徽墨由此流向四方

从禹铸九鼎开始,上古先民就对广域地理表示出巨大的热情。在我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的丘陵地带,有一条历尽岁月斑驳与沧桑绵延百余里的小道——徽饶古道。这条道,曾是古吴国和古楚国的分水岭,忠实地记录着先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少相关的传说故事埋在史家的简册和时间的尘埃中,就让我们撩开它的神秘面纱,一起探究它的前世今生。

这里是唐代国道,也是当年吴国楚国分水岭,饶茶徽墨由此流向四方

徽饶古道又称“徽州大道”,始建于唐代,古代徽商入赣的经商要道,由徽州府城至江西饶州府。自皖南歙县城起,从休宁县城西行,经黟县渔亭,过休宁县右龙而达瑶里,全长百余公里,路面皆由麻石铺砌而成,未经任何人工雕凿。古称“古徽道”,“徽饶道”即属旧时的“国道”。它是古徽州和古饶州的通道和桥梁,是古吴国和古楚国的分水岭,饶州的茶和徽州的墨由它开始流向四方八方。

这里是唐代国道,也是当年吴国楚国分水岭,饶茶徽墨由此流向四方

根据《中国通史》等古代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这一古道地理区域的划分界定: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后,吴国王子徽与王子友在皖南及江西北部避难,即东起江西婺源,上饶西部、南至波阳湖、西起湖口、都昌东端一线,这一在战国时期均属番地。王子徽在皖南占地为州,并把这一地区称为徽州。到了民国初年,行政区域从新划定,虎头岗二一添作五,北端属安徽,山南端属江西,从休宁右陇乡至瑶里汪胡榧子林的两端树有“徽州古道”字样的石碑各一块,现在浮梁瑶里汪胡的那块“徽州古道”碑,就是那个时段的纪念品。

这里是唐代国道,也是当年吴国楚国分水岭,饶茶徽墨由此流向四方

历经岁月沧桑几千年,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在这纵横交错的山路里,吸引了无数历史人物的到访,对瓷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医药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留下了千年文化的古迹。

这里是唐代国道,也是当年吴国楚国分水岭,饶茶徽墨由此流向四方

徽饶古道是古徽道的其中一段,均用长约4尺的青石板铺砌而成的,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尚未完全开发。古道曲径绵绵,从空中鸟瞰,古道中的地域宛如一个太极图,昌江与新安江近似尤如中间那一条曲线,盘山而居犹如飘带,沿途山势险峻,峭壁林立,怪石嵯峨,高峰巨岩,南北夹峙,自然风光秀丽,景观淳朴自然。有很多爱好户外穿越的初级驴友,此道通常是他们的首选之地。

奇峰、怪石、栈道、古树、茶亭、廊桥……行走在古道上,就像行走在历史的风尘里,自然的深邃中。在青山里,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棵名树古树,一支牵缠古藤,一段残壁断碣,一眼水泉深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文 若愚)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