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数码科技 > \

最牛钉子户,腾讯微博,终于胜利“拆迁”

原标题:最牛钉子户,腾讯微博,终于胜利“拆迁”

腾讯微博网站9月4日发布公告称,将于2020年9月28日23时59分停止服务和运营,届时将无法登陆。

作为一个时代的“回忆”,曾经无比辉煌的腾讯微博,真的失败了吗?

答案,其实是否定的。

它完成了钉子户的使命。

最牛钉子户,腾讯微博,终于胜利“拆迁”

在书乐2015年出版的《《越界:互联网+时代必先搞懂的大败局》一书中,有过详细的描述,现摘录如下

在马化腾语录中,多次谈到了他内心中“随时可能被颠覆”的危机感。

恰恰是这种危机感的驱使下,让他在2010年底发起了至今仍然让他后悔的对咄咄逼人的老对手的反击——虽然现在他认为作为一家处于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本来应该做得更好。

但对于3Q大战,腾讯并不后悔。

笔者有幸作为专家被邀请参加了其中一场“诊断”,在讨论中,几乎每个专家都发出了同样一个疑惑:处处进击的腾讯,能不能给其他的互联网企业留口吃的。当时与会的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宵光、汤道生二人,给出的答案是:面对有前景的领域,腾讯不可能不进入。

这是在商言商的标准口吻,而腾讯也是如此去践行的,标准的“家门口的野蛮人”。

只是它的入侵并不是每一次都大获成功。而这也是腾讯克服危机感过程中的一个悖论:想要占领更广域的土地来确保核心地带的安全,但边界却永远是一个不稳定的存在。

最牛钉子户,腾讯微博,终于胜利“拆迁”

最牛钉子户来了

一个鲜明的证据就是,过亿的IM在2010年的互联网中,并不是什么大热话题。

业界看来,QQ过亿就是迟早的事。

当年度最大的新闻在于另一款社交产品微博之上。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而在不少人的眼中,这种时髦的社交媒体将是成为腾讯QQ的江湖地位的最大变量。2010年初,微博主“后宫优雅”的炫富举动和“凡客体”的流行,似乎加大了这种变量的存在。

有危机感的腾讯很快推出了自己的微博产品,4月1日小规模内测,5月1日开放用户邀请测试,很快,腾讯微博作为一款防御性产品,和新浪微博进入了分庭抗礼阶段。

甚至于基于两个公司在整体定位上的不同,还呈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与新浪微博走名人大V的议事堂路线不同,依靠QQ强大的人脉圈,腾讯微博走的是草根路线。

以至于有人揶揄两者的差别道:国事纵横看新浪,风月无边在腾讯。

最牛钉子户,腾讯微博,终于胜利“拆迁”

但令人唏嘘不已的是,2014年7月23日,腾讯微博事业部解散,运营团队将与腾讯新闻团队进行整合,意图着力发展微视。

虽然腾讯一直在强调,腾讯微博并没有“死掉”,只是在重新进行战略布局。

但曾经风光无限的腾讯微博已经完成了它的战略使命。

它仍然会存在,作为微信的一个战略延伸,负责继续在微博地盘上插一根钉子,防止新浪一家独大。

就如它在之前4年中,成功的卡位新浪微博,为保证腾讯在社交网络上的底盘和给微信创造出发展空间和生长时间那样。(补充,直至2020年,钉子户的使命完成)。

最牛钉子户,腾讯微博,终于胜利“拆迁”

没有腾讯微博,哪会有微信

当然,没有任何人能够实现预料到微信的崛起,毕竟这个小弟弟的诞生是在2011年1月。

腾讯微博在最初的使命,自然除了卡位,也有争雄的意味。

但当微信异军突起之时,全新的社交媒介让微博的活跃度大不如前,也同时在另一个层面上为腾讯的帝国核心地带,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城墙”,帝国的疆域也开始发生了位移,此刻,微博的战略重心必将随之改变。

但不变的是腾讯的战略模式,用不断扩张的产品线,形成围绕在腾讯帝国核心即社交网络周围的全新疆域,而用来换取核心地带的平静的代价,就是腾讯在入侵领域上,同该领域原有势力的激烈战斗。

最牛钉子户,腾讯微博,终于胜利“拆迁”

3Q大战,其实就是这种矛盾的一次激烈爆发。

这其实也是腾讯的互联网思维,牢牢保持住自己的社交优势,用扩张来形成一个有效地战略纵深,从而提高颠覆的难度。

当然,其中的诀窍就在于,把战火烧到别人的地盘上,让其自顾不暇就好了,也就无精力来做大做强或做足以威胁腾讯的颠覆式创新。

最牛钉子户,腾讯微博,终于胜利“拆迁”

腾讯不是抄袭者

但平心而论,微博项目,腾讯并不是一个模仿者,反之,它其实是一个先驱。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早在2007年8月13日,腾讯就悄然测试了一个名为“滔滔”的产品。

按照腾讯官方的介绍:滔滔是一个迷你、即时博客,适合厌倦了长篇大论的你。在这里,你可以:随时随地唠叨两句,随时随地分享心情,随时随地关注好友,在滔滔上唠叨的人,我们称其为叨客。

最牛钉子户,腾讯微博,终于胜利“拆迁”

很显然,这就是标准定义的微博,而当时,Twitter也不过才问世一年的光景。

和时下的微博产品所不同的是,滔滔除了有专门的页面来提供分享和转发外,还和QQ直接绑定,用户可以不用登陆网站,而是在QQ上添加一个“叨客机器人”的系统好友,然后便可以直接通过对话框发布微博。

而且用户关注的其他叨客有新“唠叨”时,“叨客机器人”也可自动发消息过来。

从便捷的角度或界面友好上来看,滔滔都显然要比最初的腾讯微博要高端,而且许多功能更于QQ联系极为紧密。

然而,具有颠覆性创新特征的它并没有获得成功,相反的,在2010年10月1日,腾讯一纸公告宣布,滔滔业务和QQ空间说说整合。

被同一公司的竞品所替代,并最终让出空间,是腾讯内部许多同质化产品的宿命。而滔滔的失败,却不仅仅如此。

作为腾讯拓宽边疆的一步棋,滔滔走在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同行前面,但它的失败却波澜不惊,原因很简单,用户太少。

当笔者在2008年加入叨客行列之时,系统显示为第七千余名,而直到其结束使命,笔者发布的“唠叨”没有人关注,更没有任何转发,完全成为了一个沉默的应用。

这一节奏,显然与2009年开始,国内微博领域的狂飙突进极不相衬,而滔滔的败局,其实也为腾讯微博的落寞埋下了伏笔。

关键的核心在于,微博和腾讯的内在特征是有冲突的。

最牛钉子户,腾讯微博,终于胜利“拆迁”

微博,鹅厂做不好

微博作为一种社交产品,它本身的属性并没有脱离博客这种自媒体形态的基本范畴,Twitter和新浪微博都很鲜明的印证了一个道理,即微博是一个舆论场,且是作为意见领袖的领地。

和博客一样,微博上也是少数拥有话语权的大V们的演讲地,广场上可以有很多人,但角色只是听众,唯一的区别是较之博客时代的沉默的大多数,现在听众可以更加方便的通过转发和评论“说小话”了。新

浪走微博之路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本身一直都带有强烈的媒体特征,无论是其作为门户网站,还是作为博客平台。

而腾讯所依仗的QQ,则是一个普通人之间的熟人圈子,平等的进行交流,也因此,腾讯的微博形态表面上借助QQ好友,可以快速聚集人气,但这种广场广播的方式,却并不适用于绝大多数普通人。他们要说的话、看到的东西、经历的生活点滴,也并不太想公诸于众,而至多只是在有限的朋友圈内分享。

何况,公众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也没有太多的关心。

显然,技术上的创新、理念上的快人一步,都很难让滔滔作为最初的微博产品获得足够的关注,它最终成为空间说说的命运。

其实也就说明了腾讯系微博的命运所在,只是PC版的朋友圈动态而已。而后来微信的成功,则从反方向做出了新的证明。

一言以蔽之,腾讯越界了,失去了强大腾讯社交网络保护的产品,又带有腾讯社交特色而变得有点四不像的创新举动,其失败的可能性实在太大。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