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不是第一人称 竟然是兵器
“我”字在现在是第一人称的表达,在古代竟然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藏于陕西扶风博物馆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筢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是一种短兵器,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那尖尖的三角刺砍将下来时,一般的皮甲胄都是难以保全的。
在古代“我”是兵器的时候,人们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朕”、“寡人”、“不才”、“不佞”、“小人”、“贱民”以及“余”、“吾”等等,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余”“吾”二字。那时候“朕”、“寡人”都不是皇帝的专用词,《尔雅·释诂》中解释说:“朕,身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朕”只能是天子自称。至于“寡人”,更是大众用词,《诗经·邶风》中就有“先君之恩,以勖寡人”等等,“寡人”到了唐代,才成了皇帝的专称。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用,最早见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当时的“我”作为代词用,指的是“我们”。“我”是怎样由兵器转为人称代词的呢?原来“我”是会意字,它从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斗志,所谓枕戈待旦,大丈夫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因此武士们常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归属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从那时沿用至今,再也没有变动过“我”的意思。
文章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
-
2012年,湖南青年邓锦杰为救4名落水者牺牲,被救者:关我什么事
-
他曾是红军正团级干部,受伤后成为农民,建国后被任命为副区长!
-
鲜为人知的民族英雄:曾策划进攻日本本土计划周密可行性高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21日—10月22日
-
解放军步兵连攻打无名高地,一次恶战牺牲两名一级战斗英雄
-
为什么说从古人喝的酒里就能看出一个人的身份?
-
美国水门事件始末 1974年白宫水门事件全过程
-
李零:现在大家比以前更喜欢炫耀出身
-
一物一故事丨怀柔四中耿智博:白瓷陆羽像
-
西周最高爵位诸侯国有八个,为何都没有成为春秋大国?
-
比夏朝更早的朝代 唐尧虞舜时期统称为虞朝
-
何亦凡朱月仁:武周大足元年西州高昌縣籍拾遺復原研究
-
程万军:胡惟庸令中国士大夫集体蒙羞
-
李白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他有不工作,那他靠什么维持生计呢?
-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讲述:晚上去伺候妃子,鞋里最好藏一样东西
-
史料|1942-1945:“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在重庆
-
詹才芳,一位低调的开国将军,看了他身边的人就知道他有多牛!
-
雨花台:英雄已逝,精神千古!
-
甄嬛传:谁能想到荣宠一生的胧月,最后会如此结局,是慧极必伤吗
-
没买到故宫门票?你可以先看看紫禁城的规划和布局
-
对越作战时他将自己受伤手臂割断现成唯一用左手敬礼的现役将军
-
崇祯帝其实并没有那么差,他面对的难题即使开国皇帝都解决不了
-
炎帝临魁与姜承
-
叶公好龙的故事 叶公好龙的寓意是什么
-
追寻果洛和平解放的那些往事
-
西施怎么死的?千古美人西施为何被沉江底之谜
-
进士、举人、秀才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学历?我这样划分对不对?
-
陈树湘:革命的烈火岂能扑灭
-
鳌拜怎么死的 因掌控权利导致康熙帝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