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要把女孩儿称为“丫头”
在古代小说中常看到把女孩儿喊为“丫头”,如《红楼梦‧第十五回》有:“忽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丢了纺车一径去了。”其实现在中国人还沿用这种称呼。但为什么要把女孩儿称为“丫头”呢?
古代“丫头”一词,最初并非用来代称女孩,而是专指幼童头梳丫髻的发式。如唐朝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郎簪翠翘。”又宋朝杨万里《入建平界》诗:“溧水南头接建平,丫头儿子便勤耕。”古代不只是女孩儿梳双髻发式,男孩儿也都将头发编扎成两束,盘在头顶左右两侧,因形状类似兽的两只角,故称为“总角”,后来被用来代指未成年男女。如《诗经‧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古代女孩子在束发插簪举行“笄礼”后,便将头发留长。女孩们会在头上梳起左右对称的两个发髻,这双髻就像个“丫”字形,也因此就把“丫头”代称为女孩了。如唐朝刘禹锡的《寄赠小樊诗》:“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意思是脸上有许多装饰的十三、四岁女孩儿,迎着春风姿态柔美婉约的对着人。
“丫头”不只代指女孩子。古代的婢女常常梳着丫形发髻,故婢女又被称为“丫头”,据考证早在宋朝就有这种叫法了。如宋朝王洋《弋阳道中题丫头岩》诗中自注曰∶“吴楚之人谓婢子?丫头。”又《水浒传‧第四五回》:“迎儿这个丫头,已自做一路了。”另《红楼梦‧第四回》:“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
另外,婢女也可以叫“丫鬟”,因为梳双髻叫“丫头”,而髻是实心的;鬟则是把头发绾成环形中空的发髻,所以叫“丫鬟”或作“丫环”、“鸦鬟”了。如《红楼梦‧第三回》:“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又《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环都有。”另南唐成彦雄《夕诗》:“雕笼鹦鹉将栖宿,不许鸦鬟转辘轳。”
其实“丫头”还可以是父母对女儿,或是长者对晚辈女孩亲切的称呼。如《红楼梦‧七十一回》:“贾母∶‘这才是凤丫头知礼处。难道我的生日,由着奴才们把一族中的主子都得罪了,也不管罢?’”在《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方才为这一个毛丫头的事,商议了半天,正经勾当,我的烟还没吃好。”这里毛丫头的意思是小女孩,但却含有些许轻蔑称呼的意味。另外,在古代只要是未出嫁的女子,就算是老年都还可以在头上梳双髻,让别人一看就知道。
相关文章
-
【邓氏敬老】邓氏百岁祠2021年九月九重阳节敬老活动隆重举行
-
泸定桥40吨,十三条铁链连接12164个铁环,古代是如何架起来的?
-
《斛珠夫人》海市为什么叫斛珠夫人?电视剧《斛珠夫人》结局会改吗?
-
中国汉地佛教史上的四次法难,四位有为皇帝为何要执意打击佛教?
-
死囚死前都必吃断头饭,却又在碗里放一块生肉,原因和奈何桥有关
-
他是粟裕的参谋长,革命资历非常老,名气却不大
-
曹冲是怎么死的?曹丕是最有可能杀害曹冲的人
-
从革命烈士家书中感悟初心使命
-
学闻 | “祭天与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
-
这个国家领土近印度三倍,人口超过2亿,但存在感却超低
-
《前行者》谁是卧底?唐贤平最后被策反了吗?
-
战功赫赫的开国上将被儿子拖了后腿,让主席彻查高干子弟
-
国民党历任主席赶场火力集中“台中以北”
-
我市七处历史文化遗址入选《河南黄河文化地标》
-
古诗词共赏 《观棋》
-
如何评价魏忠贤 魏忠贤掌权时大有光复辽东之势?
-
三国三位英年早逝的统帅个个令人叹息
-
包拯故后,展昭,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去哪里了?结局是什么?
-
成吉思汗被梦惊醒,第二天:把身边的妃子赐给了门外的保卫
-
经学大师郑玄与古籍档案整理
-
甄嬛传端妃齐月宾后宫之争
-
揭秘:蒋介石人生最后的四次公开露面是在什么场合
-
古代为防范假太监,统治者就对女性“痛下杀手”,行径令人发指
-
古代皇帝请客趣闻:西汉大臣要跪趴在地上吃
-
霍去病一生的简介:西汉名将(24岁病逝)
-
三国谋士系列之一五六:贾诩仅寥寥数语,为何能了却曹操的心事
-
古代人不爱吃猪肉但为何字里都有猪
-
古代的十大豪宅,你去过几个?如今都还存在
-
党史上的今天丨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