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何死在叛徒之手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何死在叛徒之手

陈玉成是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原名陈丕成,天王洪秀全为嘉奖他忠勇善战,赐名玉成。他是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出身贫农。幼时父母双亡,依靠叔父生活。1851年,十五岁的陈玉成随叔父陈承熔参加了金田起义。他在童子军中表现极为出色,苦练一身好枪法。不久便当上了童子军的首领。

1856年9月“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首义诸王或死或走,军威低落,国事顿威。太平天国面临艰难困厄的局面,朝中一时无人,天王洪秀全独具慧眼,大胆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后起之秀。尤其陈玉成以弱冠之年,被封为英王,领军征战,驰骋于大江南北,屡败清军,令清军闻风丧胆。一时间,英王威名如晴天霹雳,声震遐迩,也令他和石达开齐名。被誉为太平军中两员“勇猛王爵”。可惜不数年,既遭太平天国内部奸人暗算,俘解至清营。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五月初八,在河南延津县慷慨就义,年仅26岁。那么英王陈玉成是遭内部奸人何人所害呢?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何死在叛徒之手

这个人就是太平天国的奏王苗沛霖,曾三次反清,两次变节,反复无常。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武家集人,生于清嘉庆年间。他家境贫寒,世代为农。太平天国时期,他打着办团练的幌子,两年内把自己的苗家军发展成拥众十几万的地方势力。羽翼丰满后,苗沛霖不再满足于团练练总的权势,学起了同乡朱元璋。1861年2月,他与太平军,捻军联合进攻寿州,初举抗清大旗。但是他马上感到难以抵御清军,于是赶紧投降。因安徽巡抚翁同书上奏开脱,朝廷仅将其交部议处,责令"带团立功",并没有深究他叛降捻军的罪责。次年1月,他再次联合太平军,捻军进攻颍州府(安徽阜阳)。3月,清军云集颍州,苗沛霖见义军势单难敌,再次倒戈降清,联合清军大败天捻联军于颍州,并将张乐行围于颍上。张乐行拼死突围退走雉河集(今安徽省涡阳县城)。张乐行被围而又走,让清廷大为恼火,指责苗沛霖剿灭不力,暗中通敌。为平息清廷不满,苗沛霖把主意打在陈玉成身上。当时,陈玉成在安庆失陷后,退守庐州。陈玉成打算分兵扫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归一统”。但这时他的处境十分困难,外有敌军多隆阿部进逼,内有天王洪秀全的革职处分。1862年5月,多隆阿围攻庐州,陈玉成决定弃城北走,同远征的西北军会合。正在此时,苗沛霖遣心腹部将扮成乞丐前往庐州,将苗沛霖的亲笔密信藏在打通的竹竿内。信中苗沛霖对陈玉成极尽恭维之辞,并信誓旦旦地承诺,英王如能到寿州,他将组织四旗人马,120万之众,配合英王夺取汴京。陈玉成虽知苗沛霖已经倒戈,反向而为之,竟把希望寄托于苗的反复无常之上,希望自己能让他重新回头。突围后,陈玉成拒绝部将忠告,执意率部北上,与苗沛霖会合。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何死在叛徒之手

陈玉成一到寿州,苗沛霖派侄儿苗景开打开城门“迎接”,其实寿州城内早已经预先埋下了伏兵。陈玉成和他的随从二十余人进城之后,苗景开令将吊桥拉起,紧闭城门,把大队太平军阻于城外。陈玉成一看中计,准备冲出城外时,城内伏兵四起,英雄盖世的陈玉成和随从不敌敌军人多势众,最终被俘。城外的太平军也全部受包围而缴械。由于陈玉成不听人劝,过分相信苗沛霖,导致陈玉成,及导王陈仕荣,从王陈德漋,天义陈聚成,陈安成,梁显新等太平军重要将领就被苗沛霖捕获。苗沛霖不敢露面,叫苗景开劝英王陈玉成投降。英王怒骂苗沛霖:"尔权真是无赖小人!墙头一根草,风吹两面倒;龙胜帮龙,虎胜帮虎,将来连一贼名也落不着。"5月21日,苗沛霖把英王陈玉成解送颍州,交给清王朝“督办皖豫剿匪事宜”的钦差大臣胜保营中,胜保想以荣华富贵来诱降,陈玉成喝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1862年6月4日,年仅26岁的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河南延津慷慨就义。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为何死在叛徒之手

洪仁轩曾说过:“如英王不死,天京之围必大不同,因为若彼能在江北活动,令我等常得交通之利,便可获得仙女庙及其附近诸地之源源接济也。英王一去,军事军威同时坠落,全部瓦解,因此清军便容易战胜。”这个评论说明英王陈玉成坚持江北基地战略的重要性,他的牺牲,无疑给太平天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