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清代时寡妇改嫁有很多风俗,有一种最离谱,晚上必须抱着大树睡觉

原标题:清代时寡妇改嫁有很多风俗,有一种最离谱,晚上必须抱着大树睡觉

明清时,都流行为妇女建造贞节牌坊,这其中大部分是为寡妇而建造。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一女不侍二夫,妇女被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所禁锢,只能听天由命。尤其是寡妇,在那个时代被视为了不祥之物。

清代时寡妇改嫁有很多风俗,有一种最离谱,晚上必须抱着大树睡觉

受封建伦理道德观的影响和对妇人节烈观的不断强化,宋代时就有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后来民间便有了类似“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女不嫁二夫男”、“好马不备二鞍,烈女不嫁两男”的口头禅,人们将寡妇改嫁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

清代时,这种思想更为激进,在安徽、江西一带,如果有寡妇敢于打破伦理再嫁他人,那就必须走偏门、后门或是直接从墙壁上凿个洞出去,绝对不允许走大门;而且这些改嫁的寡妇还不能在白天出嫁,须等到晚上,静悄悄地出行。人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凶祸发生。

清代时寡妇改嫁有很多风俗,有一种最离谱,晚上必须抱着大树睡觉

因为寡妇死了前夫,因此一旦再嫁就不能将前夫的灵魂带到新夫家来作祟。所以,寡妇出门时是不能坐轿子的,必须徒步走上一段路程才能上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前夫的灵魂发生错觉,误认为他的妻子是到某地去办事,当她在途中上了花轿后,前夫的灵魂再想跟去就无法找到她了。

在广西、贵州一带,寡妇根据前夫死亡的不同时期被分为了三类,即“伞下寡”、“鸳鸯寡”、“断桥寡”。

伞下寡指的是在新婚不久后死了前夫,如果这样的寡妇要再嫁,就不能梳妆打扮,一定要从后门悄悄地出去,新夫家会派人将寡妇像押解犯人一样,把她押送到新夫家。

鸳鸯寡指的是生下儿女后死了男人,这种寡妇要再嫁,就必须三更半夜跑到深山老林的小草棚中居住,躲避前夫的七七四十九天的忌日,而且在此期间不能被外人发现,通过了这一关才能去新夫家生活。

清代时寡妇改嫁有很多风俗,有一种最离谱,晚上必须抱着大树睡觉

断桥寡指的是男人出了意外而死,这种寡妇在人们的眼中最为“凶险”,因此她们若要改嫁难度很大,她们必须在野外独自呆上三个晚上,绝对不能见到外人。更离奇的是,每晚上还有抱着大树睡觉,人们认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她以后“克树”而不“克人”,从而解除对新夫的邪气。

清代河南一带,寡妇再嫁禁忌在白天操办婚事,一切礼仪都在晚上进行,而且寡妇所乘之轿没有顶,周围也没有布,有的甚至干脆坐着大椅或将桌子反过来坐。之所以晚上操办婚事为的是不让前夫因天黑找不到妻子,轿子无顶也不用布围着为的是不让前夫的灵魂躲藏进去。

清代时寡妇改嫁有很多风俗,有一种最离谱,晚上必须抱着大树睡觉

而且,寡妇上轿后路过十字路口就得停下鼓乐,更不能燃放鞭炮,要安静而快速地通过。这样做是为了迷惑前夫,让他的灵魂在十字路口迷失方向。到了新夫家后,还要端着一斗粮食,转椿树,或者是转碾道、转磨道,也是为了不让前夫的灵魂前来捣乱。

清代时民间都将寡妇认为是“不洁”之人,她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从道德上来说,官方和民间都不支持寡妇再嫁,因为这种行为和儒家思想背道而驰,是统治阶级所不愿看到的;从封建迷信上来讲,民间忌讳寡妇再嫁,因此也就设立种种所谓的禁忌来束缚她们,让寡妇的心理受到更大的损害和心理压抑。

清代时寡妇改嫁有很多风俗,有一种最离谱,晚上必须抱着大树睡觉

朝廷既然要鼓励寡妇守节,那么就不得不为这些贞洁烈女树立榜样,因此通过建造牌坊这种官方行为来鼓励寡妇守节,在旧社会,寡妇改嫁要面临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