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原标题: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今存有窟龛2345个。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奉先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便是这里高达17.14米的最大佛像了。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双耳长且略向下垂,露出祥和的笑意。衣纹简朴无华,安详自在,令人敬而不惧。

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 672年 ),也许这是唐高宗为给武则天献礼而专门开凿的。时为昭仪,为卢舍那大佛的开凿,48岁的武则天一人就捐钱两万贯,这里不能说唐高宗和武则天之间没有达成一种默契。佛像一凿就是3年9个月,直到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才告完工。 这座高高的卢舍那大佛就是则天皇后的形象与仪表及容姿,大佛的头部就是武则天48岁时容貌的再现,大有母仪天下的威严与风度。可是,则天皇后却是在卢舍那大佛这座则天皇后报身像建成后近十年(公元684年)才临朝称制国。在这期间,则天皇后在弘道元年(公元684年)废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又废睿宗,亲理朝政,改元光宅。到公元690年,则天皇后直接自称圣神皇帝,国号为周。改元天授。此时的武则天除唐高祖(李渊)外,已经历了大唐四帝,成为封建社会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以千古一女帝的气魄、睿智、才华和坚毅,纳谏用贤,协助高宗,扶助中宗、睿宗和亲自治理国家50年。是武周皇帝开创了殿试的先河,亲自考试贡士;是武周皇帝允许九品小官和百姓自行荐举;是武周皇帝改官制,规定五品官可升入士流;是武周皇帝减赋税、轻徭役;是武周皇帝督修了《 姓氏录 》。这些都是大唐国度开明、开放,公平、公正,社会稳定繁荣向上的延续和体现。直到武周皇帝死后近50年唐玄宗(李隆基)后期,才出现了安史之乱,大唐盛世的光环才略显暗淡。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与唐朝不同,北魏时期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龙门石窟还有古阳洞、莲花洞、万佛洞、药方洞等等,其中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头部是武则天48岁时的容貌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