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为什么要抱着一块木板上朝?原来除了会议记录,还有这些用处
许多朋友在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时,都会把眼光放在封建社会特有的宫廷上。古代的许多大臣都需要上早朝,而我们能从很多古装剧以及历史典籍中看到,古代的大臣上朝,怀里都要抱着个木板,这是为什么呢?
木板的名字叫“笏”,毕竟在许多电视剧中并没有细致的对笏的描写,所以有不少人将笏看成了卷轴、书卷一类的东西。但笏的历史比书卷的出现要早很多,早在夏朝时,笏就已经在史书中有了记载,最开始的笏就是用于记录事件的。
而到了后来,早朝被先民所发明出来。最开始的早朝并非用于君臣之间议事,而是为了遵循周礼中的礼仪制度。《周礼》规定,大臣每天早上都应到帝王那里去问安,以表达对君主的尊敬,和尽到该尽的礼节。直到后来,由于社会形态的演变、社会阶级的划分,以及统一国家的产生,中原王朝逐渐将原本的早朝利用了起来,用于朝政议政。
而在议政时,皇帝通常会交代一些比较重要的事项,这就像我们今天公司开会时、老板交代工作一样。大臣是需要把皇帝的这些话记下来的。当时没有造纸术和纸张一说,于是本来用于记录的笏板就派上了用场。
最早的笏板是用木板所制的,但是到了后来,象牙制品传入中原地区,再加上玉器的开发与成熟,以象牙和玉为材料的笏板也逐渐出现在朝廷上,这样更能彰显持笏人身份的权贵。笏板在中原王朝流传了很久,基本可以从夏一直算到明清,但是到了后来,由于笔和纸的发明,记笔记远不比纸张方便的笏板就逐渐失去了记录的功用。
到了明清,笏板更多的则是装饰以及礼节功用居多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后期所使用的笏板,依旧延续了最初周朝的规制,笏的长度要有二尺六寸,宽不少于三寸。但这些属于古代的度量衡,如今出土的古文物笏板里,笏板的长度还是比较中庸的。笏板并没有记载中的那么长,一人躬身持笏板,笏板上端顶多可以挡到脸。
古代官员的笏板到了后来,就成为了朝廷礼仪的一种象征,即便大臣们不再以笏板记事,笏板还是上早朝时必要的持有物。富贵人家为了彰显自己的不凡,通常还会携带不止一块笏板。笏板的礼仪性作用最主要在于遮挡,这和古代的屏风和影壁的作用有所相似,笏板的存在给官员和皇帝的视线留下了缓冲空间,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些不礼貌的直视有了中间的落脚点,从而起到恭敬礼仪、促进交流等作用。
相关文章
-
程万军:首辅非宰相,明朝内阁大学士很悲催
-
红旗漫卷,决战津门|《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邀您走近中国画《天津解放——会师金汤桥》……
-
张良是怎么从一个刺杀计划都弄不好的人,成为一代军师的
-
穿越到清末,玩转古代,还给古代人吃榴莲,原来古人是这种反应
-
成成吉思汗三道著名的遗嘱:颠覆后世中国千年格局
-
党史上的今天·3月19日
-
毛泽东的八个春节
-
法西斯是什么意思?法西斯是怎么来的(古罗马死刑刑具)
-
为了皇室的教育而设立,南北朝侍从讲读制度对人员有何要求?
-
唐伯虎点秋香:被误传几百年的中国历史第一绯闻
-
朔风凛冽,冬月已至
-
为什么有些朝代永远也上不了电视?
-
宋高宗赵构生母失节之谜:遭金人掳掠给盖天大王为妾后生子
-
盘点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十大暴君列表
-
刘备打仗的一个习惯,士兵为此拼命,但关羽效仿之后却是战败被杀
-
淮海战役:决定国民党失败的五个生死瞬间!
-
达芬奇厉害还是特斯拉厉害?堪称世间罕见的两大奇才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是如何反映府兵制的演变的?
-
1955年授衔时,此人并不在授衔举荐名单上,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
被誉为运河界的天花板,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历经千年依旧繁华
-
历史上的包拯有几个老婆?原配是谁为何没走到最后
-
军史档案——孟良崮战役
-
诸葛亮司马懿几番较量 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
貂蝉为什么在关羽墓?貂蝉是怎么死的(有五个版本)
-
飞鸽传书PK八百里加急,哪个快?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
【百个瞬间说百年】1966,县委书记的榜样
-
揭秘|英国BBC:中国皇帝15天要睡121人,最多时9人一晚
-
提塔利克鱼是人类祖先?鱼类及两栖类间的物种(已灭绝)
-
十位历史名人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