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母亲河的记忆:辉煌青弋江

原标题:母亲河的记忆:辉煌青弋江

郎文卿

第972期

青弋江,像一条光彩夺目的彩带穿过泾县流入长江,她用甘甜不竭的乳汁滋润着一代代泾川大地的儿女,妆点着三百里秀美的山川,见证了神奇大地的变迁。

从古至今,不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官宦仕绅,不论是商贾宾客,还是平民百姓,都对狮象把门、双塔掩映的秀美泾川赞不绝口!诗词、歌赋、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更是传唱着青弋江的辉煌与荣耀。

母亲河的记忆:辉煌青弋江

东汉时期,楚王刘英(汉光武帝刘秀庶出之子)被贬泾县,翌年刘英自杀,朝廷下诏以诸侯礼葬于泾县青弋江畔的水西。刘英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族奉佛之人,泾县作为刘英的流放地和逝世地,是中国佛教最早的传入地之一。

东晋时期,刘裕取代晋室称帝后,刘程之弃官不做,不用原名,号称晋之“遗民”,在西上庐山之前,曾在泾县水西隐居,并效法东汉严光,登台垂钓以明志。

唐朝,唐宣宗李忱为太子时,曾在青弋江畔的水西宝胜禅寺潜居,曾拜黄檗禅师为师,留下了《题泾县水西寺》诗“大殿连云接赏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和“太子泉”的传说。宣州刺史裴休在水西从黄檗禅师受法且修养颇深,整理集编了《传心法要》和《宛陵录》。诗人李白,唐天宝年间因泾县仕绅汪伦之邀,来到桃花潭观光,离别时留下千古绝句《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牧,在任宣歙观察团练判官期间,也数次沿青弋江游历泾县,留下了《题水西寺》《游水西寺》等诗作。

母亲河的记忆:辉煌青弋江

明朝,由南畿督学御史黄洪毗、宁国知府刘起宗、泾县知县邱时庸等在青弋江畔创建了水西书院,由王阳明得意门生王畿、邹守益、钱德洪等掌教阳明“心学”,宣城诸生戚兖、贡安国、梅守德、沈宠等跟随学习。水西讲会每年举行两次,听讲者常在三百余人,以至僧舍容纳不下。水西书院是明代中叶王阳明“心学”的讲学重镇,影响力堪比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

唐代以来,代代泾川人吸吮着青弋江带来的营养和智慧,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创造出了宣纸、宣笔、后山剪刀、花砖、宣纸制品、琴鱼干、正兴隆酱菜等诸多世界级和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进驻青弋江畔的云岭,在章渡设立了总兵站。新四军在青弋江两岸与泾县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青弋江见证了周恩来来云岭、叶挺桥、汀潭保卫战、皖南事变、洪林打游击、打不死的刘奎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留下了“铁军精神”等宝贵财富。1949年4月24日,华东军区沿江支队在副支队长李友白的率领下,飞渡青弋江,直取泾县城,国民党守军仓惶逃窜,泾县结束了多年的战乱,从此获得了新生。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青弋江畔的泾县和全国各地一样,焕发了青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不断向前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青弋江两岸,泾县焕发出新的生机,经济、社会各项建设日新月异向前发展。

母亲河的记忆:辉煌青弋江

新时代,泾川大地更是喜事连连。2015年6月28日,泾县迎来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当京福高铁列车驶过母亲河青弋江,缓缓进入高铁站时,一大早就守候在这里的人们,载歌戴舞,锣鼓声、爆竹声震天动地,兴高采烈地迎接这一大喜事盛事。高铁的通车,结束了泾县不通火车的历史,也让泾县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春风吹来百花开,泾川大地喜又来。2018年农历正月,我到出生地昌桥乡华盘村叶村村民组拜年。当我一踏上故土,村子上的人一个接一个来到我面前,争着告诉我一大喜讯:年前,我们这里来了几位陌生人,他们背着仪器,指指点点进行测量,当村子上的人问他们干什么,测量人员笑着说,国家要建一条芜湖至黄山的高速公路,需经过你们这里,乡亲们一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听乡亲们一说,我的心激动不己,拍着双手高呼。4月7日上午10时,芜(湖)、宣(城)、黄(山)高速公路泾县段开工仪式,在我家乡华盘村4标段雾岭头(又叫雾山尖)隧道洞口处举行了开工仪式。

母亲河的记忆:辉煌青弋江

芜黄高速公路泾县段的开建,是泾县交通建设大会战的又一重大成果。它将很快与京福高铁一样越过青弋江,驶向黄山。此两条巨龙建成,将对革命老区泾县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事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更加快速有力地推动泾县致富和文化旅游事业快速高质发展,让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泾川锦上添花。

站在青弋江边,凝望着滚滚东去的河水,细细品味着母亲河甘甜的滋味……我坚信:我的母亲河——青弋江,将会更加辉煌和荣耀!

(作者系泾县昌桥乡退休干部)

制作:童达清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