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神话故事 > \

TOWN趣史|“游圣”徐霞客为什么决定一生探索自然?

原标题:TOWN趣史 | “游圣”徐霞客为什么决定一生探索自然?

2f738bd4b31c8701a18b9b66f92b892f0708293851ac.jpg

提起徐霞客,我们立刻会想到他的名著《徐霞客游记》。这部用日记体写下来的著作不仅是我国地理学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而且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书中关于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广泛而深入的考察记述,尤其具有科学价值,是世界最早有关这一研究的宝贵文献。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我国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家庭。先世科举成名,有很深的家学渊源,祖上留下了不少藏书。徐霞客也是天资聪慧,“童时出就师塾,矢口即成诵,搦管即成章”。他的文章和诗虽然写得好,但和一般读书人的志向不同,他自幼便对诵读经书、写八股文应试科举不感兴趣,而是好奇书,喜欢读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的书籍。他通过“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搜古人逸事,与丹台石室之藏”,而产生了旅行考察的愿望。正如他自己在《游嵩山日记》中所说:“余髫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徐霞客之所以能摒弃功名的道路,将毕生献给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他母亲的支持分不开的。

徐霞客生活的明朝后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上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新陈代谢的气氛,孕育着新兴市民阶层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这在江南五府(苏、松、常、嘉、湖)尤为突出。在东南地区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这种生产关系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详细地、深刻地了解各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探索自然规律,成为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迫切要求。于是,一些思想开放、勇于探索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以八股文应试已完全脱离实际,他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需要的生产技术总结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上,像编著《本草纲目》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和撰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都是著名的代表人物,而稍早于徐霞客的王家谟写的《北山游记》,通过观察描述北京西山不同高度的地理景观,表达了自然界是一个互相影响协调的整体这一观点。这些对徐霞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加之,徐霞客生活的明朝末期,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白热化,他家乡附近的无锡就是东林党人最初讲学的地方,他的许多朋友都是东林党成员,有些人被宦官集团迫害致死。徐霞客无意仕途,也是对朝廷的失望和对腐朽统治者无声的反抗。

除了社会因素外,徐霞客一生能够献身山水,也得益于他的母亲。《论语·里仁》中孔子说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认为这是子女孝顺父母应尽的职责。但徐霞客的母亲思想开明,她得知儿子要去旅行时,表示了坚决的支持。当时,徐霞客的父亲已经去世,只有母亲健在,徐霞客自幼受到儒家教育,只身远游,心中难免有顾虑。他的母亲了解到儿子的心思之后,就对他说:“身为男子,应该志在四方,怎么能够为了母亲的缘故就留在家里,这和圈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辕里的小马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她亲手为儿子打理行装,鼓励儿子旅行。特别是在徐母年迈之时,为了打消儿子的顾虑,她硬要徐霞客陪她到附近的荆溪和句曲游览,并且兴致勃勃地走在前面,以显示自己身体仍很健康。根据当时人的记述,徐母这样鼓励儿子出游,是感觉到他有与众不同的志向和见识,所以才下决心让他“周览名山大川,以阔大心胸,增广见闻”。徐母还嘱咐儿子:你游览时,要作好详细的记录,回来拿给我看。应该说,《徐霞客游记》的写成,也和徐母的这句话有很大关系。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