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没想被一成语“打脸”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班固
司马光历史是严谨的是不容有误的,而我们对待史学的观念更应该如此。虽然说历史里的事物早已被时光掩埋,但是后人对于时光以及历史真相探究的脚步却从来未曾停息,兴趣也从来都没有消减。
可惜的是在某段时光里曾经鲜活过的人和事物,到现在也就只剩下史书上的寥寥数笔以及几个简单的物件而已。
历史是复杂的,是难以探究的。因此,即使科技发展至今,现在的史学家对于很多的历史细节仍然存疑。
这其中也充斥着大胆的推演与想象,就譬如说今天我们说到的这个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一、世人皆赞司马光砸缸,其真假仍有待考证
相信很多人在懵懂识字之时,就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一个记录勇敢的司马光,当机立断聪明机智的小故事。
文言文里也有记载,“光持石击瓮破之”,随着近现代翻译成白话,就演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司马光,在7岁之时就勇敢的救出跳进水缸里的小伙伴的,这样的一个机智勇敢的故事。
更鲜为人知的是,司马光的光辉时刻并不仅仅停留在年幼之时,随着年纪一点点的增大,他也逐渐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学,成为了宋神宗的左右手。
甚至还在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王安石变法之事上,率领旧党群起而攻之,在政治上文学上都颇有天赋。
纵观司马光本人的经历,也不得不令人感慨,一个人优秀的品性是在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看出来的。
而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成为佳话,流传了数百年,从未有人质疑过。
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这个故事的流传度实在太广,几乎到口口相传的地步,甚至在大多数人咿呀学语之时就知道了这个故事,故而鲜少有人质疑其真假。
第二则是因为这个故事的来源也非常的可靠,乃是元朝史学家阿鲁图所记载的,其正统性,严谨性都经得过历史的考量。
但是在如今,司马光的故事似乎遭到了一些质疑,质疑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近代的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收藏大家马未都,犀利大胆提出质疑
首先就必须来说一说马未都先生何许人也,其实说起来这个名字,他的知名度在中国还是很高的。
尤其在国内收藏界领域,谁人不知京都有一位马爷?而说起马未都的家底儿,那也是异常的丰厚。
他的母亲家族世代经商,在年轻时期就能吃到巧克力这种奢侈品。
从小就在机关大院里成长的马未都,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京圈儿公子哥,那些我们提起来名垂青史的人物,对于马爷来说也不过就是一个平时散步随便遛遛弯串门的邻居而已。
小时候经常去叶圣陶家调皮捣蛋,风流才子高晓松也不过是他的一个发小而已。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以及个人的兴趣引领下,我们的马爷开始了自己的收藏。
究其根本,家族的资本和文化底蕴才是他搞收藏的一个最大的底气,他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投身在了古玩与收藏之上。
而且他的妻子对于他这样的爱好也是异常的支持,在众多的古玩中,马爷最爱陶瓷玉器,马爷经手过的藏品到底有多少呢?
他这一生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就是成立了自己的一座私人博物馆,同时这也是中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这个复观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马爷的骄傲,其实从马未都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做出的壮举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他对于收藏的热爱和专业。
而知名度如此之高的马爷却曾经直白地表示过,司马光在年少的时期救过人的这件事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却有待考证,很大程度上全是杜撰。
此番言论,若是出于一个小辈之口,可能也就不了了之,但是竟是出自于德高望重的马爷之口,基于他潜心研究古玩多年,他的言论也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三、拨开历史真相,事实到底何如
很多的人在第一时间听到这样的观点言论的时候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在印象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直都很真实,很权威的。
但是马未都先生却在事件的细节上提出了质疑,马爷的观点很简单,司马光在当年确实救过人,但是他所砸的物件却一定不是大水缸而是另有其物。
在故事中能够被轻易打破的大水缸,一定是陶瓷制品,这点毋庸置疑。
而让马未都先生存疑的细节则是以宋代官窑的生产力来看,在宋朝根本就没有办法生产出体积如此之大的陶瓷制品。
换言之,当时的小孩子爬进的并不是陶瓷制的缸,而是另有其物。
对于这种制造大型陶瓷制品的技术是到了明代才慢慢的形成完善,从江南地区慢慢的推广到了全国各地。
因此司马光砸缸本身就是一个谬论,针对马未都提出的观点,不少学者都表示赞同。
那如果司马光砸的不是缸,那他砸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经过充分的调查考证,现在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便是,当时小孩子爬进的东西叫做瓮,这里的缸其实就是瓮,成语“请君入瓮”中的瓮。
在唐朝,瓮一度被作为刑具,发展到了北宋之时,几乎每家每户家里都有一个瓮,平时就放在院子里,起到储存水的作用。
瓮的烧制手法比较简单,烧制难度也不高,因此在宋代出土的大多数文物里面,就早已有瓮的出现,但从未见过缸。
那为什么在文言文的翻译司马光砸缸之时并未翻译成司马光砸瓮呢?
经过学者的深入研究发现,原来在宋代有另外的一个名词叫做太平瓮,而所谓的砸缸,其实砸的就是太平缸。
结语
时光荏苒,历史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对待历史的态度这千百年来都是一样的,力求严谨,力求谨慎,方才是唯一出路。
对于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不能放松,马未都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家,其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赞叹。
相关文章
-
房玄龄简介资料:唐朝名相/政治家/史学家(最终因病去世)
-
91岁“神仙奶奶”:65岁体重超标,70岁出道做模特,变美永远不晚
-
他是第一位担任阅兵总指挥的开国上将,堪称上将中的第一人
-
河北一个破猪圈经常被盗,专家闻讯赶来,原来下面躺一开国皇帝
-
黄永胜被判刑入狱,他的妻子为何安然无恙?并且官职越当越高
-
又见野王纻器(薪火相传)
-
不起眼小庙里藏有罕见清代西游记壁画
-
刻有古老文字的金牌上,为何还有一行谁都能认识的简体汉字?
-
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座右铭:百字道尽世味与人心!
-
历史解答:1958年批判粟裕最积极的5名将帅是谁?为何这般?
-
辛弃疾未任过广德军通判
-
红花园汉墓出土花纹砖,砖上有45句“口诀”,让它成为一级国宝
-
陈赓王牌团两个月内牺牲两主官,上下同仇敌忾,七分钟破城!
-
内书堂毕业后,大明太监们的工作怎样分配?做弼马温或管理首辅
-
德国人为什么要杀犹太人?四点原因(揭秘最真实原因)
-
蒙恬被赐死时为什么不反抗:反抗过(被赵高陷害而死)
-
古代战争中,为什么不敢轻易斩杀敌军派来的“使者”
-
脱西游的秀|西游暗藏离奇穿越?孙悟空老巢惊现神秘字迹!
-
中子的发现者,詹姆斯·查德威克(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苏培盛是哪个皇帝的人 苏培盛到底是谁的太监
-
女娲是人首什么身?为什么女娲是人首蛇身(远古图腾)
-
不杀魏忠贤明朝不会灭亡? 东林党和魏忠贤是忠是奸?
-
名将吴佩孚曾大败徐树铮和张作霖,为啥在北伐军面前不堪一击?
-
中国长城到底有没有用,西方学者一针见血:长城真害惨了欧洲
-
历史趣闻:古代婚礼中新娘的嫁妆都有什么?
-
十世班禅进入毛泽东主席视野
-
历史档案解密最令人动容的十大悲壮瞬间!
-
霍去病一生的简介:西汉名将(24岁病逝)
-
嫪毐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吗:真实存在(曾发动嫪毐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