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徐显秀墓与北齐晋阳

原标题:徐显秀墓与北齐晋阳

徐显秀墓与北齐晋阳

选自《文物》2003年10期,渠传福(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继娄叡墓之后,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的出土,又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太原。

徐显秀墓壁画展示了一种新的布局结构:墓室北壁以墓主夫妇“宴饮图”为主画面,由演奏的乐队衔接到东西两壁的“出行图”;西壁以墓主人坐骑为中心;东壁以墓主夫人牛车为中心,奴婢簇拥,侍卫林立;南壁门洞上方是凌空俯冲的二神兽(方相氏),门洞两边分别有七八个执旗佩剑的仪卫,也是出行画面向甬道两壁“仪卫图”的过渡。出石门,甬道外两侧执鞭门吏肃立;再外是天井、过洞和墓道两侧96人、6马、4神兽组成的庞大仪仗队。这种浑然一体,显然经过精心设计的布局,主题明确,结构紧凑,画面对称,过渡自然,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整体氛围,再现了墓主人生前的豪华与权威。

这种讲求整体效果的大布局,改变了北朝壁画天上、人间和地下多层次画面相互独立的基本样式,使得魏晋以来的墓葬壁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学者们对西安地区唐代第二阶段大型墓葬壁画的全新布局感到困惑:它以很成熟的面貌突然出现,而不清楚其源所自。徐显秀墓壁画的出现,揭开了这个谜底12,0

娄叡墓和河北北齐湾漳大墓壁画都以刚劲的铁线勾勒造型和一丝不苟的细节描绘著称,类似于后世的工笔画法。徐显秀墓壁画则以简练的笔触准确捕捉人物的动态造型,隐然可见透视之意,似乎已谙写生之法,颇有些速写味道。墓道壁画尤其如此,在那样粗糙的墙面上,用笔有如行云流水,不起稿而一笔到位,几乎不见修改痕迹,挥洒自如。显示出画家把握造型和控制线条的深厚功力。

徐显秀墓壁画与随葬品中包含着相当多的外来文化因素。北壁侍女裙上有典型波斯萨珊风格的联珠纹圈对兽和奇花异草装饰图案,东壁侍女裙和西壁马鞍袱上有联珠纹圈菩萨形象;东壁侍女前所未见的“发型”,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印度阿旃陀佛教石窟壁画中叫牛车顶棚之上悬置一联珠纹造型的宝镜状物件,与传出自山西(太原),现藏日本Miho博物馆的浮雕石棺床围屏之牛车图像的车篷侧壁中央之物极为相似⑶,而Miho浮雕画有明确的袄教属性;墓室出土一枚镶嵌宝石的金戒指,其变形双狮指环衔拱蘑菇状台面,联珠纹戒盘镶嵌碧玺宝石,戒面阴刻异国情调的人物图案,应当出自中、酉亚甚至地中海地区,所有这些,为稍晚的隋虞弘墓精美石椁浮雕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学界基本认同,在北齐晋阳存在一个粟特画派(或画家群体),我们推测徐显秀墓壁画的创作者中,极可能有中西亚文化背景的画家。

徐显秀墓的发现,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太原地区东魏北齐考古的现状和未来,以及对于北朝和隋唐考古的重要意义。但在此短文里,只能择其要而言之。

古今中外,文化艺术总是追随和依附着政治权力。我们研究北齐的历史文化,必须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大背景中,充分估价晋阳“别都”的重要性。北魏末,高欢以其乱世雄杰的战略眼光,选晋阳为根本基地,开始苦心经营:他聚天下兵甲,剪除异己;建大丞相府,遥控朝政,所谓“霸业所在,王命是基”。东魏北齐两代,晋阳都是军事政治权力中枢,政令所出,皇帝常驻;冠盖相倾,精英荟萃。城市宏伟,宫殿壮丽;繁牛兴盛,有逾邺都。可以说,除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墓葬在邺都之外,晋阳“别都”具备了首都的一切属性。独特的中心地位,必然形成一个生活奢华的贵族阶层和傍附权贵的文化圈,以及追求华美的文化氛围。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审视太原地区的北朝考古成果,才可能更趋近于历史的真实。

太原是我国发现北齐墓葬最多的地区之一、目前出土且有明确纪年的北齐墓有:寺底村大保三年(552年)优婆塞夏侯念墓,义井村大保四年(553年)安定王世子、骡骑大将军贺拔昌墓,叶郑村天保七年(556年)直荡大都督柳子辉墓叫寺底村天保十年(559年)骡骑大将军、直斋都督窦兴洛墓坡天保卜年(559年)张肃俗墓神堂沟村皇建元年(561年)太仆少卿贺娄悦墓心,岗头村河清二年(563年)东夏州刺史刘贵墓叫,王家峰村河清三年(564年)泾州刺史狄湛墓叫寺底村天统元年(565年)冠军将军、员外常侍张海翼墓南坪头村北齐天统T年(567年)仪同T司、北尉少卿库狄业墓阻,小井峪村天统四年(568年)大将军、武功王韩祖念墓",王郭村武平元年(570年)太尉.东安干.娄叡墓"时,王家峰武平二年(571<1)太尉、武安壬徐显秀墓'叫龙堡村武平三年(572年)北肆州六州都督、仪同三司□博墓叫金胜村壁画墓四等等。再加上属于晋阳地区的榆次天保七年(556年)韩买奴墓心寿阳河清元年(562年)太尉、顺阳王库狄回洛墓问,祁县天统三年(567年)骡骑大将军、青州刺史韩裔墓等,能够确认墓主姓氏和年代的共计20余座,几乎涵盖了整个北齐时期。此外还有数十座无准确年代并无名的北齐墓。

太原北齐墓墓主有不少是高齐政权的核心人物,如位列宰辅三公者的娄叡,按照墓志是葬于娄氏旧莹,很可能其叔娄昭(司徒)和其侄娄定远(司空、临淮王)之墓亦在太原。历代地方志曾将娄叡墓误记为斛律金墓,沙沟村斛律金之曾孙隋斛律彻墓凶的发掘表明,左丞相、咸阳王斛律金及其家族墓地应该在太原。右丞相、安定王贺拔仁之墓,也由于其子贺拔昌墓的发现,基本可以认定在太原。韩祖念墓和徐显秀墓已经发掘。大司马、安德王韩轨墓,由于其父韩买奴墓在榆次被发现,基本得到证实。库狄回洛墓在寿阳。历代地方志记载晋阳周围各县还有许多东魏北齐高官墓葬:东魏太尉、录尚书事刘懿墓在忻州,北齐尚书令、晋昌王唐邕墓在祁县,太师、扶风王可朱浑元墓在榆次,太宰、章武王库狄干墓在忻州,雍州刺史左深墓在太谷,并州刺史库狄引墓在太原,彭城太妃(高欢庶妻)墓在太原,等等。而且考古发现的北齐高官墓葬,多不见于史籍。说明被记录下来的仅是少数,太原地下埋葬的东魏北齐高官应当还会有许多。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埋葬在晋阳的高官,绝大多数族属为来自漠北草原和六镇地区的鲜卑或敕勒等游牧民族。这些人在北朝后期社会动荡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已经基本汉化,并视晋阳为家乡,其子孙即以此为籍。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祖先为天水羌人的狄湛,辗转(先辈曾籍于陕西)落籍晋阳,至四世孙大唐名相狄仁杰时,狄氏已是太原世家,无人提及其羌人渊源了。晋阳自古以民族交流融合的枢纽地而著称,北朝晚期是其中最为华彩的一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太原北齐墓的主分布区在汾河西岸。近年的考古发现表明,汾河东岸的看(罕)山东麓缓坡地带是北齐晋阳(距晋阳城约15公里)的另一主葬区。徐显秀墓的发现表明,这一区域也存在最高级别的官员墓葬。此外,这一带是海拔700米以上的黄土堆积,几乎无地下水,墓葬(尤其是壁画)保存情况明显好于汾河西侧,因此对这一区域,今后的考古工作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可以期待一定还会有更精彩的发现面世。

太原北齐墓表现出相当高的文化品位。娄叡墓和徐显秀墓壁画的发现,即为晋阳汇聚着一流画家的最好证明。其他如库狄回洛墓壁画亦当高手所为;金胜村北齐壁画墓画风和手法颇类高润墓岡;韩祖念墓壁画别具一格,稚拙率真的民间意趣前所未见;□慎墓壁画虽残毁殆尽,但残存的袍和履式样明显具有褒衣博带的南朝风格;现藏日本Miho博物馆的北齐石棺画及稍后的隋虞弘石棺画则属于外来的式样,等等。这表明目前北齐墓葬壁画已知的几套“粉本”,在晋阳地区都可见到,而且还有别处所无者。可以说北齐晋阳的画家群体,涵盖了当时所有的绘画风格和流派。

娄叡墓和徐显秀墓精美的石门浮雕和石雕,晋阳古城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所,以及北齐墓志中诸多书法艺术珍品,均属北齐最好的作品之列。娄叡墓精美的瓷器,造型典雅,色泽醇和,其中一件黄绿二彩釉小盂被认为与“唐三彩”有直接的工艺技术渊源。玉门沟青釉人物狮子扁壶更是承前启后的佳作叫,以致50年代的发掘者误断为唐器。晋阳北齐陶俑种类与邺城地区基本相同,但体型稍小,面容及装饰比较细腻,而且大都经粉装彩絵,服饰鲜明,眉目清秀。将北周、北齐和唐代陶俑摆放一处,文化艺术承继关系立现。徐显秀墓和贺拔昌墓各出土一件表现北方民族辫发形象的骑马俑,他处未见。库狄业墓曾出一俑,脸上有釉滴,推测陶俑和瓷器应在同窑烧制。判断晋阳周围存在一处或多处专门制作瓷器和陶俑的窑口。以上种种,说明北齐晋阳与邺都文化相比不但毫不逊色,而且无疑是另一个高度发展中心。

徐显秀墓的镶嵌人物图案蓝宝石金戒指,富丽堂皇而充满异域风情。库狄回洛墓和韩祖念墓的佛教色彩浓厚的鎏金铜瓶,造型优雅之至,不但是对地中海文化的借鉴和改造,而且还东传日本,29JoMiho石棺画和虞弘墓石棺浮雕更是中西合璧的艺术精品。这些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物证表明,以盛唐时代为顶峰的大范围的中外交流,早在北齐已经出现并具相当规模;这种交流凸显了北齐晋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也说明在当时传统的丝绸之路被(西魏北周)阻隔时期,作为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中原据点的晋阳,其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

徐显秀墓与北齐晋阳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