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父不进子房”,下半句更值得深思、可惜十人九不知
提起礼仪这件事,想必古人更有发言权,我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因此那时候的人们对于各种礼数也是十分讲究的。什么男女有别呀,君臣之间的礼仪呀,或者是与长辈之间交往的礼数,都有不同的细节划分。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聊一聊古人们的那些礼数。事实上,与其称之为礼数,倒不如称之为人们的生活观念。
古人们有句话说得好:“父不入子房”,也许这句话对于大家来说显得有点陌生,但是从字面意思上看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讲的就是做父亲的,不要轻易的进入孩子的房间。
古代是一个十分保守的历史阶段,那时候的家长们就已经萌生出了尊重子女隐私的观念,毕竟每个人都有各自心里的小想法,或者是不想被他人知道的小秘密,家长们也不想破坏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因此那时候的古人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上,十分注意方式方法。这既是尊重子女的体现,同时也是父母自身修养的外在表现。
殊不知这句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官不入民宅”。同样是从表面的意思上看,这句话指的就是做官的人不要轻易的进入老百姓的住宅。而这背后的哲理却引人深思,它究竟又有哪些深意呢?小编在这里就不和大家卖关子了。
喜欢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做官的人就好比是船,而老百姓就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简单点说的话就是,老百姓对于做官的人来说起着基础的根基作用,因此那时候做官的人如果能够深得民心的话,那么他的仕途也必定是一路顺畅的。
那时候的统治者,为了能够收得老百姓的民心,通常都会采用仁政的做法,时时刻刻的惦念着老百姓的自身利益,或者实行一些利民政策。甚至那时候的统治者还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倘若自己真的有一天步入了老百姓的家中,这样该会给老百姓带来多么大的困扰与麻烦呀!因此那时候的统治者是绝对不会轻易的去老百姓家中的。
除此之外,我国的古代是十分讲究等级制度的,官民之间永远都有一道过不去的鸿沟,倘若做官的人真的有一天进入了老百姓的家中,首先会令老百姓产生不自在的感觉,除此之外也会使老百姓觉得自己是不是做了某些错事,才会引来当官人的围堵?
不过老百姓的想法也是合理的,毕竟自己生活的好好的,平白无故的为什么会有官员来造访呢?因此久而久之,官员们也理解了老百姓的心思,便不再轻易的去老百姓家中。说起老百姓与官员之间的关系,那可有的聊了。毕竟那时候的朝廷都是戒备森严的,老百姓也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本事进入朝廷。
虽然说后来实行了科举制度,但是寒门子弟进入朝廷依旧是少数,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也是尝遍了生活的辛酸。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既要担心自己的庄稼,同时也有担心有官兵来自家找事,因此想要打破官民之间的隔阂,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事实上,不只是在古代,就哪怕是在如今高度发展的现代,也会有一大批老百姓见到官员就四处躲,因为在他们的心里会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就算是到了面对面的不得已情况,老百姓大多都会表现出点头哈腰的样子,因此官民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不平衡的。
现在看古人总结出的这句俗语,的确是一针见血啊!官不住民宅的说法依旧具有现实意义,怎么样?你是否认同古人说的这句话呢?
相关文章
-
向警予:为妇女解放奋斗一生
-
中国古代导致人口大减的14次人口屠杀 我们生对了时候
-
封神:阐教阵营出现的五个叛徒,三个应誓、一个阵亡、一个成佛
-
揭秘70年代中国为与苏联争夺越南内幕
-
屡战屡败!世界近代史上十个战争常败国排名!
-
周期率·窑洞对·自我革命
-
揭秘:同样是烈士遗骨,为什么有的盖国旗,有的盖军旗?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杨石魂:坚贞不屈中华魂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英雄皇帝的传奇故事
-
吐蕃非常强大,曾让唐朝头疼不已,为何在宋元之后没有声音了?
-
这个皇帝大字不识,又出生少数民族,却堪称明君,他是谁?
-
历史上,为何不准超50岁的妃子侍寝?并非人老珠黄,而是另有原因
-
他是黄埔六期生,曾和刘亚楼一个级别,去世十八年后家人才知情
-
孙庆伟:启、益之争与禅让的实质
-
毛泽东第一篇被介绍到国外的文章
-
李白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做人做事有问题?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何昆:奋战不顾身忠党爱人民
-
李治有多迷恋武则天 一往情深(武则天勾引在前)
-
史上一个强大的民族,多次援助汉朝打匈奴,后来却神秘消失
-
千年回望王安石
-
曾国藩的四句话遗嘱何以传世百年 发扬儒家教育思想
-
面对比人还高的长枪,古代步兵究竟怎样使用,才能快速击退敌人?
-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真正结局:回到薛家(金簪雪里埋)
-
大白读史|君子勿要拍人马屁
-
历代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汉朝人为何将五月初五视作“恶日”?
-
新史学荐书088|《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
高平农商银行:“特殊时期”农商人的战“疫”担当
-
古代流行表兄妹成婚,为何生出孩子大多正常?原因耐人寻味
-
古代人不爱吃猪肉但为何字里都有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