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南方周末》重磅报道瓦屋山:楚声羌韵有遗音!

原标题:《南方周末》重磅报道瓦屋山:楚声羌韵有遗音!

近日,国内知名新闻周报《南方周末》发表《瓦屋山麓:楚声羌韵有遗音 》一文,详细介绍瓦屋山古老独特的羌楚遗物,颇具文化韵味的复兴响器、瓦屋山歌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为瓦屋山点赞!

▼▼▼

2200多年前,秦灭楚之后,在四川荒僻的西部边缘设置严道县,强迫楚国王族成员迁徙至此。从此,背井离乡的楚人与颠沛流离的青羌人一起繁衍生息。

战国七雄之一楚国的王室后裔,与骁勇剽悍的青衣羌人相结合,他们后代的血脉,是否有楚人的不屈与高贵,是否有羌人的勇武与坚韧?

在瓦屋山麓的洪雅县复兴村,特殊的历史境遇和生存状况,使远隔千山万水的楚声与羌韵巧遇,由此孕育出的独特文化和民俗,至今仍有踪迹可寻。

古老独特的羌楚遗物

据《洪雅县志》载:“秦灭巴、蜀,置巴郡、蜀郡。今洪雅之地分别为严道、南安县所辖。”又据《太平御览·蜀记》载:“秦灭楚,徙楚严王之族于此,故曰严道。”

楚羌人的后代,本可以在此安居乐业。但是,他们将村落取名为“复兴”, 将穿村而过的河流称为“王河”,其意不言自明。

公元588年(隋开皇八年),统治者终于忍无可忍,严道县被撤消,聚居于此的楚人和青衣羌人,被整体迁徙至雅安的芦山、青衣,接受更加严密的监管。

部分楚羌人在瓦屋山区隐匿下来,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顽强地生存着。山高林密的洪雅县复兴村,便是他们当年最后的庇护所之一。

复兴村的近两百户村民,散居在王河两岸的山坡上。村后山顶的烟坪,是方圆几十亩的台地,视野开阔,东可遥望峨眉山,西可远眺瓦屋山,北可一览文笔山,南面云遮雾罩的大山深处的大田坝,则是距今有2200多年的严道故城遗址。

《南方周末》重磅报道瓦屋山:楚声羌韵有遗音!

晨雾中的复兴村与瓦屋山 (马恒健/图)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