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刘擎:人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

原标题:刘擎:人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

刘擎:人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

文丨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许多人都知道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名字,因为他在1989年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轰动一时。但你可能听说,福山本人已经抛弃了历史终结论,还可能听说,他写这本《政治秩序的起源》就表达了他立场转变之后的新思想。

我想告诉你,这些听来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福山的基本立场是一以贯之的,30年来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当然,他的学说引起了许多争议,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我们首先不要搞错福山的观点到底是什么,然后才谈得上去做是非对错的评价。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如此认真地对待福山呢?是因为他很有名吗?并不是。重视福山的理由在于,他具有一种当代学者罕见的雄心抱负,敢于去触碰政治学当中一个古老的大问题——人类的政治将何去何从?各种不同的政体究竟是永久保持彼此之间的差异,还是会最终走向融合?这可能是世界政治中最大最难的问题之一。

其实,对于这个大问题,中国人很早就给出了回答,但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可以分别用我们熟悉的两句名言来表达。一句出自春秋末期的《左传》,说的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有一句来自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他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转换成稍微学术一点的语言来解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代表了一种特殊主义的立场,认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群体,必定有各自特殊的文化,也一定会建立自己特殊的政治秩序。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代表了普遍主义的立场,相信人类的共同之处要比相互间的差异更为根本,因此人类最终会走向融合,追求大同小异的理想政治秩序。

那么在现代历史上,有哪些思想家会主张普遍主义的观点呢?其实中外都有,最有名的,比如中国的康有为,西方的黑格尔和马克思。可是看看当今的世界局势,到处充满了纷争与冲突,大多数人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越来越没有信心,认为世界走向融合是一种幻想的乌托邦。当代的绝大多数思想家,要么回避普遍与特殊之间的争议,要么怀疑普遍主义的政治理念。你大概听说过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这就是特殊主义政治理论的一个例子。

而福山就是当代极为罕见的普遍主义者之一,他最根本的观点,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人类政治的发展是殊途同归的。如果我们把“殊途同归”这个成语拆成两半,就更容易解释了。历史终结论讲的是“同归”,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或未来的终点,而他对政治秩序的论著讲的是“同归”之前的“殊途”,是从远古到现在走向未来的道路,这是多种不同的,也常常是崎岖坎坷的道路。理解了他的总体看法,就容易明白,福山的政治秩序论著并不是对历史终结论的否定,而是它漫长而复杂的前传。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