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他们正年轻》:对热血青春的深情回望
回望历史,1950年距今已是甲子之后又十年有余,这个载入史册的特殊年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一代人的青春,同时也成为文艺创作的热点题材。前不久上映的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没有传说中的“龙城飞将”,都是普通的志愿军老兵,有炮手、侦察兵、军医、文艺兵、翻译等,入朝作战时才20岁不到。影片通过26位老兵的回忆将战争前线的惨烈,战士们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及他们深嵌内心的战友情拼接起来,呈现给今日之青年,今日之中国,唤起民族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影片以鲜明的影像风格回望历史,在勇士们苍老却坚定地诉说中穿越时空,讲述战火中永恒的青春故事。首先,影片伊始的空镜头呈现出浓烈的时间流逝之感。沧桑的画外音映衬着不息的川流、远飞的雁群、遒劲的老树,除了扑面而来的时间感,还有历史的宏阔与幽微。随后的黑白影像中,一趟列车开过,车顶上一位孤独的乘客如同被历史裹挟的个体,沉默而执着,好似从雪漫漫、风策策的前景中驶向历史深处。这个段落一气呵成,奠定了影片的整体基调。其次,通过声音“降噪”加强画面本身的感染力。历史本身是沉重的,如果用音乐来烘托这种沉重,似乎是最直接的方式,但这种音乐抢镜的结果势必削弱画面本身的力量。影片中,宣传员熊朝瑞坐着轮椅观看战争展览,中远景镜头形成她与照片墙恰到好处的对照,青年的和老年的,过去的和现在的,这种画内画外的双重观看强化了影像的张力。当老人开动轮椅从右侧出画时,这静默的影像便具有了明显的隐喻含义。从画面中缓缓离开的她,似乎将那段历史也带离了。再次,适当的日常景观调动了影片的现实观照意义。影片大部分还是访谈,个别日常生活段落的穿插将历史和现实联结起来,日常的表层下仍然可看到历史的印迹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悲悯之感。如独坐在客厅看电视的老兵,静止的画面里只有模糊的同期声,而影像的意义其实已经溢出画面。时过境迁的孤独感就在这画面中生长,直戳观者内心。所以,日常并不都是琐碎的,精微的日常有时反而会支撑起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
《1950他们正年轻》选择了一种质朴的方式来书写历史,这种经由受访者道出的历史细节是珍贵的,让人动容的。影片中的青春颂歌是热血铸就的,对于和平年代的观众来说,震撼而沉重。通过老兵详尽的回忆,观者也会不同程度地形构出一种极限境遇下关于生命和人性的认知与想象,一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残酷,另一方面也捕捉到了战争中的人性细节。
厚重的主题意义和鲜明的影像风格对于一部纪录电影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是全部。影片在个别细节处理方面还有一些遗憾,这对影像的质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解。影片中有大量的影像资料,但几乎都未标明来源和出处,多次出现的照片墙,有合影、有特写,也未交代,这种符号化的方式会削弱影片本身的记录效果,如果加上来源与出处,真实的力量会更加震撼。采访者少有的几次提问,使得声音参与到文本的表述中,但并没有为这种表述助力。比如问“您的这种经历是否和子女讲过?”“您平时还会想起抗美援朝吗?您会主动想吗?”“您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呀?”这些问题只看文字是没有硬伤的,但是影片中的声音和语调却给人一种“局外人”的感觉,采访者并未完全融入受访者营造的历史语境中,这会连带着观众一并出离。所以,声音的作用不可小觑,特别是在影片中突然出现的声音。
历史叙述一直是中国电影书写家国记忆的重要路径,随着社会发展和电影工业的升级,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技术加持下的影像表达,有了无限的拓展空间。然而,历史本身的厚重与丰富并不见得与技术成正比,人性在历史叙述中凸显,是极限境遇中的抉择,是本能的反应;生命的哲思在历史叙述中弥散,碰触到穿越时空、跨越民族的相通情感。镜头中的老者毫无保留地将尘封的记忆掀开,诉说耄耋之年的祈愿和战火青春的遗憾,他们的叙述或激奋或哀伤,或细微或缥缈,联结起历史的往昔与今日。历史终究是关乎人的,对于历史的影像书写,围绕人的叙述最珍贵。
对于纪录电影而言,由于其与真实的天然关联而具有了更为浓厚的历史感,“他们正年轻”是对民族历史的当代书写,是对青春的礼赞,对生命的敬畏,对战争的反思。回望历史,霜重雪寒,金笳高吹,那年他们正青春,风凛冽,心灼热。
(作者:路春艳,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
这是史上最“难看”的哪吒
-
二战爆发前,为何除了波兰周边国家都怕德国
-
《甄嬛传》从新婚之夜就已经注定,浣碧无论如何也斗不过孟静娴
-
张春桥旧居,审判时江青在法庭上大吵大闹,张春桥则始终一言不发
-
苏联最剽悍的妻子:为替丈夫报仇,倾家荡产买辆坦克去怼德国人
-
日本鬼子3种情况下穿中国衣服,一是当间谍,二是当战犯,三是?
-
[图文]二战时蒋介石靠祷告摆脱“自杀”念头
-
黑暗中世纪的“国民偶像”:拿带钉长鞭抽自己,粉丝看了痛哭流涕
-
各种刁难中国兄弟,引60万华人回国热潮,如今经济来了个大跳水
-
真子公主和佳子公主绝版照:雅子妃的两位女儿,气质美貌各有千秋
-
二战时38天沦陷,甘当德国傀儡的法国,凭什么成为联合国五常?
-
古代陪葬女子,为何双腿是打开的?专家说出真实原因:太残忍了
-
佩刀杀手:世界上最小的蚊蚋喷气式战斗机
-
苏联解体后,为何西方没有继续肢解俄罗斯?
-
埃及金字塔的142857为何被称为世界最奇特的数?是如何解释的呢?
-
最令德国人恐惧的飞行员全是姑娘:开木头飞机丢炸弹,牺牲一半
-
给孩子的爱国教育绘本,揭开尘封的往事,就是在彰显世间正义
-
吐火罗人是什么人?他们和月氏人是一种人,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
揭秘成都掏耳朵的前世今生:从“小妾”到“二奶”
-
汪精卫不忘情妇秘密返沪 戴笠命伺机下毒暗杀
-
二战德国的五个欧洲伙伴都付出代价,哪个战胜国得利最大?
-
清代时寡妇改嫁有很多风俗,有一种最离谱,晚上必须抱着大树睡觉
-
烟草简史:从典雅的烟斗到新朝的各类电子烟
-
小指头山战役:英军为让国王强娶苏格兰女王而打出以多胜少的经典
-
黄河之源头被找到,仅有碗口大小,却为何不能让任何人靠近?
-
[图文]大屠杀期间南京军民是如何反抗的?
-
1000年过去了,宋朝时爆发的那颗超新星,现在怎样了?
-
马上评|大同被点名批评,古城改造如何延续“人气”?
-
党史百年天天读·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