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倪士奇和他的《两都医案》趣谈

原标题:倪士奇和他的《两都医案》趣谈

倪士奇和他的《两都医案》趣谈

《两都医案》两卷,明代倪士奇撰。因其上下卷分载的是在北京和南京的治案,分为北卷和南卷,故尔又称“南北医案”。该案刻于明亡之前。孤本现藏于浙江图书馆。

作者倪士奇,字复贞,今江苏镇江南徐人。其先祖在宋室南渡时即为京口之名医。宋元明三朝世代承传。倪士奇在《自序》中将自家的医业相继与龙门司马迁家世代执太史业相比堪。其祖父倪龙山曾遇异人传授针灸之术,其父倪小龙行医淮海也誉满当地,之后定居扬州。倪士奇兄弟3人,兄倪士英、弟倪士彦以医为业。倪士奇自幼习儒,曾游泮宫。但他在12岁时的一次偶然,竟显示出具有明医悟性的资质。当年,乃父的友人因家中有病人前来延医,倪士奇在父亲外出的情况下,居然询问病情后,断为阳明经证,设大柴胡汤以济急,病家也略通医学,取仲景书阅之契符,遂用药一剂而愈。经此事后,倪士奇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志。又特到关帝庙求卜也应合。此后以八年时间读《素问》等医经和百家秘典。其父仙逝后便转归京口行医19年。在天启元年(1621),因治好大司空王公奇的病而被推荐进京,在武英殿任秘书之职10年,于崇祯三年出京南游数处名胜之地,又在南京行医6年,之后又回老家镇江行医著书。

《两都医案》采用顺叙式的写法,病家的姓名、身份、发病和治疗过程及用方用药记载详明,案主在用方用药之前皆述之以理,诚如《南卷·韩序》所言:“辨证察脉明晰,立法灵清,不事冗杂,单刀直入,尚属可师。”但其治病,绝不止于“按脉议方,按方治病”,而是“尽翻世医之案”,却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以其有胆有识,突破习见,知机妙用,疲癃可起,夭死可苏。《两都医案》中《南案》三十一则,《北案》四十一则。包括伤寒、杂病、妇科、儿科、外科和针灸。从辨证识方看,案主无门派之囿,也不存在治病在北方有效到南方就失灵的问题。纵观各案,案主重视切脉,脉理精深,脉法卓绝。如《南案》第一案,诊大司空郑公之续弦,十年不育闭经已四月,诸医皆按症瘕或痞证论治,案主诊脉为“左手寸脉数大,右手寸脉细实;左关脉洪大,右关脉雀啄;两尺脉俱旺”,判为“真胎脉也”。郑公笑曰:“十年不生安得有此”,案主则断然曰:“不但是孕,敢保弄璋(男胎)无疑”。遂用养血调气安胎之药,一剂胸膈宽饮食进,二剂胎气动子母俱安。又如《北案》第二十九案,太学蒋麓亭病,诸家以为是伤寒,治疗罔效,已备好衣棺,延请案主诊治,按六脉尚有根但虚弱,病者角弓反张,搐搦,面垢不言,望而知之非伤寒乃暑风。即令疾者卧地,洞开户牖,先进六一散,以新汲井水和下,再以黄连香薷饮一剂投之而全愈。案中,案主或以对理论的精湛把握而获效,或用方得宜而收功。用火针治内痈是案主的家传绝技。腹腔内之脓肿,包括肝痈、肠痈等,统称内痈,危重而常致患者死亡。《北案》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案,即是运用火针治此急危症的案例。其中也显现了古代中医治疗急腹症的智慧。

纵观《两都医案》,可见案主倪士奇的学养和医术,其文笔通明流畅典雅,他的医案直是一篇篇散文,无须注释,包括医内功夫和医外功夫,他的友人将他与宋代庞安时相比,其医术精湛绝伦,正如《吴光仪序》中所言:“俦急而缓,俦缓而急,用奇而奇,用平而奇。盖非学术之独优,抑其胆其识有以,大胆人之心焉耳。”案主托于医以自行其志。他以儒医通天地人自况,其医案南北两集共七十二则,应天文之数七十二,合于术数。颇为有趣的是,他把当年在关帝庙求卜时的籤词也记于本案。诗曰:“一纸官书火急催,扁舟速下浪如雷,虽然目下多惊险,保汝平安去复回。”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